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教节特辑
华教应正视新时代挑战
大马华文教育从1819年五福书院在槟城成立以来,经历了将近200年的发展岁月。华人社会常引以为荣的是,大马是中港台之外唯一能保存完整中小学及大专院校中文教育体系的国家。虽然捍卫华文教育的历程艰辛,但是其成果丰硕,大马华人无不以自己能够说上一口流利华语而感到自豪。
随着中国崛起,华语的全球经济地位已不亚于英语。眼看就读华小的友族人口日增、独中近年人数创新高、华文大专院校取得大学地位等,都让爱护华文教育的人士振奋不已。大马华文教育在这个时代似乎已发展到了一个巅峰,可是如果我们无法解读这个发展势头背后的原因,或许另一个危机正潜伏着虎视眈眈。
华教无法与国家状况分割
大马华文教育能够取得令人鼓舞的成就是华文教育更为优质吗?如果从大马近年在国家学术评比的表现中检视,我国的教育表现并不乐观。
除了近期小六会考试题外泄,大马在参与《国际数学及科学教育成就趋势调查》(TIMSS)评估报告中显示,我国初中二学生的数理表现一直在败退,而且非马来学生的数理优势也有被马来学生反超的可能现象(参见苏源恭在2014年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研讨会发表的英文论文《谁落在后头?马来西亚中学教育不平等的趋势(1999年至2011年)》)。
此外,我国大学在国际知名排行榜一直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成就都在在显示了国家教育的全球竞争力在衰败。华文独立中学虽然独立于国家教育体制外,但是其运作却难免受到国家教育政策的牵制。因此,大马华文教育的命运与国家形势走向是无法分割开来的。
应投入素质教育研究
华社对华小教育的关注不应只是停留在硬体建设;反之,应该在素质教育提升的部分投入更多的研究与探讨。在国家教育的发展课题上,应该从国民的全球竞争能力角度提出论述。同时,也对国别教育发展做出比较。譬如华小的数理程度与新加坡小学的数理程度做比较,这样才能够了解一直让华社引以为荣的华小数理能力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
再来,华小毕业生在国中的辍学率也值得华教工作者关注,毕竟有百分之七十的华裔在校生就读于国民中学,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影响大马华社未来的教育程度。
最后是独中教育的发展应该朝向树立大马教育的典范,对提升我国整体竞争力提出更有策略的思考。
消弭族群对立
此外,大马华教在发展形势有所改善的今天,应该致力于贯彻林连玉先生的主张,让民族平等、人民团结友爱、共存共荣。马来西亚教育的未来发展或许不再是族群对立的紧张,而是贫富悬殊所引发的差距。
随着私立学校与国际学校如雨后春笋般的设立,加上连锁性幼儿园和补习中心的设立,我国的教育平等和民主课题挑战越来越大。华教工作者是助长了社会贫富的鸿沟,抑或是能对教育平等做出更积极的贡献,这是大马华教在这个新时代的挑战。
张喜崇,博特拉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候选人。
(本文为2014年华教节特辑文章系列,今年题目是“族群认同与民主转型·华教的新时代挑战”,由林连玉基金组稿。)
本文刊登于《东方日报》2015年12月8日,这里刊登的是原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