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第33届)林连玉精神奖得奖者简介

第一位得奖者:彭亨关丹黄先炳博士 Dr. Wong Sien Biang

推荐者:许凯依

得奖理由:积极入世的教育学者,投身社会活动,培育中文师资,倡导儿童文学,推动阅读教学,普及佛学义理。披星戴月,春风化雨,弘文励教,杏坛表率。

简介:

黄先炳(1963 –  )出生于霹雳太平,现任彭亨州立卑东故安潘阿富珊学院中文讲师。他同时也是马来西亚儿童文学协会会长、马来西亚师范学院华文科卓越讲师,以及彭亨佛教会第一副会长。

他作为立卑师范学院的中文讲师,在学院身兼多职,而且,从他申请进入师范学院开始,他就坚持要教中文,培养华校教师。

此外,他也利用周日的时间给中学生上中文课。其实,黄博士家住关丹,自从学院搬迁到立卑后,由于各种因素无法搬到那边,所以周末他才有机会和家人在一起。但,他却用星期天的下午给学生上课,为的就是希望学生可以学得更多更好。

黄博士于2012年创办“马来西亚儿童文学学会”暨担任会长,汇集了一班以教师为主的青年从事儿童教育的工作,贯彻他的母语教育主张,带动儿童文学的阅读与创作,以培养阅读为基础,提高儿童的思辨能力。马来西亚儿童文学协会所举办过的活动,分为6大类:读书会、阅读营、教师研修会、教师培训一日营、公开课、讲座及其他。

他通过儿协在线上开展“教师共读”,线下推进“班级共读”,接着举办“教师分享”,共同研发了十多本儿童文学精品的班级共读方案。还有,也举办过60多场儿童课内阅读教学研习营,协办儿童课外阅读营,积极推广生命教育。

还有,他也时常应邀到全国各地演讲,不收费,只接受车资津贴和住宿安排。他演讲的课题主要是母语教育、阅读教学、生命教育等与我国教育实况息息相关的题目,紧扣国家教育发展的动脉,切合时宜。

现在由于疫情,他改辟战场,用网络宣扬他的理念,分享更多人生的思考,通过行动凸显中文的价值。其实,他早在 15 年前即创立了“法情”教育论坛,他和学生联合开创的慕课平台(MOOC)“法情学堂”上载了他站在教育和儿童的角度出发所著的文章。

2010年10月8日出版《走近古人》,从《星洲日报·东海岸》发表的“走近古人系列文章”中抽取60篇,结集成书。

2018年11月11日出版《当老师真好》,从《星洲日报·东海岸》发表的“当老师真好”专栏中抽取76篇,结集成书。从该书中的《阅读真的很重要》《让童年有书为伴》《善读书者长精神》《我不是卖书的》等文,可看出他对阅读的真知灼见。黄先炳讲师是一位乐观而开朗的学者。然而与他谈起母语教育问题时,便会看到他眉目间的几许忧虑。其实,他笔尖下的《捍卫母语教育》《强化母语教育》《把关要严谨》《华小的定位》《华小会关闭吗》《放弃华文是不智》《回归母语教育》都可说是语重心长,深具远见,令人深思的。他还特地引用林连玉先生的话来提醒和警惕今日的华人、华社: “各民族教育以母语为媒介;各民族教育一律平等。” 从黄博士的《当老师真好》这书的字里行间,可反映出一位有使命感的教育工作者的心情和思想,感触和观点。他的文章和讲座鼓舞了不少教育工作者更有心维护母语教育。

黄博士推崇林连玉先生,认为林先生倡导母语的学习并非只站在狭隘的民族主义观点上,而是为了捍卫人权、为了国家更美好的发展而斗争。黄博士愿向林先生“共存共荣”的理想看齐,维护各族的母语教育。他认为母语教育还可以从教育和儿童的本位出发:母语是确保儿童接受更好的教育的主要媒介,也是继承一个民族遗留下的文明遗产的主要载体,因此在教育中更重视母语的作用。以下这个链接,非常简单和简洁的分享黄博士的提倡的母语教育理念,文化建设。https://www.facebook.com/wsienb/videos/677817519385414/

黄先炳博士为彭亨佛教会第一副会长。2018他开始协助彭亨佛教会举办一系列的佛学课程,教导大众辨别蓬勃的网上资讯以及新时代的弘法模式。他同时也自2006年起在佛学会开办中学生华文班至今。彭亨佛教会每年都举办捐血运动,而黄博士本人每半年一次,维持至今。

