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度(第13届)林连玉精神奖得奖者简介

2000年度(第13届)林连玉精神奖得奖者简介

B 2000a

彭亨文冬已故郭彩兰校长

得奖理由:数十年来献身独中,建教与共,无怨无悔,毕生奉献,死而后已,遗爱丹中。

推荐单位:吉兰丹中华独中

郭彩兰,1941年生于彭亨文冬全马苏新村,祖籍广东开平。小学和初中就读当地启文小学和启文中学,1962年在坤成女中高中毕业。60年代末,她从台湾师大物理系毕业回国。1975年初,她受聘于复兴中的巴生中华独中。在接下来十年里,她担任校长、署理校长、教务主任等职,见证了一间处于困境中的典型华文独中,如何在逆境中排除万难、挣扎求存,进而茁壮成长;而她则陪伴着它荣辱与共地克服困难、战胜挑战。

1985年,吉兰丹中华独中掀起了复兴救亡运动,首批学子寄读在她担任教务主任的巴生中华独中。翌年,她毅然负起复兴东海岸民族教育的使命,率领这批为数38名寄读生回到哥打峇鲁,肩负起丹中复兴后首任校长的重任。在丹中复兴工委会的领导下,她配合董事会进行艰巨的复兴救亡工作。1988年,丹中由救亡阶段,进入建校阶段,她退居第二线,任副校长兼教务主任职,至1995年杪。1996年,她卸下教务主任职,转任训育主任,并于是年退休,但继续担任训导主任兼物理导师。

1998年2月,因不敌癌症而撒手人寰,享年57岁。 在丹中13年里,虽几经人事变迁,丝毫改变不了她对华教的执着,处处以学校为重,鲜少顾及本身利益。她从不拒绝学校的要求,即使是假期,她依然逗留在校内办公。虽然只是一名穷教员,日常生活节俭朴实,但对于民族教育事业,她从不吝啬。举凡大小筹募,总少不了她一份。丹中发动筹募宿舍大楼建校基金,她率先以个人名誉,从多年储蓄中捐献了1万5千元。她去世后,其家人秉承她为华教牺牲奉献的精神,从她的遗产中拨出10万元作为丹中大专贷学金用途,协助清贫的丹中生完成大专教育志愿。

郭彩兰不仅是巴生中华独中和丹中的复兴垦荒者,也是华教的守护神。她是一位肯为民族教育奉献青春,可为华教无私付出的华教斗士。

B 2000b

森美兰马口黄金龙先生

得奖理由:为捍卫华教,身体力行,排除万难,抗颜力争,绝不屈服,加拉宾华小,浴火重生,嶙峋可风。

推荐单位:森州华校董联会

黄金龙,1935年生于广东潮州。三岁南来,年少时虽无机会接受正规教育,却能强烈意识到民族教育的重要。森美兰州仁保县加拉宾华小是一间园丘华小,建于1957年。60年代是该校发展的全盛时代,拥有100多名学生。而后由于华裔居民逐渐迁出该园丘,导致学生人数逐年减少。到了1998年,仅剩下四位印巫籍学生,成为全马独一无二只有印裔和马来学生的华文小学。屋漏偏逢连夜雨,这间森州最微型的华小,因年久失修而显得陈旧,破烂不堪,校舍已经惨遭蚁蛀,天花板随着蛀坏木柱而倒塌,情况岌岌可危。

处在穷乡僻壤的加拉宾华小面临存亡关头之际,自1985年起担任该校董事长的黄金龙却坚持“华小不可关闭,只可搬迁”的立场,从未放弃这间濒临学生人数断绝的华小。因此,他锲而不舍沿户招收印裔学生,甚至不惜把自己的收割油棕果承包权转让给一名印裔同胞,只是为了鼓励他把孩子转入加拉宾华小就读。他家境虽然清苦,一家八口包括老母,全依赖他双手在油棕园工作维持生计。但为了加拉宾华小,即使捉襟见肘,他也会出钱作为该校的活动基金。他纵然面对威协,却能数十年如一日站稳立场,维护华教到底。坚持了10余年,加拉宾华小终于在1998年获准迁至芙蓉。[1]

黄金龙,一位维护母语母文教育的真正实践者,身体力行,孤单守护加拉宾华小这条华教脆弱的根,最终扭转了它的命运,使其如火凤凰般重生,让民族教育的生命得以延续。

[1] 编按:加拉宾华小迁至芙蓉后,2012年学生人数有500多人。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