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华教史诗传——浅谈槟城“时中学校”

林连玉纪念馆展示主题四“百年华教史诗传”以八大历史分期呈现一部可歌可泣的华文教育史诗。其中,《1920年学校注册法令》是华文教育体系萌芽时期就面临英殖民政府颁布法令介入与管制的挑战,此法令是“新式教育发轫时期(1904-1919)”进入“管制与反管制拉锯(1920-1940)”的一个重要历史分水岭。本文将从槟城百年华校——时中学校(始于1908年)与时中分校(始于1938年)的历史循迹,把时中校史依照这几个历史分期归纳,充实这段华文教育史诗。

1904-1919新式教育发轫时期

槟城时中学校的前身是崇华学堂(始于1908年),由槟榔屿客属侨领张弼士、郑景贵、张煜南、梁碧如、谢春生、戴欣然等人创办。【1】民国初年(1912年),这个学堂才改名为时中学校。1915年,时中开始招收女学生,成为马来亚华校最早招收女学生的学校之一。这个学堂创办初期,是借椰脚街(Jalan Masjid Kapitan Keling)平章会馆办校的。【2】后来,时中迁入中华学堂(始于1904年,由同批侨领创办)与之共用校舍,楼上作中华,楼下作时中。据说,时中与中华一度有合并之意,但最终没有成事。时中后来再度迁回平章会馆,再予1920年代迁至爱情巷(Love Lane),至今依然坚持“百年树人”大业。【3】

时中分校的前身今世

而位于槟城红毛路11号(旧称Northam Road,80年代更名Jalan Sultan Ahmad Shah)的“时中分校”遗址,也被槟城古迹信托基金会(Penang Heritage Trust)列为一个重点抢救的古迹,因为这“时中分校”不止在华教史诗登场,它也见证槟榔屿自海峡殖民地、辛亥革命、二战及战后重建的历史兴衰。【4】

时中分校的前身经历谢氏故居五层楼洋房、清朝与民国政府驻槟领事馆、客栈酒店,然后才进入办校时期。这栋原是南洋富商谢德顺、谢德泰兄弟在1880年代创建的五层楼洋房,后来转赠给女儿(谢柳美)与女婿(吴世荣),充作新婚礼物。华侨乃革命之母,吴世荣倾家荡产支持孙中山号召的革命事业,把心一横,连五层楼洋房也卖了。【5】

历史对苟延残喘的清朝开了一个玩笑。这个间接性资助推翻清朝事业的买家,却是清朝政府的驻槟领事——戴喜云。【6】戴喜云是当时的槟榔屿地产大亨,也是极乐寺创办人之一。戴喜云曾经在时中分校遗址的这栋洋楼里出任清朝政府驻槟领事,辛亥革命变天之后,儿子戴淑原出任民国驻槟领事。除了当领事馆,戴家也曾把产业出租用于商业用途,比如1910年的Raffles by the Sea(后避免与新加坡的RafflesHotel混为一谈,改名为Norman Hotel)。

戴家经营产业予商业用途之余,也不忘社会责任。根据一份法庭裁决报告,戴喜云曾经立下戴氏家族信托(Tye’s Estate Trust),规定戴氏家族产业包括这个五层楼洋房至少在三代人之前不得转让或出售,产业所得到10%,必须用于教育事业。【7】

1912年,时中学校的创办人之一梁碧如溘然长世。为了纪念父亲,两位儿子梁恩权、梁应权按照父亲的遗愿,于1915年向红毛路五层楼洋房的业主戴喜云租下洋房的楼上,办一所“碧如女校”,专教刺绣图画。

1920-1941管制与反管制拉锯时期

南洋的新式教育在康有为(保皇派)与孙中山(革命派)殊途同归的推动下,新马各地阅书报社如雨后春笋,课本皆来自中国。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满清政府建立民国以后,英殖民政府开始担忧南洋民办学府的反殖与反帝思潮。

1920年10月29日,英殖民政府颁布《1920年学校注册法令》,规定所创办的学校,包括教员及管理者必须进行注册,此法令通过以后三个月未注册即违令,必须关闭。而自1915年起,在五层楼洋房楼上办的 “碧如女校”,也因《1920年学校注册法令》而停办。所幸,“碧如女校”停办时,时中正校早在1915年已开始招收女学生,而“槟城福建女校”(始于1919年)也已开办。

由于“碧如女校”的校地(五层楼洋房)的拥有权依然是戴氏家族,因此英殖民政府于1922年间向他们租下了这栋洋房与整块地段,开办Northam Road Government English School (NRGES)。这是一个临时校舍,为期十几年,作为筹建新的威斯兰中学(Westlands School,始于1935年)校舍期间的临时校地。【8】

林苍佑曾经入读时中学校?

