配合一年一度的华教节,林连玉纪念馆将于2022年11月26与27日,以及12月3与4日,两个周末的上午10时至下午5时举办开放日,活动内容包括晒书与特展。现场将以大卖场形式推销林连玉基金出版品,折扣优...[...]
2022年6月号《通讯》出版了! 2022年3月,纪念馆迎来一个重要的日子,隆重举办了“第五展示区”推介仪式,象征制作了八年的展览空间终告完成。配合推介礼,当日也办了一场座谈会,邀请学者回顾林连玉基金...[...]
文史工作者蔡立豪制作的《吉隆坡华人路名地图》即将出版与推介,发布会定于2022年6月18日(星期六)下午2时至4时,在林连玉纪念馆三楼活动空间举行,由“马新:我们的故事”、林连玉纪念馆联办,协作单位为...[...]
林连玉纪念馆将于来临的5月18至29日,与其它11个友馆单位联办“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配合今年主题“博物馆的力量(The Power of Museums)”,展开为期12天的实体与线上活动...[...]
筹备多年的林连玉纪念馆第五展区【万众一心筹基金】,已于近日策展完成,拓宽展示空间面向,并完整呈现林连玉精神,弘扬华教事业。第五展区得以顺利策展,承蒙各界热心人士的隆情支持,林连玉基金谨此深表谢忱。 谨...[...]
万众一心筹基金 林连玉生前多次强调“共存共荣”的建国理念,逝世后十五个华团随即成立林连玉基金,华社万众一心,热烈支持响应。林连玉基金以发扬林连玉精神、维护母语教育为宗旨,积极发展文教和学术活动,出版林...[...]
本期几篇文章,不约而同指向了林连玉的晚年岁月,让我们得以窥见他的晚年心情。“家书选刊”中,特挑一封1981年林连玉给儿子的家书,提及1980年12月25日那场教总为他祝寿的千人宴会。 姚丽芳〈林连玉晚...[...]
林连玉纪念馆定于 2021年9月1日(星期三)晚上7时30分,通过Zoom平台举办一场线上分享会,邀请旅台马华作家黄锦树畅谈其新书。 作为一名历史感强烈的文学创作者,黄锦树擅长在文学作品中加入历史时代...[...]
《通讯》2021.1期 – 封面 本期《通讯》以林连玉公民权案为焦点主题,邀请多位专家献稿,连同两份珍贵史料,来阐述这起历史事件以及所引申出来的种种。 焦点专栏首篇从公民权案...[...]
林连玉纪念馆于5月13日至22日一连10天,联合陈嘉庚纪念馆、乌鲁冷岳社区文物馆、森美兰华人文史馆、沈慕羽书法文物馆、吉隆坡仙四师爷庙和Lostgens’当代艺术空间,配合518国际博物馆日举办系列线...[...]
拓碑是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佐证,对于研究历史文献、文物、书画有着重要价值。 为使拓碑文化能够传承及扎根,林连玉纪念馆联同Lostgens’当代艺术空间定于2021年4月17日(星期六)开办【指尖上的历史...[...]
林连玉纪念馆于2014年杪开馆以来,接待了数以万计来自国内外的访客,通过静态展示及动态活动弘扬林连玉精神。为了让访客对林连玉先生和我国华教运动有更具体更深入的了解,林连玉纪念馆成立了名为“脚车先锋队”...[...]
本期《通讯》特辟多篇文章,纪念不久前仙逝的陆庭谕老师。这期“焦点”共收录四篇文章,特选林连玉1983年的一封家书,信中明确点名陆老师乃“是我的传人”。除此之外,还有李亚遨的〈从“林黄并一陆”到小林连玉...[...]
1 Comment
校歌是一所学校的文化符号,是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的集中体现,是组成学校精神和校园形象的重要载体。一首好的校歌除了能反映创校之初的精神风貌,也能催人奋进、鼓舞人心,激励师生、凝聚校友。 林连玉纪念馆作为展...[...]
林连玉纪念馆每年定期举办的“脚车先锋队”导览志工团培训课程,近期受到疫情影响,将培训课程改为线上举办,邀来本地文史工作者与学者,以“本土精神”为主题,分享国内历史人物的故事和研究经验,欢迎有兴趣的大众...[...]
经多个月的积极筹备,由林连玉纪念馆、沈慕羽书法文物馆联办,柔佛州书艺协会和Lostgens’当代艺术空间协办的“翰墨聚贤情——华教珍贵书画特展”,于10月26日在吉隆坡GMBB隆重开幕,吸引了来自全国...[...]
