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连玉与华人公民权

林连玉与华人公民权

/ 黄集初

林连玉

一向来,我们对林连玉的了解及评价都是集中在为华文教育的奋斗及公民权被遞夺的官司上,所以,我们年轻一辈对林连玉的印象就是华教斗士。事实上,林连玉在华人公民权的争取及申请上有不可磨滅的大功,但却很少受到注意。故特撰此文,以彰其功。

在1950年年尾时,英殖民地政府曾开放四个月给人申请公民权。可是华人申请的不多,有超过90%的华人不是公民。因此,在1955年立法会议选举时,华裔选民才占总选民人数的11.20%。即在全国合格选民总数一百廿八万中,华裔合格选民人数只占十四万三千多人。林连玉也在这个时候申请了公民权,成为马来亚的公民。

在1956年,英国同意让马来亚独立,并准备为这个即将独立新国家拟订一部宪法。在筹备新宪法的时候,巫统及国民党主席拿督翁反对凡是当地出生的华人都可以成为公民,并且发出激烈的排华言论。而号称代表华人的马华公会却在此时三缄其口,噤若寒蝉,不敢吭一声。

在如此恶劣的局势,全马华人都希望有一个全国华人社团代表大会,以表达华人的公意。于是在林连玉的穿针引线下,怡保中华大会堂、雪州中华大会堂、三十六行团总会,以及教总,四大团体联合发起召开全国华团大会。后马六甲中华总商会要求成为发起召集社团之一,也被接受。于是一场空前的全马华团代表争取公民权大会在1956年4月27日假吉隆坡精武体育馆举行。到会的华团有454华团,一千余名代表,从到会的华团而言,可见林连玉登一呼的号召能力。当时大会一致通过发表一份宣言,也通过四大要求:一、当地出世即为当然公民。二、在本邦居留五年者,得申请为公民,免受语言考试;三、凡公民权利与义务一律平等。四、列巫、华、印为官方语文。

在如此重大的民意压力,英殖民政府只好做出让步,在独立后开放一年给人申请公民权。即从195791日起至1958831日止。

在郑良树及何国忠的有关林连玉的著作里,都肯定林连玉为华人争取公民权有莫大的功劳。但对于接下来申请公民权的过程却都没有著墨一笔,以致林连玉的功劳不见了一半。幸好林连玉留下了有关这一段历史的录音稿,否则这一段史实将被埋没。

当时,马华公会在争取公民权上表现太差,所以很想在申请公民权上有所表现,而林连玉为了华人的大团结,疏通了争取公民权大会主席团的其他主席,而他们也同意由马华公会出面召开全马华团代表大会,以成立推动及协助申请公民权中央委员会。于是在申请公民权的优待期已开始了两月后的19571110日,假吉隆坡精武体育馆举行大会,到会的代表约莫近千。不料大会虽然召开了,竟因马华公会的內部不同派系的闹场,导致大会最终流会,以致于推动及协助申请公民权中央委员会也无从组织了。

中央机构无法组织,马华公会只好由各地方的支会联合当地华人社团,进行协助华人申请公民权的工作,可是登记的成绩非常不理想。林连玉也被编排为民众服务,沿家逐户,登门协助民众填表。林连玉亲身体验民情,发现:原来这时候华人的政治意识非常迷茫,他们不知公民权对他们切身的利益,误认为这是政党的把戏。申请公民只是充当政党的小卒罢了,所以反应极为冷淡。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英国人是盘算好了,看准一般华人都是只顾找吃,没有太高的政意识,所以慨然开放一年给人申请公民权,而之前1950年的经验也告诉他们,多数华人是不会申请公民权的。所以,到时申请人数不多,或者过后发觉需要又申请不到,有关当局到时候就可以振振有词的说:不是我们不给,是你们自已放弃权利。不能怪我们,只能怪自己……云云。

就在这时期,林连玉拜访陈祯禄,碰见陈修信及陈夫人。聚谈时,陈夫人对陈修信说:你搞政治却没有群众的基础,需要动员的时候只有我这个做你老婆的可以给你动出去,我辛苦一天也只能为你替人填写十二份表格。假如你能夠争取得到一间华文中学生的拥护,一天里面为你填写几千份也无难事了。于是林连玉就以教总主席名义,致函全国29个分会,发动校长及教师,协助学生家长申请公民权。这一著果然收到奇效,申请人数直线上升。当时,有甚多家长携带证件到学校对校长说:马华公会是政党,我们感觉不便。你们教师会,不搞政治,我们才有信心。由此可见当时林连玉的声望及教总的地位,只是今非昔比,令人感慨。

于是以教总为主力,与华人社团及马华公会推诚合作,同心协力,使得这时申请登记公民的华人急剧增加了七十多万,令有关当局大为失算。从此,多数的华人在这个国家才有发言的权利,名正言顺地为自己争取公民应有的权益,也才有实力左右这个国家的政局。否则,如果绝大多数的华人都不是公民,那以后的各种政治诉求,包括80年代的三结合,90年代的两线制,甚至99年的大选诉求,都只是一堆空话而已。就算马华公会本身,也会沦为花瓶,处境将会比今天更不堪。

所以也难怪在1969513事件后,国民登记局主任宣布在联邦宪法第三十条款发出之公民权证书无效,要收回检查,而受影响的人数,官方数字为二十五万人,有的说法是27万人。经过两年的审查,有十八万多人的公民权证书被注销成为非公民,其中绝大多数是华人。

前一阵子,在916日马来西亚成立日的当天,內政部举行一个颁发公民权的仪式,区区的92人得到公民权,却成为各大报的头条。细细读这些红色登记背后的故事,不得不令人嘆服林连玉当时的功绩。可惜这一段历史近乎被埋没了,特別是协助申请公民权这一段。人们对救火英雄总是印象深刻,对提醒防火的智者总是遗忘。

林连玉在一些评论者的眼中是一个悲壮的失败者,不懂英文,不懂马来文,整天提出不切合当今国情的要求,有关当局不接受,华社也不见得大力支持。今天,我们回顾这一段争取及申请公民权的史实,事实上,林连玉是留下了一颗影响深远的棋子,所以林连玉是否是失败者,要由未来的历史来论断,现在尚言之过早。当然,后来者是否能善用这一颗棋子,抑或是引刀自宮,那就不是林连玉所能预计的了。

(作者为华社研究中心研究员,曾担任独中校长。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