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万千今日在隆雪华堂的《林连玉与乌斯曼阿旺:真正的爱国主义者研讨 会》上,发表论文《乌斯曼阿旺作品中的现实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指出,乌斯曼除了作品中有强烈的社会主义风格,其为人也在一些事件上体现了大无畏的大智大 勇。
“例如他在紧急法令时期当任警察,就感受到了马共抗争的 坚定信仰,毕竟很少有人能够为敌人的斗争而动容。”
“他当时 想到,帮助殖民宗主(英国人)去打压马共毫无意义,所以他敢于称赞敌人,并形容他们的斗争为‘钢铁般’的意志。”
曾装 不认识放走马共主席
李万千(右图)更揭露,乌斯曼阿旺曾于紧急法令(1948-1960)初期当任警察,结果在大无畏下拯救了当时的马共主席阿都 拉西迪(Abdullah C.D)。
“阿都拉西迪的回忆录 如此写道,当时他们正从淡马鲁撤退往文打(Benta)的巴士上,不料却在劳勿遇上路障。当时乌斯曼和数名警员上车盘查,尽管乌斯曼认出阿都拉西迪是马共 主席,却装不知而放行一行人。”
乌斯曼稍后逐渐在左翼斗争运 动活跃,据阿都拉西迪透露,乌斯曼甚至曾参与马共活动。
作品有引导社会变革色彩
李万千形容,乌斯曼阿旺作品中,拥有很强烈“文学能引导社会变革”的 色彩,因此符合了现实主义。
他引述乌斯曼一篇作品中的描述: “文学是社会现象的一面明镜,也是社会情绪和智慧在交融后所展现的结晶”。
诗人创作为弱势族群说话
印裔马来文作家乌达雅山卡 (Uthaya Sankar SB)在论文《马来主义和人道主义—乌斯曼阿旺作品管窥》指出,诗人的作品体现了“大马国族”的建构,这比首相纳吉当前的“一个大马”理念要早出许多。
“诗人的《我的朋友》(Sahabatku)彰显了没有种族、族 群、宗教、文化及知识背景藩篱的友谊。如果将这首诗歌翻译成其他语文,没有人会看得出这是一首马来诗人的著作。”
他说,诗人创作的用意,是在为“不能发声”的弱势族群说话,其作品体 现了普世价值观,应该获得每一位马来西亚子民的推崇。
他表 示,尽管今天的政治人物还在为“马来西亚人优先”或“自身的种族优先”争论不休,但诗人很早就身体力行告诉国人,他以“马来西亚人的身份为优先,马来人居 次”。
林 连玉是务实爱国主义者
博大外文系中文组高级讲师庄华兴(右图)在发表《爱国主义和国家民族主义探析—以林连玉和乌斯曼阿旺的作品为中心》论文时,形 容林连玉的爱国主义是“务实”(pragmatic)的,尤其在当时民族主义(Nationalism)的大浪潮影响下。
“林连玉原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可是当巴恩报告书 (Laporan Barnes)做出对华教不利的制定后,迫使林连玉投身抗争运动。”
“林连玉在捍卫华教的道路上非常信任时任马华总会长陈祯禄,因此林连玉从来都不是在对抗联盟政府,这是务实爱国主义 的一部分。”
观众质疑语言隔阂带来误会
在问答环节时,一名巫裔观众担心,提倡多语教育将导致大马国族的特性(jati diri)失败,尤其不同种族的国人将因无法通晓对方语言而产生误会。
对此,活跃于人民艺术家协会(PAKSI)的卡欣莫哈末认为,语言不应构成建构大马国族的障碍,并举例回教祈祷团为 证。
他反 问,如果大家都使用单一语言,为何同个种族之间依然会有冲突和极端分子出现?
身在观众席的专栏作者阿都苏古(Abdul Shukur Harun)指出,从回教教义观点来看,上苍并无做出肤色与种族区分。
“种族的界别,目的在于辨清人类。何况语言也只是沟通的工具。”
他表示,回教教导回教徒,不应对种族和语言过于执着,反而因相互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