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是工具非对手

杜新宝博士(马来西亚诺丁汉大学物理讲师)

网上有个搞笑短视频,当一位还不会说话的孩子嘤嘤哭泣,他眼前的仙人掌玩具就亮起灯,也发出嘤嘤的机械哭泣声。这惊呆了小孩。

或许他在想,我在母亲心中的地位是不是要被取代了。他的母亲当然很清楚,这是杞人忧天。

老师会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如果你认知老师的教育心灵只处在以上孩子的水平,你会被人工智能一件件的杰作(比如,学生已能自行利用ChatGPT学习写作等)吓坏。如果你具备母亲的水平,你会泰然自若。

老师关键的角色不会被取代,虽然许多工作的运作方式会因人工智能的发达而有所改变。

学校里最宝贵的资源要数老师的为学和成长经验,这涵盖了老师的思维、学识和素养。

老师从备课到课堂实战所进行的一切构思、评估、决策和执行,机械式操作的占小部分,其应付状况连连、信息海量的课堂管理与教学,拿捏之道可达艺术层面,人工智能难以为匹。

我们不时看见有关人工智能如何影响教育的新闻报道。比如,新加坡部分中小学今年起就试行一套针对数学教学的适应式学习系统(Adaptive Learning System),该系统能根据每个学生的进度和需求,给予个人化的学习引导,让学生循序渐进提升数学能力。

提高教育便利

目前为止,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中产生的这些革新效应无疑在改变着教育的进行方式、提高教育的便利和效率,但若因此予人无所不能的印象或上纲至取代老师一说,则乃几近科技奇谈。

看内里乾坤,老师的关键角色仍然独一无二。只有在把教育看作是不需热忱、思考、评价与应变的制模活动的群体中,上述印象和取代论才有市场。

老师毕竟需要面对人工智能对己影响至深的事实,但应该把人工智能看作待掌握的工具,而不是即将把自己打败的对手。在人工智能时代,要时时克服排斥电脑科技的心态。

尽可能在教育工作中累积运用人工智能的经验,用它收集有关学生学习状况等各类回馈数据之余,不忘捉紧分析、判断、推理、诠释与创造的主动权。

疫情期间从实体课到网课的转变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学习、转变和提升是可能的。

如今面对人工智能,需要的学习、转变和提升也一样可能,没必要一次次随人工智能的新闻报道而习惯性激起赶不上或被取代的焦虑。

以为脸书上轻易可得的心仪对象照片能取代对方特送的照片,是一个误读。

以为人工智能带起的教育变革是在否定老师的关键、独特角色,同样是一个误读。

老师在人工智能时代积极适应新要求与学习新技能之余,一些传统的分内事仍需继续做好,包括了关爱学生、改进读、写和沟通能力、学习各种教学法、享受每一堂课等。

刊登于2023年12月6日《南洋商报》A15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