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度(第7届)林连玉精神奖得奖者简介:
霹雳安顺已故邱红毛先生(1911-1993)
得奖理由:长期以来毫无保留的为华教事业出钱出力,不但将供养费捐助华校,并预立遗嘱将所有余款奉献给华教,是推动民族教育发展无数无名英雄中的代表人物。
推荐单位:下吡叻发展华小工委会
邱红毛,1911年生于福建漳州,幼时因家境贫苦而失学,七岁父母和小弟死于鼠疫灾难,他只好投靠同乡。十岁巧遇伯母,而被带领越洋过海,南来槟岛。二十岁后赴霹雳峇眼拿督找到仅有的胞兄。他的高大身材在篮球场上名噪一时,同时,自幼失学的他开始学习华语。
日军侵略中国期间,当地筹赈会举办篮球赛,把青年邱红毛拉入抗战热潮中,参与话剧演出、宣传、贴标语、义赛等等。他是司机,驾着啰哩奔走,为反战运动出力出汗;他走上了新的路途,却因此而被老板开除,被逼到双吕江渔村捕鱼。50年代初期,他到槟城工作,重新投入林连玉领导建立教总大厦的筹款运动,日以继夜向工友募捐。50年代后期,他回到安顺,参与前副教育部长朱运兴以独立人士身份竞选国会议员的宣传运动。
70年代,在风雨中挣扎求存的华文独中复兴运动中,六十出头的他出现在劝捐、义卖、演出、筹款、沿户鼓励家长把孩子送入华小、独中等等行列里。停止工作后,他参加安顺三民独中志愿工作团;拿着甚至是远地独中的筹款徒步劝捐卡,三元五元向人募捐;为独中筹款演出征求剪彩人,推售独中万人宴席券,参加独中行徒步;到首都支持董教总的候选人竞选,出席吉隆坡抗议华小集会须用国语的大会;为逝世的马华青年作家迅郎筹募医药费等等。一直到1985年尾,即使患上严重的心脏病,他仍坚持参加林连玉先生的出殡,并且还勇于出席天后宫抗议华小高职大会,抱病出席沈亭校长的追悼会。
1989年,安顺三民独中筹建四层楼学生宿舍,他一马当先自动捐献1000元,一时轰动整个下霹雳华社,义款源源而来。 1993年10月23日,他立下遗嘱将遗下的储蓄分给独中、六间华小及一个社团。去世前三周的11月19日,他亲身前往三民独中再捐献6000大元。12月15日,他安然离世,享年八十一岁。
砂朥越诗巫陈文德先生
得奖理由:献身华教数十年,领导当地华社反对各项不利华教的政策,居功至伟。在华教面对危机之际,先后发起筹组独中董联会和华小董联会,以全面维护华教的发展。
推荐单位:诗巫与加帛省华小董联会
陈文德,1920年生于福建莆田。二十岁南来。1956年,英殖民政府颁布《教育津贴白皮书》,引起诗巫市区各校学生强烈反对,中华中学学生发动罢课,有20多位学生被董事开除。当时,诗巫华社亦假福州公会召开社团代表大会讨论该白皮书,陈文德代表兴化莆仙公会出席该社团大会,并向大会建议要求中华中学校方重新接纳被开除的学生,才使他们有机会返校上课。
1961年,政府又颁布华文中学十年改制计划。诗巫省12间中学及60多间小学代表举行反改制大会,会议提议组织第三省华文董事联合会,他被选为主席负责草拟章程及提呈注册批准。不过,随着局势改变,第三省华文董事会联合会被当局宣布为共产党外围组织,注册被吊销。 随着诗巫举行反改制大会,全砂反改制大会随后在古晋举行。虽然全砂反对改制,但在当局收买、说服、高压的手段下,全砂只有古晋三所中学不接受津贴。1976年,为了解决诗巫六间华文独立中学的经济困境,他当时身为建兴中学董事长,与其他五间独中董事部协议筹组独中董联会。诗巫独中董联会遂于1979年成立,他担任理事长达12年。
1983年,政府提出三M制,诗巫华小董事部便开会讨论三M制事宜,并发起筹组华小董联会。他被推举为筹委会主席,负起筹组工作,并出任主席职达四年(基于章程限制,而后任副主席)。从任职以来,一直站稳维护华教的立场。1989年,他是筹组全砂华小董联会总会的筹备委员之一,并受推举担任全砂华小董联会总会理事职,在维护华小方面作出更大贡献。1992年开始,诗巫省面对不谙华文老师被派到各华小时,华小董联会同人在主席池志平领导下不时下乡访问,当时他年已七十二岁,亦不辞劳苦仆仆随行,足迹遍及各地乡区小学。
