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宗教成政客玩弄人民工具 宪法152成多语发展灰色地带


“当时的情况不如今日般复杂,语文和宗教在今 天已成为一种政治手段。近来副首相慕尤丁表明,政府或探讨将华语和淡米尔与列为必修科的新闻,就是其中一个的例子。”

卡欣莫哈末今日在隆雪华堂,由林连玉基金主办的《林连玉与乌斯曼阿 旺:真正的爱国主义者研讨会》上,发表其论文《语文课题与乌斯曼阿旺的抗争理念》时,强调多元语言政策不会损害大马国族建构。

“如果我们的孩子是有才华的,他能够通晓20多种语言,为什么不让他 这么做?”

马来人爪夷文遭边缘化消灭


他对语言今日的处境感到叹息:“语言成为贪婪的掌政者飨宴(perakus),在政客言而无信的唾沫中,最终受苦的 总是民众,所以我们要勇敢地展示立场”。

本身也活跃于废除英 化数理运动的卡欣莫哈末指出,政府每一年提供的公共服务局海外奖学金,几乎都没有文学系的份额。

他说,马来人也面对弱势语言遭边缘化的窘境,例如在独立初期的1960年代,因为马印对抗,导致爪夷文在我国的运用 日渐式微至今。

乌斯曼阿旺是全民爱国诗人


对于乌斯曼阿旺的抗争理念,他形容乌斯曼是位早期的全民爱国诗人,因为诗人的创作,都是以全民的视角出发。

“诗人为生活所逼须在店屋走廊摆卖香蕉的小贩处境难过;诗人也因华裔 青年男女庆祝农历新年的热闹而感到欢乐。”

“诗人的细微观察 跨越了种族的藩篱,但诗人后期感到失望,因为当前的作家似乎都背离了民众,不再关注民众的诉求和社会公正等议题。”

乌斯 曼阿旺与林连玉极相似

乌斯 曼阿旺(Usman Awang,1929-2001)是知名爱国诗人,由于其毕生致力反抗压迫,追求平等与人道主义的精神的斗争,与“族魂”林连玉捍卫华教的不屈不挠精神有 相似之处,获得林连玉基金会推崇,希望把乌斯曼阿旺的斗争理念介绍给华人社会,也把林连玉推荐给马来社群。

这场以国文进行的研讨会,分别以5篇论文来探讨《语文课题及林连玉与乌斯曼阿旺的斗争理念》和《林连玉和乌斯曼阿 旺作品的思想主题》,获得现场华巫群众的捧场。

论文发表者有 卡欣莫哈末、理大政策与国际研究中心高级讲师陈耀泉、印裔马来文作家乌达雅山卡(Uthaya Sankar SB)、专栏作家及前华教人士李万千、以及博大外文系中文组高级讲师庄华兴。

华人马来人公敌是贫穷压迫


研讨会主持人兼林连玉基金主席杜乾焕在致开幕词时表示,国家独立至 今53年,社会上却依然存在“马来人没钱和华人有钱”的刻板印象。

他引述乌斯曼阿旺的一句诗词表示,华人的敌人不是马来人,马来人的敌人也不应是华人,因为全民的敌人应当是贫穷、不 平等和压迫。

他希望,通过今天这项研讨会,能让马来社会对林 连玉的母语教育斗争有更深认识和认同,也让华裔群众了解乌斯曼阿旺这位爱国诗人。

宪法152条文模糊引发纷争

理大讲师陈耀泉指出,虽然联邦宪法第152条文,阐明了各族人民有 学习母语教育的权利,但同一条文的152(1)条文却阐明官方语文是马来语,导致一些拥护单元教育的学者以此为争议,构成了多语发展的灰色地带。

“在诠释第152条文时,有人主张国语的地位应超越其他语文;有人则 认为使用母语是不能被侵犯的绝对权。”

“只要一日没有厘清第 152项条文所阐明的语言地位,类似的争论将会无休止延续下去。”

林连玉抗争使最终目标剔除


他在发表《母语教育与林连玉的抗争》论文时指出,因为林连玉的抗 争,导致1957年教育法令第3条款(Ordinan 1957 Fasal 3),必须将拉萨报告书(Laporan Razak)第12段落(Perenggan 12)的“最终目标”剔除,进一步保障了母语地位。

第12段落阐明,国家教育政策的最终目标,是要逐渐以马来语作为主要和唯一的媒介语,以便令各族小孩自小就团结。

他说,林连玉的立场是支持马来语作为官方语文,但也应公平发展其他 族群的母语教育,从而达致“共存共荣”。

陈耀泉强调,林连玉 奉行多元语文的原则,不会损及非巫裔对这片土地的效忠。

他也 在论文中提及了林连玉在母语教育抗争中,所涉及的三项基本课题,即国民学校的成立、马来文作为主要媒介语、以及华文中学的改制。

“对这三项课题的探讨,将能突出林连玉在语言文化方面与政府迴异的立 场。林连玉坚决反对语言与文化的统一政策,认为那是一种同化。”

“林连玉要求政府实施多元语言与文化政策,以便我国的母语教育得到维护。”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