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籍装订修补技术的传承和发扬

《中国古籍装订修补技术》一书出版之前,中国社会上缺乏书籍装订修补有关的全面性著述。之前有不少介绍书籍装订的单篇文章,但是基于论述不详,或者文人学者的文笔无法直接描写具体的操作方法,导致以前的读者无法从中获取有用的实践指导。在任何经过时间系统成书的著作出版刊印之前,人们唯有拜师学艺或者加入保管古籍单位的途径才能学会古籍装订修补技术。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中国古籍装订修补技术》的出版可谓创新的举动,让古籍装订修补技术得以在民间流传。

这本书一共有五个章节,前言、后记、图版以及有关当时装修书籍操作规程及成品检查标准的附录,内容全面涵盖了古籍装订修补技术的基本内容。在第一章,作者给读者梳理了书籍装订技术的起源和发展。自有甲骨文的年代开始,古人在各种物件上用文字记载。龟甲兽骨在使用上有极大的不便,促使古人在竹简或木板上刻字,并用皮绳或丝绳绑在一起。然而这种材料很笨重,不便于携带和翻阅,对此古人又尝试在材质柔软轻便但价值更为昂贵的缣帛上写字。东汉宦官蔡伦从打碎的植物纤维中得到灵感,发明了至今影响深远的造纸方法,纸张才得以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为了方便收藏与保存纸张,曾经用木棍为轴,把长长的纸张从左向右卷成一束,变成“卷轴”的样子。如果人们要检阅卷轴的某一句某一卷,需要卷来卷去,非常不方便,也因此人们又发明了“折装”的装订法。折装,也就是把卷子折成长方形纸叠,然后在纸叠的前后面裱上厚纸,外貌上已经接近现代意义上的书籍。在这种装订法的基础上,人们又发明了“旋风装”,但是卷子经过长时间的翻阅后会出现折痕,断裂成一张张的页子。在人们不间断的试验下,书籍装订法又出现“蝴蝶装”装订法——将书页面对面相对折齐,然后在书页反面版心的地方用浆糊粘连。最后人们创立了以书页版心向外的“包背装”装订法,也是中国最进步的装订技术。回顾装订技术史,一开始“简牍时代”的人们在竹、木简策上面写文字,后来进入“卷轴时代”,人们倾向以木为轴将纸张卷起来,紧接着人们在“册页时期”懂得将纸张以册页的形式装订成册,形成了人们现在认知中的书籍模样。

古人在竹简或木板上刻字记载,这是最早期的古籍。

第二章,作者解释了装修古旧书籍常用的名词,为读者理解后面的程序有很大的辅助。第三章,作者介绍了装修古旧书籍应有的设备及常用材料。以下为其中几项例子:一间装订室要靠近书库来方便取送书籍;同时也要避开阅览室和办公室,以免嘈杂声影响阅读和其他工作。装订室要有足够的光源,但要防止太阳的直接照射;室内温度要适中;安装直通自来水的冲洗池、长方形的工作桌、书架和安装锁钥的书橱。此外,作者也列出工具和材料的清单,并详尽介绍修书用浆糊的制造和使用法。由于市面上的普通浆糊含有大量的防腐化学药品,对书页有腐蚀作用,因此必须使用自制的浆糊来修补古旧书籍。

第四章,作者介绍修补古旧书籍的基本技法,也就是书叶去脏法、染书染纸法、配旧纸法、书叶溜口法、不合规格的修补揭纸法、裱书叶法、喷水倒平法和书叶划栏法。如果书页上有茶水、墨水、腊油等痕迹,可以使用水冲法去除污迹。为了配合原书的颜色,可将那些用来修补的新纸染色来达成仿旧的效果,或者直接使用相同质量的旧纸来修补。旧书经过多年的阅读后书口会容易裂开,需要进行溜口的程序,在书口的部位增加一层薄纸来加固。如果一本旧书在过去可能被技术不熟练的修复师修补,或者在技术上出现一些错误,造成书的美观被影响,就需要通过冲水揭法或搓揭法来去除之前的裱纸,再重新修补。过老的书页多数会出现弹性丧失、严重蛀蚀的现象,我们无法使用普通的修补法,必须采用裱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被裱过的书页会发挺发硬。补过或裱过的书页需要喷上水来处理不平或有折痕的现象。最后,可以用小楷笔蘸新研墨来补全缺栏和短字。

