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连玉纪念馆展示主题

如风如日

林连玉纪念馆,一个林连玉先生人格风范的展示空间,也是华族奋争尊严的纪念丰碑,更是省顾建国理念的历史场域。馆内共分五大展示主题:一、一介布衣留青史;二、五大事功撼国策;三、三十战友肝胆照;四、百年华教史诗传;五、万众一心筹基金。间中辅展以视频短片、文献墨宝、塑像遗物等,以呈现一个从孤苦运筹到力挽狂澜、从个人情感到国家意志的时代故事;各大主题及所展列的珍贵文献,曾激荡起那个大时代之风云,而汇聚为当今普天下之思潮,可以补阙国史之不足,而预留各族应有之位置。

展示主题一:一介布衣留青史

4.2.1
1956年9月9日,林连玉和周曼沙从吉隆坡搭机抵达槟城,准备出席筹募教总基金慰劳大会。

一、飘零作客滞南洲 时序浑忘春也秋
生于诗书世家,立志向学,献身育人志业;飘洋南来,转教各地,俯首悠悠,甘作南洋孺子牛。

二、幸有嶙峋傲骨在 更无暮夜包苴羞
抗日期间,奋不顾身,扶伤救死,捍卫斯土;战后受命,复办尊孔,以傲骨撑起校誉,树立凛凛师道。

三、横挥铁腕批龙甲 怒奋空拳搏虎头
知命之年,肩担时代使命,引领群伦,力争母语教育和国民权益,不忧不惧,怒吼权贵,保文脉而立人格。

四、海外孤雏孤苦甚 欲凭只掌挽狂流
孤掌力挽,以身殉道。临终易篑,起而驳答东姑;其生也荣,其死也哀,民如丧考,推为族魂。

展示主题二:五大事功撼国策

上世纪五十年代,独立在望,众声喧哗。在一片浑浊不安与激情政局中,林连玉宛如鸾鸣九霄,引导华教运动与公民权运动,倡议共存共荣的建国理念,成为大时代的暴风眼。

本展示区以五大课题与文献,展现林连玉献身成仁的事业:一、从巴恩报告书到教育白皮书(1951-1954);二、官语运动与马六甲会谈(1954-1955);三、公民权运动与独立建国(1956-1958);四、从拉萨报告书到华中改制(1956-1961);五、代表华社发出的重要历史文件(1952-1961)。

此五大事功奠定大马华裔公民的文化格局与安身意义,让人重新认识林连玉及华文教育在国史上的意义,以及重新思考马来亚独立建国的历史论述。

3
1958年3月27日,三大机构代表谒见首相东姑,摄于首相署会客室。右起沈慕羽、陈济谋、林连玉、吴志渊及温典光。

 

展示主题三:三十战友肝胆照

林连玉固有一人敌一国之气概,然其事业却如众星拱月,有众多肝胆相照,不计个人利益与得失的战友相辅相成。

这些砥行立名之士,事迹有值称述者,故胪列三十三人,计有教师、视学官、律师、记者、企业家、政治人物和社团领袖,另有私交同乡,亦来襄助。涉及的团体计有教师组织、董事组织、教育部、报馆、政党和华团。可谓天下随时,众志成城。

5
1956年4月27日,林连玉促成“全马华团代表争取公民权大会”,为我国华人争取公民地位。

 

展示主题四:百年华教史诗传

百年华教,波澜壮阔,前仆后继,誓死捍卫。一部华教史,多少血泪奋斗。本展示主题以八大历史分期来展现这部可歌可泣的华文教育史诗,计有私塾教育时期、新式教育发轫时期、管制与反管制的拉锯时期、日据时期、战后迅速扩张时期、单元政策笼罩下受重创时期、维权抗争时期以及重新出发力争多元时期。

本主题通过图像,生动活泼展现百年华教的发展历程。华教至今仍能生存和发展,不应忘怀前贤的奉献和牺牲,回顾过往,不仅为了缅怀,更希望藉此以励来兹。

6
1951年6月,《巴恩报告书》建议以“国民学校”取代“方言学校”(华、印文),惊动了整个华人社会。

 

展示主题五:万众一心筹基金

林连玉生前多次强调 “共存共荣”的建国理念,逝世后十五个华团随即成立林连玉基金,华社万众一心,热烈支持响应。林连玉基金以发扬林连玉精神、维护母语教育为宗旨,积极发展文教和学术活动,出版林连玉遗著和各种刊物著述,并将“华教节”发展成为马来西亚华教之共同节日。

2007年以来,林连玉基金扩大组织,筹建林连玉纪念馆,作为实践林连玉精神的基地,并展望成为推动母语教育、弘扬多元文化、促进民主人权的平台,以达成林连玉追求的理想。

7
1985年12月18日,林连玉因病逝世,灵堂设于雪兰莪中华大会堂,史无前例。

 

—————

《如风如日》的缘起

《如风如日》是华教节主题曲,也是林连玉纪念馆总主题,自有一段因缘。

《如风如日》是2005年林连玉逝世二十周年时,林连玉基金特邀两位著名文化人填词谱曲的完美结晶,他们是以擅长打造文化活动的陈再藩先生(小曼),及深受歌乐界尊敬的国家文化人物奖得主陈徽崇先生。被列为国家文化遗产的二十四节令鼓,就是二陈于1988年珠联璧合之作,如今闻名遐迩于亚洲,更冲向世界。二陈出于对林连玉的景仰,二话不说就接下这项华教节的重任。

10如风如日,意象深远。传统文化中,“风”寓以风行教化,拂苏大地;“日”则喻光明普照,熙和众生,乃化成天下。如风如日,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林连玉一生的志业,以及他的遗德后世。

《如风如日》中颂赞“先生百年雄风万古,无我一生如日永恒”,“先生之风啊”,应是取自北宋范仲淹的名诗:“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原是赞美东汉初年高风亮节、不事权贵的严子陵。歌词借古喻今,用以比喻林连玉独立清高、威武不屈的人格。

林连玉为公忘私的高尚品德“如日永恒”,以继明照于四方;林连玉的教诲与精神,也将如风行地上一样,无远弗届。

当年陈徽崇老师以精湛的音乐专业,把小曼所作之词谱成男女声四部合唱曲,还亲自率领新山百人合唱团舟车劳顿从南部赶赴吉隆坡,在华教节林连玉精神奖颁奖典礼的舞台上,首次演唱《如风如日》。当男女声重叠交叉唱着“无惧无惧无惧无惧,不屈不屈不屈不屈”时,全场屏声息气、肃然起敬,同时满怀激情。

自此,《如风如日》都会在华教节的场合播唱,如墓园公祭、林连玉精神奖颁发典礼、各州联委会轮办的华教节序幕典礼等活动,以缅怀林连玉,以激励众人。

林连玉纪念馆以“如风如日”为总主题,是恰当不过的。

本文原刊于《林连玉纪念馆通讯》(专号)2014年12月出版。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