雪兰莪双溪比力华联华小董事会(1927年创校)
得奖理由:在办好本身学校的同时,也积极协助当地友校,使之免遭开复级班的厄运及顺利建校,充分发挥了守望相助、济弱扶倾的崇高精神。
推荐单位:雪邦区发展华小工委会
双溪比力华联华小创办于1927年,初时规模很小,学生人数只有10多名,附设在美以美教堂内。翌年,脱离教会,组织校董部,命名为公立华侨学校。独立后,改校名为华联学校。直至90年代,学生人数近700名,是为A型学校。
该校董事会一本“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崇高精神,在办好华联小学之外,亦兼顾当地另一间华小——智明小学。1971年期间,智明华小由于报名入学新生人数不足开班,而将面对开复级班和老师被裁减的问题。华联董事会为了挽救智明华小免遭开复级班的厄运,展开了说服家长将已报名就读华联的新生转去智明华小。[1]
这种互助的精神,在我国华校史上尚未被发掘。 当地国中预备班的学生,都来自该区三间华小六年级的毕业生。有鉴于此,该国中在1981年至1982年筹建教室尚未完成时,获得华联学校董事会两次商借教室给国中学生在下午到华联华小上课。
1983年,智明华小重建新校舍,没有教室上课。而华联学校建校工程即将竣工,学生可以全部编在上午上课,为了方便智明华小展开建校工程,华联华小借出教室,让智明华小在下午班上课,直到建校完成才迁回原校。
(照片:图为1983年,智明华小重建校校舍。)
[1] 编按:2012年,双溪比力智明华小学生人数有200多人。
沙巴华小工委会(1982年成立)
得奖理由:通过完善的组织,深入民间,有系统的推动当地的文教活动,不但是沙巴州最积极的华教团体,也是全国表现最特出的州级华小工委会。
推荐单位:沙巴独中董总
沙巴华小工委会于1982年7月8日成立后,负起维护及发展州内华小的重任,多年来赢得沙巴华裔社会的支持,表现有目共睹,已被喻为全国表现最卓越的州级华小工委会。兹将该会表现特出事项胪列如下。
① 向联邦教育部力争州内师训学院华文班的复办,并协助招生,保障州内华小师资来源。
② 在州内设立九个区工委会,通过完善组织,有效推动县级及全州华教活动。
③ 主办五届全州华小文化大汇演及各区华小文化大汇演、三届全州华小数学比赛(沙巴崇正中学协办),并赞助历届全州华小国、华语演讲比赛、全州华校办学征文比赛及全州华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巡回讲习班,华小、华幼各科教学讲习班及教育讲座和各科学术竞赛。
④ 主办两届全州华小董教行政研讨会,以提升办学水准,且创下州内华教精英集会最多人数的纪录。
⑤ 组织各区及全州华幼园长活动委员会,通过组织,加强联系,提供师训,以提高华幼的行政和教学水准。
⑥ 主办全州华幼董教行政研讨会,促进交流,提升华幼办学水准。
⑦ 推动全州华校亲职教育年,并主办全州亲职教育巡回讲座,以提升家教水平。
⑧ 出版全州华小概况及华小工委会会讯。
⑨ 针对州内华小困境,向当局陈情或呈递教育备忘录或公开呼吁,以改进华小各项措施,为华小生存与发展扮演积极角色。
⑩ 树立有目标的企业领导,拟订每一年主题、活动和目标,通过各区工委会、华小校长协会、华幼园长活动委员会及华文报的合作,带动全州华小、华幼、董家教迈向共同目标,发挥广泛影响力,建立现代领导新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