第二位得奖者:吉隆坡已故林景汉先生 Mendiang Lim Keng Hun

推荐单位:大同韩新学院

得奖理由:传播教育界摆渡人,在马来西亚首创中文正规新闻教育,不屈不挠,始终秉持“平民收费,有教无类”的理念,三十余来成就无数媒体人才,桃李满天下。

简介

林景汉院长(1943-2020),出生于霹雳州,有“中文传播教育界的摆渡人”之美誉,乃大同韩新学院创办人。

他出身清寒,为了求学,以工读生身份在槟城韩江中学半工读,一边求学,一边协助校工处理杂务。中学毕业后,他在韩中服务一段时间,后在善心人士资助下负笈台湾政治大学深造,1971年考获新闻学士学位。

他先后任台北《慧炬月刊》副主编、《经济日报》编辑、《中央日报》记者、槟城《星槟日报》编辑、《光华日报》编辑兼主笔及《光明日报》主编兼主笔。

林院长早年至壮年的遭遇,让他深刻理解贫穷子弟面对的困境,也让他深信,教育能改变人的一生。林院长曾说过:“年轻人一向富于好奇心,加以个性未成定型,易受环境7感染而转变,因此,一旦置身于风气不良的学校在耳濡目染下,常会被不良的习惯所感染而同流合污。相反的,若是置身于良好的学习环境,经年累月,在良好校风的潜移默化下,可以语言的,必会渐染‘芝兰’而进步于无形。由此可知,校风的良窳,对于在求学中的莘莘学子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因此,林院长在青年时期努力求学,壮年以后决心克勤克俭,尽一切个人所能办学,1978年,他在马来西亚首创正规新闻教育,于槟城开办韩江专修班新闻系,任系主任;1988年到吉隆坡,创办私立韩江新闻传播学院,任院长兼新闻系主任。韩江新闻传播学院现易名为大同韩新学院,林院长任永久荣誉院长。

自创办私立韩江新闻传播学院至今,林院长一直秉持着“平民收费,爱教无类”的教育理念,三十年来维持低廉的收费,虽然学院经历许多难关、波折重重,但林院长从未想到放弃。为了培训更多大马中文媒体的生力军,他始终坚持着,每一次他都咬紧牙关熬了过来,成功打造优良的学习环境与校风,培育莘莘学子。一直到退休之后,他仍无时无刻不心心念念学院的发展、学生的福利。

林院长多年来以学院为家,全心全意投入在教育界里。他以坚毅的个性和专业的知识涵养,启迪并培养了许许多多优秀的大学生。他时刻灌输学生新闻的专业精神、公正客观报导的观念,摒弃造谣歪风,树立实事求是的风格,培养出刻苦耐劳、不屈不挠追求新闻真相的专业媒体人。

最令他感到欣慰的是,三十余年里教育出来的数千位优秀子弟,如今都能在社会贡献一己之力;今天各领域的中文传媒工作者,包括管理阶层,甚至领导阶层,也都不乏大同韩新学院的校友。例如:南洋商报现任总编辑陈汉光,前任总编辑钟天祥、星洲日报总编辑郭清江、中国报执行总编辑林明标、新闻编辑庄思梅、东方日报副总编辑杨紫玲,两位新闻编辑李碧姗、陈敏慧,都是林景汉门下学生。

1998年开始,林景汉在学院创办广播、电视、电影学系。随后同中国传媒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国立台湾艺术大学、世新大学等超过十间大专院校签署双联协议,让该院毕业生直接衔接大三课程,攻读学士学位,二十年来为本地华文电视电台培育大批人才。目前已经有两位校友成为电影导演,我国8度空间电视台、马新社电视台、ASTRO电视台,韩新校友遍布在主播、采访记者、节目制作、导演线上。

他曾说过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大同韩新学院能继续发扬光大传媒教育,为马来西亚培育更多媒体人才;他祈望,大同韩新学院能够永远存在,韩新人的坚韧精神能够永远流传。

林院长著有《马华报业走向世界》一书,曾任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联合会文化局委员、马来西亚新闻丛书总编辑。

第三位得奖者:雪兰莪加影已故吕兴先生 Mendiang Lee Hing @ Lee Choo

推荐单位:雪兰莪加影育华学校校友会

得奖理由:加影地区华团杰出领导人,以毕生精力推动育华中小学建设,促成华侨学校产业受托会献地独立大学有限公司,使董教总教育中心矗立于华侨岗上,并成就了新纪元大学学院的创立,历史应记一功。

