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教节特辑专访-改善社区导览困境 发掘大地之美 感谢南洋商报采访与报导 受访者: 人间烟火赖国芳 大山脚之友副主席郑朝嵘 林连玉纪念馆管委会副主任陈黎晋 刊登于2023年11月21日《南洋商报》副刊A...[...]
2022年华教节特辑鸣谢星洲日报、南洋商报、中国报、东方日报及当今大马刊登华教节特辑文章。欢迎阅读与转传22篇华教节特辑文章。 丘伟荣——民主转型的保守化困局(12月5日)《当今大马》 关启匡——文化...[...]
杨善勇(时评人) 地方史册,原有县志的专书,用以记载当地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唯时代变迁,书写渐少。诸如务边开埠毕竟如何,有说甚至先于怡保。所幸后来发现位在高街的海南会馆,其实历史久远,...[...]
杜忠全博士(私立大学助理教授) 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地方文史撰述,一向都不匮乏,而且大致可说延续成了一条文脉,历经不同的历史时期,而形成书写视角与心理背景的转变。 最早期南游文人的写作姑且不论,第一代的...[...]
云天恩(自由撰稿人) 2020年的“喜来登行动”为大马政局带来了独立一甲子以来未有之变局,后“喜来登行动”时代的大马政局主要有三大特色:一、政党体系碎片化;二、政党间的斗争方向趋向走偏锋;三、民粹主义...[...]
李成钢(P320社区空间经营者) 记述地方历史与华人身份本无必然关系,地方历史的主角是地方。 在马来西亚的语境下,过去同族裔人聚居于一地是常态。因此,地方史书写可能会偏重于某个族裔。比如:马来甘榜、华...[...]
蓝志锋(CITYPlus FM内容经理) 自2018年第14届全国大选,希盟完成大马史上第一次政党轮替,推翻掌权61年的国阵/巫统后,大马的种族和宗教政治在当时的在野党炒作下,获得“滋养壮大”。 巫统...[...]
黄科量(台湾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博士生) 分裂多数与少数群体的民粹主义现象遍布全球。马来西亚也不例外,在宗教、族群、民族的界线地带,任何民粹政治团体可以轻易制造“阴谋论”妖魔化政治敌人,塑造不忠诚的少数群...[...]
朱键鸿(台湾师范大学课程教学研究所硕士班) 又一届大选过了,对你来说是什么?你觉得国家有什么不同?你认为我国还有希望吗? 作为一名公民与社会老师,可从学校和社会观察到大众近几年对政治的态度。509大选...[...]
麦翔(历史研究者) 姚德胜(1859—1921),别号俊修,又名克明,一位出身于中国广东省穷乡僻壤的所谓“半猪仔”致富的马来亚矿家,是史学界赫赫有名的人物。今日华人仅知怡保旧街场一隅的旅游景点——姚德...[...]
陈鸣诤博士(南方大学学院语言与通识教育学系助理教授、台湾政治大学哲学系博士) 历史上,政治的世俗化与民主化几乎是同时并行的。但是,世俗化并不能等同于民主化。基督宗教影响力的衰落导致国家与教会分离,使得...[...]
姚丽芳(林连玉基金副主席) 伊朗,一个伊斯兰共和国,9月17日爆发国内民众怒火冲天的抗议大游行。肇因于一名22岁的女性因佩戴头巾不合规格而被宗教道德警察逮捕,数小时后莫名昏迷三天后死亡。 她的死引发该...[...]
刘崇汉(文史工作者) 历史这名词的英文“history”源自希腊文,是“发问”的意思。历史就是一个探问、推理之学,对象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历史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是知人、晓事、识时的学问,历...[...]
黄益启(南方大学学院南方教育机构总监、台湾成功大学教育学硕士) 近年来,国内有不少人士投入地方书写,并以书籍、杂志、部落格等形式,呈现在地精彩的内容。不仅如此,有不少华人组织与宗乡社团,积极创设地方文...[...]
郑梓康(彭亨公青团副团长) 第14届全国大选的选举成绩早已反映回教主义的强势崛起。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单打独斗的伊斯兰党在三角战中,居然独得18个国席和西马东海岸的吉兰丹和登嘉楼2个州政权。 来到本...[...]
莫家浩博士(南方大学学院华人族群与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博士) 近十年,马来西亚华人地方史终于步入了“价量齐升“的时代,写的人多了,讲的人多了,拍片的人也多了;出版专书多了,社群展览多了...[...]
黄瑞泰(独中老师、隆雪华堂文教委员) 近年来国内掀起了一阵本土老味道的风潮,不管是海南茶、生熟蛋、烤面包、手工包,还是咖喱面、鱼丸粉,到传统的老粤菜饭店,老味道已经成为很多人追寻生活品质与享受美食的代...[...]
