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公告,2017.10.03】
《當代評論》網站發刊詞
《當代評論》半年刊乃馬來西亞「林連玉基金」出版的刊物,是一份人文和社會科學性質的半學術性公共評論,期盼負起議論公共課題、傳播思想新知、討論文化學術之使命,體現公共理性與人文關懷的精神,期待為社會提供思想養分和價值方向。
自2011年創刊迄今,《當代評論》見證並紀錄了馬來西亞社會的文化政治脈動、變遷與爭議,迎向眾聲喧嘩的時代洪流。當年,本刊以「公民社會的發展與民主轉型」為題創刊,旨在開拓民主討論與公共評論的空間。六年以來,《當代評論》已出版11期,主題內容廣泛多元,含括社會運動、民主選舉、區域政治、教育政策、宗教政治等議題,並有不少高質量的深度訪談。 既面向本土,也關注世界,持續經營不輟,提供理性討論空間。
《當代評論》自創刊以來,承蒙作者與讀者的鼎力支持,不論在主題、內容、方向皆提供許多寶貴建議。為了擴大在閱聽大眾之間的傳播與影響,在數位時代保持創新與永續優勢,決定由紙本雜誌轉型為評論網站,每週定期出版。
我們期許在網站發刊後,持續透過文字評論,關懷公共議題和思潮演變,滋養人文與社會的觀念論述,拓展言論和思想的自由疆域。
(http://contemporary-review.com.my/2017/10/03/1/)
【當代評論,2017.10.03】
潘永強/危機在教育,不在政治
高等教育攸關國家發展,近年已成為發展中國家的共識。過去十餘年我們社會眾多優秀的頭腦,都把精力集中在政治變革,國家危機固然在於政治衰敗,但教育危機卻更為真實與迫切。馬來西亞要走出土產大國和中等收入陷阱,就必須有策略有方向地從事教育重建,不能只關注瑣碎和虛浮事項,認清國家戰略目標,大破大立,才有出路。
欲閱讀全文,請點擊:http://contemporary-review.com.my/2017/10/03/2/
【當代評論,2017.10.03】
唐南發/怒海餘生:理解羅興亞難民議題
羅興亞難民值得國際同情聲援,馬來西亞願意伸出援手時,卻純粹從選舉操作考量,沒有任何甄別與安頓他們,亦無意簽署難民公約,不分族群、宗教和文化背景地承擔人道責任,結果引來國內非穆斯林社群的冷嘲熱諷甚至惡毒咒罵,無法更全面地理解難民議題與國家理應具備的人道主義精神。
欲閱讀全文,請點擊:http://contemporary-review.com.my/2017/1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