简介

吕兴先生(1937-2020),出生于雪兰莪加影,曾任育华小学董事长、育华校友会主席、加影华侨产业受托会主席。

他生逢二战纷乱时代,小学时代曾辗转就读于华侨学校和育华学校,初中则先后在1952年到尊孔学校和1953始复办初中部的育华学校求学。(当年还是青涩一少年的他,鼓起勇气向育华学校董事长黄卯泰局绅提出诉求,恳请董事会考虑复办初中部。及后育华学校董事会于1953年复办初中部)后由于育华学校没有开办高中部,他再次回到吉隆坡尊孔学校完成高中学业。

1970年代初,他以校友身份回到育华学校,协助校务的发展。1974年,吕兴当选育华小学家教协会主席。他上任当年,就以家协主席的身份,召集了数百名家长,向教育部以商议方式据理争取,最终让约两百余名被调往其他国民中学的育华小学学生得以升上育华中学,继续接受华文教育。此一传统,保留至今。

1970年代,育华小学学生人数高涨,面对校舍陈旧以及不敷应用的问题。1978年,吕兴以育华校友会主席身份,领导校友会同仁们积极参与重建育华小学校舍工作。吕兴和校友会众人筹办千人宴、商家义卖等,在吕兴的领导下,育华校友会密切关注母校建设的工作,无有间断:1983年,协助兴建课室、科学实验室、教学楼等;1990年,投入建设育华中学多元用途礼堂;2005年,协助筹建耗资450万令吉的综合大楼;2012年,毅然挑起兴建育华中学4层楼现代化图书馆的重担(当时吕兴虽已卸下校友会主席一职,依然积极协助筹款)。

2018年,吕兴以育华小学董事长身份,筹组育华百年校庆委员会, 以一系列大型活动,设加影育华学校历史文物中心、《育华纪事百年》编委会,欢庆育华百年校庆,同时也让后人述往思来,了解先贤办学的艰辛。这华教一大盛举,吸引无数海内外校友和华教人士参与。

吕兴对华教事业总是一马当先扛起重任。1982年,育华小学董家教(他是家教协会主席)发起全国首个抗议教育部在华小实施3M制威胁母语教育存亡的罢课行动,捍卫华小免受变质之危,轰动全国。育华小学1981-82年届董家教也因此获颁林连玉精神奖。

1974年,加影华侨产业受托会主动献议将11亩的华侨学校校地租予独立大学(非营利)有限公司为期30年,作为申办独大的校址。1978年,吕兴以育华校友会代表的身份,成为加影华侨产业受托会成员。当年,政府宣布拒绝独大的申办。1979年,雪州政府在宪报公布征用华侨学校校地兴建廉价屋。加影华侨产业受托会强烈抗议政府的决定,展开为期两年多的抗争,加上来自各党团和埠众对政府施压,政府最终在1981年归还校地。

1989年,加影华侨产业受托会在吕兴领导下毅然把8英亩半的土地,捐献给独立大学(非营利)有限公司,作为建立华文高等教育中心用途。他克服重重困难,在面对地方代表的强烈反对,他坚毅的说服加影社团代表同意献地给独大的建议。 这项努力最后成功孕育了今天的新纪元大学学院,也让独大独中加影行政楼以及董总行政楼得以矗立于华教山岗上,永续捍卫本土华文教育体系的健全发展。

吕兴自担任加影华侨产业受托会主席以来,一直积极争取复办华侨学校,唯受限于政府政策,华侨学校仅得以于1986年开办华侨幼儿园,独立前的小学部和中学部却始终无法如愿复办。对此,吕兴一直心存遗憾。

2014年,育华中学董事会开始筹划建立一所全新的华文中学(育华2校),以舒缓乌鲁冷岳县16所华小毕业生进入华文中学就读的需求。吕兴全力支持筹办育华2校的工作,认为这是加影华教发展另一个新高点。2016年末,教育部发下批文,准许育华2校的建设。鉴于育华2校是全国第82所华中,历史意义重大,吕兴多次呼吁加影埠众和社团以实际行动支持育华2校筹募建校基金。作为加影华侨产业受托会主席,他承诺产业受托会将全方位给予育华2校建委会协助,期盼在最短时间内,把学校建立起来,为县内华裔子弟提供更多进入华文中学就读的机会,以传承母语教育及发扬中华文化。惟今斯人已矣,于加影建立第二所华文中学的遗愿,有待后人完成。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