槟城研究院出版的《从自由港到现代经济:1969-1990年的槟城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在第一章提到,林苍佑(林连玉早期在华教三大机构的战友,时任马华总会长,后担任槟州首席部长,虽英校背景却支持华社的华文教育运动)曾经就读Shih Chung School,然后才到其他英校。【9】谢诗坚博士著作《林苍佑评传》也提到,林入学的第一年,他被送入女校读书,虽然当时男女同校,他的弟妹们依然取笑他变成女孩子。【10】对照林苍佑纯英校教育的背景与时中分校遗址的前身,应该可以推敲出,生于1919年的林苍佑入学年龄就读的,应该就是这间英殖民政府向戴氏家族租用场地而办的Northam Road Government English School (NRGES),而非时中学校或分校,更不可能是“碧如女校”。

1935年,威斯兰中学如期开课,红毛路五层楼洋房又准备迎接新客了。时间轴跨越到1937年10月22日,新加坡的英文报章《马来亚论坛报》(The Malaya Tribune)报道“槟榔屿地标,殖民政府曾用作英校的五层楼洋房正在施工,或许在迎接新进驻的学校?”[11]

1938年,梁碧如曾参与筹办的“时中”学校终于回“家”了。由于爱情巷时中学校的人数剧增,因此这个历史悠久,且与创校人之一梁碧如有一段渊源的五层楼洋房被选上成为办“时中分校”的校址。

1942-1945日据时期

可惜的是,创校没几年的“时中分校”很快又遇到另一波挑战。1941年,时中分校被英殖民政府征做军事指挥机关,隔年遭日军侵占做日军政府办事处。时中分校的学生又回去爱情巷的学校上课。

战后,修复过程中把最顶层的两层拆除,只剩下三层。1993年,戴氏家族最终把产业卖给了一家炼油公司。时中分校的董事会也买下一块位于双溪里蒙的校地,易地重建“槟城双溪里蒙时中分校”。

从此,红毛路11号“时中分校”遗址被荒废,变成残破不堪的危楼。

小结

从崇华学堂,发展到民国的时中学校,再到扩张的时中分校,可见早期南洋华侨与后期的华社的领袖,皆认为教育在树育英才的重要性,因此事业有成不忘回馈社会。另外,戴氏家族在1920年教育法令生效后关闭碧如女校,却依然掌握校地的拥有权,可暂时租地予殖民政府,日后再把“时中分校”带回家。时代变迁,今后还会有如戴氏家族信托那样,保留10%产业所得回馈教育的社会领袖吗?

红毛路11号“时中分校”的遗址,如今又该由谁去抢救历史、保根护脉呢?


【1】教育大辞典:http://book.lvezhun.com/jiaoyucd/151405.html

【2】客家人与华文教育:http://www.kejialianmeng.com/portal.php?mod=view&aid=7524

【3】时中学校历史:http://d044714.blogspot.com/2011/09/blog-post.html

【4】Penang Heritage Trust https://pht.org.my/shih-chung-school-11-jalan-sultan-ahmad-shah/

【5】说不完的槟城故事——千金散尽为革命https://bit.ly/3iVy6EF

【6】戴喜云:https://en.wikipedia.org/wiki/Tye_Kee_Yoon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戴喜云

【7】戴喜云家族信托

【8】Westlands’ Northam Road connection: https://westlandsprimary.blogspot.com/2018/05/the-northam-road-government-english.html?fbclid=IwAR1KrG_A0Ahjby1nRCGdhLJOBoPuJ_2tIXH0tPwsv2NwJHtL_yhzHEJwSeQ ; The new Government School (Westlands School) which replaces the Government English School, Northam Road, Penang, The Straits Times, 5 February 1935, p 20: http://eresources.nlb.gov.sg/newspapers/Digitised/Article/straitstimes19350205-1.2.160

【9】Chet Singh: From Free Port to Modern Econom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Change in Penang, 1969 to 1990 (Penang: Penang Institute, 2019).

【10】谢诗坚:《林苍佑评传》(槟城:槟榔出版社有限公司,1988年)。

【11】A JOURNAL IN NORTH MALAYA, Malaya Tribune, 22October 1937, p 23: https://eresources.nlb.gov.sg/newspapers/Digitised/Article/maltribune19371022-1.2.172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