李树枝博士(拉曼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哲学(中文)博士) 乔治市文创中心出版的《城视city eye报》创刊于2014年5月,为集结写作人、设计师及摄影师等人所共同编辑的社区画报。我们可于乔治市及国内若...[...]
谢光量(林连玉基金董事) 第15届全国大选见证伊斯兰党的崛起,从东海岸区域政党摇身成为国会最大党,共43席或占半岛议席的三分之一。除了柔佛、森美兰和吉隆坡外,伊党在半岛其他州属大有斩获,在东海岸和北马...[...]
杨启贤(时事评论人) 第15届大选已尘埃落定,沙巴及砂拉越两州将会在选后的政治局势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尤其是面对国盟崛起、国阵衰落的新政治版图,让各界关注。 在我国,有关世俗体制及伊斯兰化之争的各种论述...[...]
蔡立豪(出版专案企划、本土文史工作者) 巴生树胶公会创立于1920年,是继华商公所之后第二个跨籍贯的业缘性组织,因财力充裕且积极赞助地方教育与慈善,遂发展为二战前引领巴生侨界的主要社团之一。 1927...[...]
郑名烈博士(华研公共联络主任兼研究员、厦门大学历史学博士) 民主政治出现改朝换代本来就是稀松平常之事。只是,从马来西亚的政治历史可发现,建国后长时间掌握权势者,为了持续执政,想方设法扭曲游戏规则,包括...[...]
关启匡博士(英国欧亚高等研究院—马来西亚道理书院副研究员) 近来年,我国各地逐步建设各种与华社相关的文化馆或文物馆,这是本土华社重现华族数百年发展史的重大工程。 我在林连玉基金执行“霹雳华文独中复兴运...[...]
丘伟荣博士(马来西亚国民大学大马与国际研究所研究员) 虽然如今马来西亚政坛不再一党独大,政治竞争日益激烈。但是,捍卫伊斯兰和维护马来人权益却仍然是主调。保守的伊斯兰党崛起成为全国最大党,而执政的联合政...[...]
华教节特辑专访-霹雳独中复兴运动50周年 捍卫独中 不忘初心感谢中国报采访与报导受访者:林连玉基金主席吴建成林连玉基金义务秘书李亚遨《霹雳华文独中复兴运动与华教访谈录初编》编者关启匡博士霹雳董联会总务...[...]
华教节特辑专访-推动“民间历史文献”观念 将文献保留在原地感谢东方日报采访与报导受访者:林连玉基金副主席廖文辉华研集贤图书馆馆长竺静珍峇株巴辖文史工作者沈志坚 刊登于2022年12月11日《东方网》华...[...]
华教节特辑专访-纸张的医生 让文献再度“活”起来!感谢南洋商报采访与报导受访者:华研集贤图书馆馆长竺静珍泰国曼谷艺术保护中心艺术保护与修复员的李研霓林连玉纪念馆馆员杨焌恒 刊登于2022年11月30日...[...]
华教节特辑专访-一户一春联 过个幸福年感谢星洲日报采访与报导受访者:林连玉基金署理主席暨2023年“林连玉基金贴春联运动”工委会主席赖兴祥林连玉基金董事林金树全国贴春联运动倡议者程道中2023年“林连...[...]
2022年华教节特辑双主题为“描绘世俗政治前景”和“记述地方历史与文化”。 主题一:描绘世俗政治前景 近年来,我国的政治诡谲多变,民主化、政党碎片化促使各政党之间相互竞争,却也伴随伊斯兰保守主义的反扑...[...]
2021年华教节特辑鸣谢星洲日报、南洋商报、中国报、东方日报及当今大马刊登华教节特辑文章。欢迎阅读与转传24篇华教节特辑文章。 黄益启——技职培训方法新探(12月2日)《南洋商报》 谢光量——疫情下牺...[...]
张恒学(东京大学博士生) 要改进社会,先要理解社会。要理解社会,先要厘清理解社会的基本概念。 政局动荡,有人说是民主大倒退。我先退一步问:政治和经济是组织社会的主要成分。民主自由和政治经济的关系是什么...[...]
陈鸣诤(教育工作者) 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曾在今年初发布的《2021年世界自由度报告》中指出,全球国家的民主与自由度已连续15年下降,就连老牌民主国家的美国也无法幸免。霎时间,“民主...[...]
朱键鸿(教育工作者) 新冠肺炎自爆发至今,病毒的变异让疫情变得难以预测,虽然随著疫苗的广泛施打而获得暂时的管控,但其对社会各方面却造成难以逆转的影响。在教育界,经过各方努力改善下,许多学校从初期的缺乏...[...]
