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度(第23届)林连玉精神奖得奖者简介
柔佛新山已故陈鸿珠老师
得奖理由:实践人文教育,用生命教书育人;对弱势学生不离不弃,在功利社会实属难得。
推荐单位:新山留台同学会,马来西亚留台校友会联合总会
陈鸿珠,1969年生于新加坡。高中毕业于柔佛宽柔中学,1994年毕业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地理系。1995年,她回到母校担任华文和地理科老师,在校服务l5年期间,深受学生爱戴,曾经五度获颁“宽中服务绩效优良教师奖”。
任教期间,她尽忠职守,有教无类,采用生活化教学,带领学生进行户外教学,考察红树林、沼泽地、河流、油棕园和工厂等,让学生实地掌握地理知识,实践人文教学。除了教导学生知识,她更是用生命进行教学,当起学生的人生导师,传授书本上学不到的人生道理。她的认真细心,为身边的人着想,让她在宽中执教期间,获得同事和学生深深爱戴。
除了良师,她还是学生的益友。她曾帮助许多贫困和问题学生渡过难关,鼓励了许多放弃学业的学生重返校园,并协助学生获取新山留台同学会助学金,协助家境清寒的学生前往台湾升学,完成各自的梦想。她热爱生命,带领学生努力穿越重重关卡,追求自己的梦想。她的地理课,不仅教授学生认识天文地理和人文环境,更为他们的生命涂绘出一张张精彩的人生地图。
1999年末,她不幸患上癌症。然而,在她人生的最后十个年头,仍然坚持不放弃教书育人的工作,纵使在化疗期间,也强忍虚弱的身子,为学生义务补习地理,在学生面前依然露出灿烂笑容。
2010年1月24日,陈老师走了。她带不走的回忆,成了学生师友们的永远追忆。在她病逝后,她的先生李云忠将外界资助的医药费余额成立“陈鸿珠教育基金”, 附属在新山留台同学会,用以资助清寒家庭子女就学。
李云忠更编著了《一张精彩的人生地图》,收集陈老师亲人、师长、学生以及她生前的文章,记录了她对人生和教育的态度和理想,以及她勇敢抗战、积极向上的精神。
雪兰莪巴生已故沈象扬先生
得奖理由:为巴生中华独中的发展,鞠躬尽瘁;鼓吹教改理念,不屈不挠。
推荐单位:周慧希女士
沈象扬,1944年生于广东潮安仙桥乡,十一岁随母亲南来巴生与父亲团聚。他毕业于尊孔中学和南洋大学。从商后,始终热心华教,秉持勤俭办学,奉献华教事业。
1986年起,他担任巴生中华独中董事、副董事长,亦出任多个文教团体要职,例如:巴生滨华中学董事和总务、吉隆坡尊孔中学董事、雪隆尊孔校友会署理主席,以及《严元章文集》和教育论著编委等。
他个人的生活起居简单朴素,对教育工作却是热心慷慨。为了寻求理想的华文教育模式,他投身于教师队伍中,凭藉个人对教育工作的坚强意志,走在教学最前线,充分展现过人的教育热忱。
1999年,他以副董事长兼义务代校长的身份,出钱出力,带领该校董教成员远赴中国向魏书生学习。回国后,他成立校务推展委员会,并积极把魏书生精神带到其他独中,甚至还把魏书生请到我国各独中进行演说和教学示范,让各独中师生受益不浅,可说是教育改革的先驱。
他对学校不弃不离,在落实教育改革工作方面,不辞劳苦,终于把独中教育改革中最关键的因素,即“教书育人,成人成才”的平民教育思想,注入了中华独中的办学理念。他更带领全校老师投入ISO品质认证的准备工作,身体力行,使该校成功获得ISO认证,也将该校办学宗旨确立了下来。
他也促使中华小学、中华国中成功迁校,让中华独中具有更好的发展空间,达到三赢局面的成果。
为了提高学生的国文和英文水平,他自掏腰包代付30多位学生的补习费,以实际行动帮忙解决他们的课业问题,不求回报。
他一生为独中事业尽心尽力,把大半辈子青春岁月都奉献给了中华独中。
马六甲林源瑞局绅
得奖理由:为华教,任劳任怨;服务55年不曾中断,其坚持精神难能可贵。
推荐单位:马六甲董联会
林源瑞,1928年生于马六甲,祖籍福建永春。早年毕业于培风中学高师后,初执教于母校,后弃教鞭,在华侨银行任职。
1956年马来亚独立前夕,他与马六甲一群热血青年,组织“青年服务队”,适逢周末就到各乡镇,为华裔市民填写申请公民权表格及选民登记表格。
1957年,政府实施“适龄学童总登记”,推行各源流学校政策,对华教影响深远,他也积极参与,挨家逐户宣传华人子弟选读华小,使华校得以发扬光大。
1972年,配合华人教育协会发起“甲州华人教育协会协助华文独中贫寒学生借用课本计划”,每年让三四百个学生受惠。
此外,他也经常代表华教机构及相关学校董事部向当局仗义执言,参与华教运动多次重大事件,争取撤销对华教不利政策,例如:反对委派不谙华文教师到华小、要求取消非政府校地地税、反对强制学生上课前朗读祷文、反对华文学会不得出版华文刊物、反对将华校董事部改为发展部、反对关闭微型华小、支持白小保校运动等等。争取华教平等权益,从不落人后,在甲州可说是家喻户晓。
除此之外,他对乡团宗祠、福利工作、教育事业等,一向采取积极态度,凭其丰富的办事经验,历任许多社团工作皆搞得有声有色。他曾一连三届蝉联全国永联青总团长,更曾担任董总副主席、副财政以及马六甲董联会主席。
他经常担任各国学者的马六甲古城导游,著有《马六甲华校董联会50周年纪念特刊》、《漫步古城老街谈故事》、《历史之城――马六甲》,也曾受邀为报章撰写十数篇有关马六甲数百年来杰出华人开拓新马辛酸史迹及鲜为人知的历史遗迹,是甲州时下一位争取保存华族历史文物最力的知名人士。
为了华教,他从不辞劳苦,任劳任怨,锲而不舍,比如参与培风独中筹款即长达30余年。他退休多年,仍然以“人老心不老”来勉励自己,为华社服务50多年,不曾间断,而今仍老骥伏枥,担任马六甲董联会顾问和孔教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