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来亚独立前一年(1956年),时任教总主席的林连玉在是年的5月,为《马来前锋报》开斋节特刊,撰写了著名的〈心理的建设〉一文,向马来群众进行一种温情喊话。林氏撰写这篇文章,诚是在马来亚迈向独立之前,...[...]
The essays world of Lim Lian Geok:On his inner self&nbs...[...]
“我1984年进入大学,林先生1985年去世,但我对林连玉先生先生知之不详,对一个想念中文系的人来说,当然有些不可思议……与其说是我的不幸,倒不如说是林先生的无奈。”——何国忠《举首忽惊明月冷——为1...[...]
“如果林连玉先生活在今日”,是今年华教节特辑的其中一个题目。若这个问题是针对林先生面对今日马来西亚变化的心情,答案其实也不是那么难找。我们可以去找陆庭谕、沈慕羽等先生,这几位先生对华教问题一直锲而不舍...[...]
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将“族魂”此一荣誉归予一位既非商贾, 亦非政客的落魄书生,其实更见华裔社会维护文化传统的象征意 义。然则,从中华文化的大传统看来,往往亦对坚毅勇进的人格 ...[...]
所谓“历劫还新应不磨”,一位历史人物在不同时代应该有不同时代的意义。那么,在这个时代,我们为什么需要认识林连玉? 这个时代是什么时代?独立数十年来,国家从教育、文化、政策多重方面的单元,甚至是霸权倾向...[...]
从“花果飘零”迈向“灵根自植”的林连玉——与唐君毅“文化意识哲学”的一种对比 Lim Lian Geok’s Transition from “Drifting Flowers and Fruits”...[...]
一、 《答东姑》一文,是林连玉先生在生命即将划上句号之前的一个月(即1985年11月18日;12月18日病逝)的遗作。文章针对东姑在英文《星报》发表题为《胜利终于到来》的内容歪曲史实的评论,进行批驳。...[...]
今年适逢林连玉被褫夺公民权50周年,林连玉基金藉此联系了13个华团,共同发起了平反林连玉运动。平反林连玉运动工委会也很明确的提出两大目标:(一) 恢复林连玉先生的公民权;(二)制定教育平等法,公平对待...[...]
公民權與基本人權不一樣,在現代文明社會,基本人權已被承認為與生俱有的天賦權利,但公民權卻另有一重政治和法律的意味。國家可以透過其獨斷的權力,授予或剝奪個人的公民權,進而影響個人參與正常社會生活的權利。...[...]
先看第二点「以马来(西)亚为第一家乡」,这是针对后进族群的身份转换和国家效忠,在当时可是第一等大事。 今天华印裔等早已和祖籍国「土断」,彻底归化为马来西亚人,这个「心理建设」无疑是成功的。 至于第一点...[...]
那一年十二月學校長假的某一天, 先父的石刻店突然出現了一塊長長的石碑,上面有著不算太密但也不算短的碑文。從父親的口中,知道墓碑屬於一位叫「林連玉」的人。 父親對待那塊墓碑超乎尋常的認真態度以及那陣子報...[...]
林连玉活动的高峰期是战后至1960年代初的十多年,十多年只不过是“一瞬间”,但是短短十多年间凝结成的林连玉精神,对20世纪马来西亚的华教运动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21世纪的多元教育仍然有...[...]
今年12月18日是林连玉先生逝世23周年,谨以此文悼念一代伟人。 林连玉(1901-1985)被誉为“第一华教斗士”是当之无愧的,他也是第一个有代表性人物将华教课题与政...[...]
自1965年南大教育系毕业之后,我与华教结缘了30年;教学,办学,参与活动,进行研究。从理论到实务,又从实务到理论;我一直在探索一个问...[...]
林连玉研究中另类视角与方法的可行性 庄兴亮 又是华教节的月份了。屈指一数,林连玉先生已经离开了我们近24年;林连玉研究也俨然成为我国华文教育史研究中的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学术课题。这些都足以反映出昔...[...]
主席,各位华教界的朋友,今天 这个题目,的确给我一个很大的心理负担,尤其是把我安排在最后一个。对于演讲,我可以说是身经百战,可是今天我却战战兢兢,因为讲林连玉这样的人物,我深 觉得自己是非常的渺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