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添健:新时代下母语教育和多元文化需要新论述

周添健(马来亚大学电脑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软件工程系教授)

关于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起点,公认的说法是1819年在槟城建立的第一间私塾五福书院。这意味著直至2024年,华文教育在马来西亚已有205年的历史。无论如何,当时所谓的“华文”或“母语”,其实是各籍贯的方言。一直到20世纪初期在中国的社会与政治变革背景下,新式学堂逐渐取代私塾,以及后来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马来西亚华人对华文等于母语的认知才逐渐成形。

检视过去100年的发展,从1920年代英国殖民政府基于政治的考量和管理的需要而实施学校注册法令开始,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一直与当权者抗争。这抗争的核心是民族国家的概念,华文教育要在这片土地上拥有立足的正当性,就得仰赖足以和民族国家分庭抗礼的论述。这些论述包括多元文化主义和母语教育最有效。

民族国家(Nation-state)是指由民族(nation)形成的国家(state),其概念是国内绝大多数人群都有一致的认同并共享相同文化。用中文理解,民族和国家是比较容易区分的概念,但是英文中的nation既可以指民族,也可以指国家。例如,联合国的组成单位是国家,它的名称却是United Nations。因此,不同的群体对于国家与民族的关系有差异的理解和想象就不足为奇,而这种差异对于华文教育在本国的发展有著根本的影响。

刊登于2024年12月10日《东方日报》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