近年来,马来西亚的华人民间博物馆事业出现“百花齐放”的蓬勃发展局面,在社会发展及文化传播上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博物馆不仅是具有展示、教育、研究、休闲娱乐等功能的场域与资源,同时也是一座蒐藏和保管文...[...]
一个人要为社会服务必须有其垫脚石,有了垫脚石,才有他的社会地位,然后说话有人肯听,产生力量,可以号召群众。我的垫脚石:第一块是尊孔中学,第二块是吉隆坡华校教师公会,第三块是马来亚华校教师总会。有了尊孔...[...]
建设在疫情蔓延时文/徐威雄 庚子年伊始,世界就变了天。因为新冠病毒的蔓延,人世间仿佛按下了暂停键,所有的社会活动嘎然而止。 平日活动频密的林连玉纪念馆,必然也深受前所未有的冲击。疫情初起之时,前来参访...[...]
林连玉先生在志期一九八〇年十一月〈林连玉自撰小史〉的前言这么说:“教总同仁们要为年登八十以上的四元老祝嘏,我忝为其中的一个,他们要我简略地写出我自己的小史。这事在我也有困难的地方,因为我年已老迈了,记...[...]
随着疫情的缓和,停滞许久的学校即将在遵守防疫标准作业程序的情况下重新开放。这种特殊时期的“新常态”情景应该被记录下来,因此我们特向大家征集校园在疫情前后的对比照片。请大家踊跃提供照片,并附上一段简要的...[...]
跨境于中国与南洋间的林连玉的人格养成,相当程度上是“绅士”林以仁之“尊德性”的精神资源的积淀结果。 在中国文化中,“士的精神”往往象征着一种独立的风骨,一种人格的力量、一种终极的关怀。士无论可仕、可隐...[...]
第一通(1961年12月15日) 碧英: 得才儿信报告收到麦饼五公斤,但在这一次以前还有两批。第一批是白米二十公斤、油五公斤,第二批是罐头肉拾罐、白糖十公斤,在这一次以后,还有一批面粉拾包、油五十公斤...[...]
日期:2017年11月26日(星期日) 时间:下午2时正至下午2时30分 地点:吉隆坡陆佑路中国小学食堂 受访者:邢广生 访问者:李亚遨 记录者:康碧真 1950年代是新马图书馆事业蓬勃发展的时期。马...[...]
1957年马来亚联合邦刚取得独立才不过两个多月就发生了举国瞩目的华文中学学潮。11月14日,槟城韩江、中华、锺灵、槟华四中学学生纷纷举行集会并上街游行,反对驱逐超龄生、反对华文中学改制、反对念华文考英...[...]
高师班的生活,多姿多彩,我们过得非常愉快。高师职总的解散,是一件终身遗憾的事情。我们尽力了,不满归不满,失望归失望,但不会因此影响我们的工作态度,这就是高师的精神。 王谦怡 日期:2016年3月22日...[...]
《通訊》合訂本裡面除了有2014年創刊本到2018共10期的通訊,還附有索引,外加一個設計精美的古早書包型套裝盒。通訊的內容除了有林連玉先生的文章、家書和相關研究文章、報導紀念館的重要活動資訊,每期還...[...]
马来西亚华人基于亲、地、神、业和文缘建立了各类社团组织。据笔者了解,目前较有影响的有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简称华总)、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简称总商会)、马来西亚中华工商联合会、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
熟悉林连玉言论的都知道,他喜爱援引古圣先贤的格言来表明心志,激励来者。例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舍身取义”、“浩然之气”等等。其实,细寻这些名言,就会...[...]
〈吕毓昌妹夫有诗见寄步韵一首〉是林连玉旧体诗中的代表作。这首诗曾发表于1954年11月12日《南洋商报》〈商余〉,并收录在1956年油印出版的《华文教育呼吁录》。1986年1月19日,林连玉基金委员会...[...]
1985年12月18日,林连玉先生溘然长逝的消息传出之后,全国华人社会为之震动。华文报章竞相前来教总寻找新闻资料,许多热心华教人士也不约而同来教总帮忙,充当义工。当年的教总秘书处才成立不久,能够调动的...[...]
创造文化 享受文化 发扬文化文/徐威雄 今年下半年对林连玉纪念馆来说,是一个高唱丰收的季节。 首先,八月份我们再度邀请了台湾知名字画装裱修复师吴哲叡及其学生裴进福,开办了为期三天的“驻颜有术 翰墨丹青...[...]
才儿收知: 得到你的信,觉得你论人论事固执一点,没有考虑其他因素,思想还是搞不通的,待我指点出来。你老是说我做父亲轻松,其理由就是你和文儿结婚,我仅给你们港币弍佰元,折合人民币八十多元而已。这种说法不...[...]
