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华文独中复兴运动与华教访谈录初编》新书推介礼林连玉基金主席吴建成演讲词

仁毅文教基金发起人胡万铎先生、
霹雳董联会主席颜登逸先生、霹靂独中复兴运动副主席拿督郑兰彬、华教元老陈孟利先生、
林连玉基金霹雳联委会主席郑庭忠先生与总务黄志伟先生、
霹雳各独中董事长、校长与代表、
尊敬的华教元老、各位受访者、“义字当头筹款活动”赞助单位、
林连玉基金一众董事、记者先生、小姐与来宾们,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热烈出席今天由林连玉基金、仁毅文教基金以及独中复兴运动50周年工委会三个单位联办的《霹雳华文独中复兴运动与华教访谈录初编》新书推介礼。

在林连玉基金义务秘书李亚遨先生的引导下,以及仁毅文教基金的赞助下,一位年轻有为的学者关启匡博士,花了5年余时间走访了37位曾经领导、参与、支持及同情霹雳华文独中复兴运动这场民族中等教育醒觉及自救运动的华教人士,以重构大家对这场波澜壮阔的集体记忆,不让历史留白。与此同时,关启匡博士也接触了不少文教组织与个人,以便收集涉及这场运动方方面面的原始资料。之后这位年轻学者花了漫长的岁月及无数不眠的夜晚整理、辩证、编撰、校对、勘误、排版、设计、付梓及至出版。让我们对他那认真、严谨的治学精神,给予一个肯定、赞赏、鼓励的掌声!

各位,一个忘记本身历史的民族,是一个没有未来的民族。50年前,肇源自霹雳州华文独中复兴运动的星星之火,继而延烧为覆盖全国的华文独中复兴运动。它的领导者与参与者,乃至支持及同情者,迄今皆已垂垂老矣,有者已经告别了人间。他们所为之奋战不已的民族教育伟大事业,所为之义无反顾地挣扎求存的艰辛历程,必须有条不紊地记录下来,必须整理成册,代代相传下去,以便让历史告诉未来,教未来再创辉煌。延绵5千年的中华文明之所以不曾断层,所凭借的就是这股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地延续民族文化薪火的初心。

我们也要肯定及赞赏霹雳州董联会的努力,他们决定于明年举办独中复兴运动5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其中包括教育研讨会、“初心” 独中运动舞台剧,以及华教万人宴。今年霹雳董联会正着手动员独中、华中、华小及华社方方面面的力量,为明年的系列纪念盛会宣传造势。而今天这场有关霹雳华文独中复兴运动历史的新书推介礼,也是另一项为50周年纪念鸣锣开道的宣传造势活动。

各位,1961年3月,族魂林连玉先生意识到反对联盟政府意欲改制华文中学的政策已经无望时,语重心长地为我国华文中学的生存与发展,喊出一个深具战略意义的口号: “津贴金可以不要,华文独中不能不办!” 共有16所华文中学成功坚持不改制,而其余接受改制者,多数也纷纷续办独立中学,以延续民族中等教育的命脉。按当时联盟政府的估计,这些独立中学将于10年左右因师资、物资、生源、财源的枯竭而纷纷关闭。情势发展确如政府所料。登嘉楼州唯一的一所中华维新独中,只开办了一年就停办了;彭亨州在苦涩艰辛中度日的5所独中也纷纷关闭,最后一所直凉华侨独中于1968年停办。而霹雳州原有14所独中,到了1973年复兴运动前夕,也仅存苟延残喘的9所。

历史老人总是眷顾被压迫者,在最艰难的时刻,它向后者发出召唤,为后者提供起死回生的历史机遇,让大家在危机中掌握到转机而再次奋起拼搏。可以这么说,1969年发生的513民族悲剧,给华社制造了民族存亡的危机感,激发了民族奋力求存的意志。而当年由霹雳董联会主席胡万铎先生所领导的独中复兴运动之所以能一呼百应,深刻地感动万千民众参与,其根本的驱动力乃源于一股民族醒觉自救的心愿。就这样,独中复兴运动的辽源星火自霹雳州延烧至全国;而于1963年马来西亚成立前后注册的东马23所民办中学也纷纷加入全国复兴运动的行列。

全国独中复兴运动在21年内,把总学生人数从1973年的近2万名,推高到1994年的近6万名。而统考文凭亦获得国内外大专院校的普遍承认。绝处逢生的华文独中终于站起来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华文独中发展步入整10年的瓶颈期。而自2004年起,全国独中生总数再次攀升,直至当前的8万余人。只因历史老人再次提供机遇,召唤独中向民族教育现代化进军。

世纪之交,随着人权信息时代到来,世界进入一个既竞争又合作,既多元又开放的崭新历史阶段。为了回应新时代要求,完成民族中等教育的现代化,我们必须改革传统教育,使之向素质教育转化,最终建设新型的华文独中教育体系。为达此目的,华文独中唯有全面开展教育改革,提高教育素质,最终发展成为现代化的新型民族中等教育机构,方能与私立学校、国际学校乃至政府重点学校,彼此竞争,长期共存。如果说肇源于上世纪70年代初的华文独中复兴运动,让华文独中 “站了起来” ,那么当前的独中教育改革运动,则是要让华文独中 “强大起来” 。这是一项更艰巨的民族教育再造工程,它要求华教工作者除了苦干外,还得精干、巧干。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更加批判性、创新性地看待民族教育工作,更加专业化、科学化地推动民族教育事业。

各位,华文独中是华社反对1961年教育法令的政治产物。60多年来,我们被摈弃于国民教育体制之外。我们的战略目标乃是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争取最终回归国民教育体制。它的实现前提就是各民族教育平等,国家文化多元开放。广大的华社民众是爱国的,尽管我们对政府的教育施政时有不满。另一方面长期歧视、压迫华文教育的政权,这些年来的日子并不好过。我们有理由相信,华文教育运动,特别是独中教育运动的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各位同道,去年是族魂林连玉先生120周年冥诞。那就是说,若林先生还活着,去年他应该是120岁高寿。若以20年算一代人,林先生、陈充恩、黄润岳、沈慕羽、张雅山等属于华教第一代领导。林晃升、胡万铎、郭全强、陆庭瑜、黄明志等乃属于华教第二代人领导。而我们这些60到80岁范围、属于华教第三代领导者,也都到了纷纷退休让贤的时候了。当前乃是属于40到60岁,即第四代华教接班人上位主政的时候了。让我在这里举两个例子说明之。怡保深斋中学的胡恩林董事长和曼绒南华独中的颜登逸董事长就是属于第四代华教领导,他们分别是胡万铎先生和已故颜清文先生的儿子。他们接过父辈的衣钵,可说是虎父无犬子啊!正所谓江山辈有人才出,华教代代有传人。让我们对形成中的华教运动第四代领导给予厚望。

俗语说,温故而知新,重温华文独中这段逾半世纪的不平凡历程,除了要唤起大家的集体记忆,自我提醒不忘初心外,更要从成败中吸取教训和力量,继续砥砺前行,方得始终。各位同道,“多彩多姿、共存共荣”是林连玉先生于60多年前,在建国方面为这个多元民族国家所提出的有关文化教育建设的理想。必须指出的是,进入日益多元开放的今天,我们从不曾如此逼近我们竭力奋战的目标;从不曾这般接近我们魂牵梦萦的理想。让我们继续排除万难,不懈努力!谢谢。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