如果一本古籍在历经沧桑的流传下依然能够完整地保留下来,那是奇迹。事实上,多数的古籍会遭遇各种不同程度的破损,有的是自然因素,有的是人为因素。作者从事古旧书籍装订工作有近五十年的经验,他掌握不同的技巧来修补各种破损,比如虫蛀鼠咬、水湿书页、糟朽书页、焦脆书页等。另外,针对四周短小的书页和两面有字的书页,作者也介绍了特别接补法和修补法——挖心接补法和拼接的方法给短小的书页接补,让那些书页能够配齐原书。两面有字的书页不像一面有字的书页,没有正面与背面的区别,不能用纸条来补救有字面的损坏处,因此作者建议先将书页分揭成两个单页,然后按照修补破页的方法将书页修补或贴裱整齐。

其中两种古旧书籍的装订法——蝴蝶装书籍、包背装书籍。

作者认为必须按照每个年代的书籍风格来进行修补,以求保持原来样式的风格。宋元时代的蝶装、明代的包背装,以及后来的线装书籍都是用相同的装订方法,因此可以使用相同的装订程序和方法来重新装订,一共有十五道工序。第一,经过修补、溜口之后的书籍散页必须要折页。第二,经过溜口或修补过的书页会有凹凸不平的情况,因此需要在折过的书页里衬一张素纸,才能将书页捶平。第三,有的书因书脑过于窄小,钉线后翻阅不便,甚至无法钉线;也有的书呈长条形,很不美观,因此需要用书脑接宽法(有衬纸接法、不衬纸接法、拼接法等三种)让书宽窄合样。第四,书页上补过的地方多了一层纸,会明显过高,因此需要将那些地方捶薄,变成原来的厚度。第五,需要齐栏,将书页下脚的栏线对齐,让书口整齐,外型美观,使用的方法有摆栏法和垛栏法。第六,经过修补后的书页会发松,必须经受一定的压力来压实,才能让书页平整坚实,可以使用压书机或者石头等重物,但这道工序对于凸版印刷的书籍则不适用,会破坏纸面的花纹图案。第七,为了将散页合订起来,需要订纸捻,通过打眼、穿捻、捆结三个步骤将纸捻穿过书脑,固定书页成册。第八,初步装订好的书籍会有三面不整齐的情况,需要进行裁齐,才能进行包角、装皮和保持书籍美观,可以手工或机刀裁齐。第九,需要用木锉和砂纸将裁切完毕的书籍的刀印痕迹给打磨平整。第十,可以使用绫、绢等丝织品包书角,有保护书脑两头的边角不受卷折和增加美观的效果,不过由于包书角会用上浆糊,容易遭受虫蛀鼠咬,需要全面考虑才决定是否要包书角。第十一,要为装订好的书页装书皮,方法有普通装皮法、单独换皮法、装筒皮法、四包边扣皮法等。第十二,在钉线之前,要根据书的具体情况决定锥眼的数量,然而所谓“眼多伤脑”,作者建议尽量使用旧书原有的旧眼而不另打新眼。第十三,将书页订线,让书籍变得坚固耐用。第十四,在修好的书皮上贴书签。第十五,在书根的部位写书根字,方便在书架上索引。

在第五章,作者介绍了各种古旧书籍(线装书籍、金镶玉、毛茬书籍、卷轴书籍、折装(梵夹装)书籍、蝴蝶装书籍、包背装书籍)的装修法。这里要特别提到“整旧如旧装修法”,也就是维持书籍的原始面貌和风格的装修方法。作者强调这一点的原因在于古书的一些部分比如书根字、批注、书签等为考定版本和查考藏书渊源提供了很重要的证据,有保留原貌的必要性。如果在修补的时候随意补字、描栏、划栏或者裁掉批注评语,那本旧书就会失去历史价值。

总的来说,《中国古籍装订修补技术》记载了中国上世纪六零年代以前的古籍装订修补技术,内容可谓包罗万象。当我阅读老师傅用简朴的文字记录他们用一生换取的经验时,我可以感受到那一代人的古朴精神——只求用心做好一件事的坚持。时过境迁,这本书记载的修补技术或许在现在已经被更为先进的技术所取代,但它对后世关于古籍装订修补技术技术还是有一定的启发性,这是我们必须认可的。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