杨善勇(评论人) 疫情下演变的教学转型,说是大时代的新常态,往往还建立在“回到过去”的基础。不但这样,个别奇葩校长乃至一再试图通过网上复制实体学校,指示学生身著校服参加集会的咄咄怪闻。 事实上,网课的...[...]
姚丽芳(林连玉基金副主席) 通常“举白旗”意指停战或投降,但马来西亚人民在今年中赋予“举白旗”另一层意思——对外求助。那是新冠病毒困境逼出的创举。自去年疫情爆发以来,至今年六月,大马确诊总数已超过75...[...]
云天恩(自由撰稿人) 近来有论者担心新冠肺炎会在全球性“民主退潮”之际,给予某些国家的政府借疫扩权的机会。自去年3月迄今,无可否认大马也曾一度出现政府借疫扩权的迹象,如推行行管令、颁布“紧急状态”以停...[...]
黄先炳博士(师范学院讲师) 疫情爆发后,社会很厚道,甚少谴责医护人员。在情在理也该如此,医护人员在灾难中坚守前线,精神可嘉!他们不分彼此,不计身分,一视同仁看待病患,宛如父母对待子女般无私,所以说“医...[...]
杨启贤(评论人) 1971年,因513事件中止的马来西亚国会于2月恢复运作。2021年1月,大马政府为了应对2019冠病疫情而要求国家元首颁布紧急状态,并再度中止国会。大马议会民主经历半世纪又迎来另一...[...]
宋明家博士(科学工作者) 新冠疫情来袭,让全世界大多数大、中、小学等教育机构,在短短几个月内,突然间“被进化”至线上网课和评估。 但当老师们为了网课各类新教学平台、新教学内容、新评估系统等新事物折腾得...[...]
蓝志东博士(中国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 我国从2020年3月至今,前后三次实施行动管制令。当疫情蔓延期间,学校改以网络授课,落实“停课不停学”计划。这段期间,行政和教学各自遇到不同的挑战。 训育...[...]
杜新宝博士(马来西亚诺丁汉大学物理讲师) 对孩子的教育,一向由父母、老师(学校)、教育部和社会环境协作地进行。在我国,这四方过去一向没把本身角色扮演好,比如在入学前父母没有为孩子建立良好的习惯(比如不...[...]
梁庆业(教育工作者) 教师在网课路上的难关有三。第一关,网络和设备的缺乏;第二关,工作量的增加。第三关,学生参与度的低落。显然,“网络与设备问题”是基础建设、整体经济所影响的,所以身为教师真正要解决的...[...]
陈梓权(教育工作者) 由于新冠病毒肆虐,马来西亚在2020年3月落实了行动管制令,当时教育部很快地从4月起便启动了线上教学模式。全国各地的教师从此开启了线上教学的旅程。由于线上授课是一项全新的体验,因...[...]
郑梓康 (公正党彭亨青年团财政) 疫情时代,在亚洲两个新兴民主国家中,缅甸和马来西亚在经历民主化后遭受威权势力的反扑。 缅甸在经历第二次民主选举后,经由人民票选产生的民选政府,在军方通过非宪政手段,发...[...]
吴佳翰(评论人) 一场前所未有的大瘟疫打乱民主体制的步伐。如何遵从宪法和防疫政策处理议会选举,已经是基本难题,更遑论选举舞弊、议员倒戈等变数。 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期间,英美等国早可提供疫情的选举经...[...]
黄瑞泰(独中教师、隆雪华堂文教委员) 疫情爆发至今,全球的学校教育都经历过了一场科技化线上教学的洗礼,本来是纸上谈兵的线上教学也因此成为今天大家熟悉的一种教学模式。 长久以来传统学校教育面对面互动教学...[...]
李保康(独中前校长) 一场疫情,百般变化。突发的冠病病毒不仅打乱全球步伐,阻滞政经发展,摧毁人身性命,也改变人们工作与生活的形态,可谓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因为居家抗疫,学校也无法正常教学而陷入短暂的停顿...[...]
陈伟豪博士(大学讲师) 孩子们的老师在WhatsApp 群里通知所有家长,幼儿园和托儿所即日起关闭4天,而3岁爱丽丝班则关闭一周。 倘若有任何教职员或孩子出现冠病感染症状,受促马上用唾液自测或到诊所做...[...]
1 Comment
麦翔(历史研究者) 如所周知,林连玉是所谓“手无抓鸡之力”的教书先生。他却在长时间里力阻英殖民者连续不断对华教打压,自有其内在必然的道理。其原因就是人民群众构成一堵钢铁长城,令华教的敌人无可奈何。“人...[...]
黄祯玉博士(独中教师) 记得,念书时期,教授曾让我们讨论过这样的一个问题:“教育,是科学还是艺术?”自去年3月实体教学在严峻的疫情中被迫急速“蜕变”为线上教学以来,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也多了一个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