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8日)
林连玉基金注意到5月25日各华文报章刊载的有关董总“全国华教工作者座谈会”所达致的所谓“六点共识“,其中第六点为:“会上有人不满某些人一直利用林连玉精神奖得奖人的名义,欲混淆视听,以达到误导公众人士的目的,会议一致要求林连玉基金非营利有限公司关注其某些领导人,就关丹中华中学批文,经常发表违背族魂林连玉捍卫华文中学及反对改制华文中学立场的言论。”
既已被点名要求“关注”,林连玉基金不得不回应如下:
(一)董总“六点共识”所说林连玉精神奖得奖人,大家都知道是指华教元老陈玉康局绅。2002年,陈局绅以下列理由获颁林连玉精神奖:“顶着‘茅草行动’的肃杀,勇者无惧,确立彭亨董联会的组织,成为东海岸的一道防浪堤。‘一行人或一人行’走访全彭董家教,凝聚一股华教情。推行‘独中生保送计划’,如父如母,奔走呵护清寒子弟,如今,旱地栽树树成林,成就了一所没有校园的独中”。
陈局绅在关丹中华中学办校问题上提出某些意见的时候,纵使名字冠以“林连玉精神奖得奖人”,也只是他以个人身份行使言论自由权利,与林连玉基金在组织上是没有关系的。就像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博士经常就一些社会课题发言,没有人会认为是代表诺贝尔奖当局的官方立场,其道理是一样的。在一个崇尚言论自由的民主社会,个人有权利发表各种各样的看法,是正常不过的现象。尽管人们可能不认同其中一些看法,那种表达意见的权利是应该受到尊重的。
(二)去年9月16日林连玉基金、隆雪华堂、校友联总、留台联总以及留华同学会5个华团在一篇联合文告<我们对当前华教局势的看法>(注一)中说过:“复办关丹华文独中运动是关丹以至彭亨州华人社会争取母语教育权利的一场斗争,与当政者阴谋消灭华文独中有本质上的不同。因此,当复办关丹独中工委会面对重重困难,董教总应基于同是华教同路人,闭门协商内部的矛盾,协助工委会克服问题,枪口一致对外。”
时过境不迁,问题依旧,矛盾也依旧。在505大选结果尽显华社民意的大背景下,我们相信,作为全国华教领导机构的董总如今或更有条件协助彭亨州华社把先天不足的关丹中华中学建设成为一所名副其实的华文中学。另一方面,关丹中华中学办学当局也应该诚心接受董总以及其他华教团体的协助,共同推进东海岸地区华文教育的发展。任何一方的行动都应该以关丹以至彭亨州华人社会的权益为重。若以“闹双包”方式对抗无异两败俱伤,造成“亲者痛、仇者快”局面,不符合关丹或彭亨州华社的整体利益。
(三)我们认同董教总在1997年6月28日文告(注二)中所抱持的对1996年教育法令的基本看法,即在相关法令下,华文独中毫无法定地位可言。在法令下,华文独中的继续存在须视部长是否严格执行教育法令第17(1)条,即是否要贯彻以国语为主要教学媒介的国家教育政策的条文;与此同时,独中统考的继续承办,也必须仰赖部长的豁免权。因此,华教人士争取独中合理地位不能撇开教育法令不谈,不得不正面处置教育法令的“紧箍”作用。
(四)任何社会运动必须聚焦于政策的改革,而不是政治人物的恩赐。争取办校批文的修订乃至新批文的发出都只是权宜之计,因为再好的批文仍是根基于教育部长的豁免权,并没有让族群学校真正摆脱教育法令的不合理禁制。要让母语教育堂堂正正的在这块土地上发扬光大,必须团结各方力量以争取一个更合时宜的教育法令,从根本上落实多元与公平的语文教育政策。希望董教总能够领导这项运动,林连玉基金愿意跟随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