日期:2019年4月6日(星期六) 时间:晚上8时正至晚上9时50分 地点:中国福建省永春县归国华侨联合会8楼会客室 受访者:林建春 访问者:李亚遨 旁听者:刘志文、姚丽芳、黄荣庆、林顺康、徐威雄、林...[...]
他们不是三角关系,他们是两对的关系:弘一法师与林奉若,林奉若与林连玉;第三者没见过第一者,那怎么会把他们三个扯在一起呢?那是因为他们仨:一个为纪念林连玉而在马来西亚成立的文教机构——林连...[...]
战后新的形势下,扎根于当地的华人经济的发展,乃是马来西亚华人观念从“叶落归根”转变为“落地生根”关键因素。因此从这时期的教科书,我们看到编者想灌输华侨的孩子要爱护这片土地,要把这里当作是祖国的想法。这...[...]
2005年,与廖文辉博士、基金主席陆庭谕及总务尤培胜专赴永春,的确是为林连玉的家书,因为林建春先生(林连玉的长孙,也是当时永春县文化局局长)不允许任何人浏览家书,除非是林连玉基金派人去看...[...]
点亮一座城市的灵魂 文/徐威雄 本期《通讯》如常出版,不过读者拿在手里,一定会感觉它的重量,为历年来之最。 今年4月6日,林连玉基金组织了“林连玉先生在中国活动遗迹考察团”,在刘志文主席的带领下,浩浩...[...]
铭记。鞭策文/徐威雄 这是我接任馆长后,首次为《通讯》撰写刊头话语。虽说是不乏经验,也不免战战兢兢,勉力为之了。 林连玉纪念馆自2013年底开馆以来,经历了李亚遨与姚丽芳两位馆长。所谓创业维艰,在两位...[...]
绪论 林连玉先生诗作基本录存于其生前亲自整理的《连玉诗存》,一共三十余题八十余首。近年陆续又发现其佚诗十余题,共二十余首。此前已有文章作过一些介绍,计有:吴志超(2005)、黄笙(2005)、吴杰(2...[...]
日期:2018年8月2日 时间:11:00am-1:30pm 地点:林连玉纪念馆四楼展示空间 受访者:龙锦平、郑谭运、黄仕田、梁斌、李耀色 访问者:李亚遨、姚丽芳、徐威雄、林顺康 记录者:康碧真 &n...[...]
细心维护、多多观察,把管理文物馆当成管理自己的家,甚至更严格;把照护文物当成照顾自己年纪大或极年幼的亲人。 想要成立一个文物馆,自然是因为有了一定数量的文物,期望能达到更完好的典藏与展示...[...]
1950年代正值马来亚建国,华校历经前后两次的教科书本土化,林连玉先生都扮演了关键角色。 第一次自1952年开始,这是教总成立后遇到的第一件华教大事。为了改编华校教科书,英殖民政府成立了中央教科书编纂...[...]
今(2018)年7月6日至11日,我和内人桂雅文应驻马来西亚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和云手文创基金会邀请,在该基金会策划的《Tea Philo哲学茶席》中和大马民众分享博物馆的学习经验。演讲之...[...]
依据《那昔报告书》[1](即一九五六年教育报告书)所成立的课程委员会(Syllabus and Timetable Committee),有关历史科的课程纲要经过差不多两年的争执,先后组织过三个小组委...[...]
大约两年多前,林连玉的养女婿朱治和先生,给纪念馆送来了一些林连玉生前的遗物。其中一份五页的手稿,竟是林公于去世前数年的自述文字,真令人意外的惊喜。 据朱先生说,晚年的林连玉喜欢随手在报纸或纸张上涂写,...[...]
吉隆坡的四所华文独立中学当中,除了循人,其他三所之间其实存在某些历史渊源。尊孔是马来半岛中部区域华人社会最早设立的新式学校。吉隆坡华社埠众于1907年间创设了尊孔学堂这所男校后,次年(1908年)再接...[...]
2018年8月7日,我有幸参观了位于马来西亚吉隆坡的林连玉纪念馆,该纪念馆位于吉隆坡市区的马哈拉惹里拉路(Jalan Maharajalela),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周边毗邻华社中心和茨厂街。在中央车站...[...]
林连玉先生作为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史上的巨人、华人社会的“族魂”,自然引起国内外人士的注意,时不时有文章介绍或研究他。最近就有《人民日报海外版》刊载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张燕女士撰写的〈林连玉——没有公...[...]
那是2017年9月9日深夜,飞抵马来西亚。这是我第一次踏上这个南洋岛国。 因外公的缘故,从小,我就对马国心向往之。然而,此行却只有不足36个小时的停留时间,期间还担首届“永春论坛”首场讲座的主讲之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