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第24届)林连玉精神奖得奖者简介

2011年度(第24届)林连玉精神奖得奖者

吉隆坡 何慧贞女士
得奖理由:长期致力于规划发展政府学校华文科教育以符合时代要求,为体制内母语教育权益的默默守护者。
推荐单位:马来西亚国中华文教师联谊会
吉隆坡 何慧贞女士

何慧贞(1954年-  ),生于槟城。早年在槟华接受中小学教育,其后进入马大中文系,并继续攻读教育专业文凭。 她先后曾任教于大山脚日新国中与吉隆坡中华国中。教育部推行中学综合课程时,她当选为吉隆坡联邦直辖区中学华文科督导员,负责把中学华文综合课程的理念和内容,传达给在校的老师们。 1988年,她进入教育部课程发展司,负责策划与编订中小学华文科课程。1994年,升任华文科科长。在职期间,她任劳任怨,以发展推广华文教育为己任。1993年、2003年以及2011年,教育部屡次进行教改。教改期间,她在重重障碍中步步为营,据理力争,并不断研究世界各国华文科教育的发展,尽心尽力,推陈出新,力求把中小学华文科课程规划好,以便华文科的发展能够符合新时代、新世纪的要求。 她也致力推广素质教育,以抗衡应试教育歪风,让莘莘学子接受有素质的教育,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她无私提携后进,亲自策划各类课程,提供中小学华文老师在职培训的机会,更新华文老师的教育理念,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教学质量。此外,她也曾给各华团提供学术性的协助与咨询,在华文教育发展的道路上坚守岗位。 她曾经担任中学华文老师,所以能深切了解到国中华文老师,在华文教育岗位上孤军作战,默默耕耘,不但无人关注,老师之间也缺乏交流平台。于是,她在2000年倡议成立马来西亚国中华文教师联谊会,并众望所归受邀担任顾问,迄今已逾十载。 20多年来,她呕心沥血为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是有目共睹的。在才学难伸的窘境中,她步履维艰,却仍能坚持不懈站稳岗位,满腔热血负起教育下一代的重任,把青春献给了她所热爱的教育事业,确实难能可贵。 2011年2月,她升任“课程发展司语文处处长”,统领教育部所有语文科课程的发展。寄望在她领导下,语文课程的发展将呈现出一番新气象。

大山脚 已故黄诗桄先生
得奖理由:为推广华乐,不畏偏远,不计酬报,东西大道奔波十七载,传扬中华文化功不可没。
推荐单位: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登嘉楼分会
已故黄诗桄先生

黄诗桄(1956年-2010年),生于槟城。1969年,就读大山脚日新国民型中学,是该校华乐团第一批成员。 他擅长演奏多种中西乐器,其中以高胡、二胡与中胡造诣最深。1973年,他年仅17岁,以二胡独奏〈三门峡畅想曲〉荣获第一届全国华乐演奏比赛总冠军。 高中毕业后,他在1979年赴香港音乐专科学校留学,主修理论作曲,兼修钢琴。当时,华乐在我国仍未普遍发展,很少华乐工作者出国进修音乐,他凭着对音乐的热爱,选择出国进修,可见他钻研华乐的决心。 回国后,他积极推广华乐。30年来,不惜路程遥远的艰辛,在全马各地前后担任20多个乐团的指导老师。半岛东海岸由于路途遥远曲折,地区较为偏僻,难以聘请华乐教练,他便毅然到那里执教,让东海岸热爱华乐的学生有机会受到正统的华乐训练。 他时常强调,身为华族,发展和发扬华乐艺术责无旁贷,也希望我国各华乐团体摒弃狭窄的门户观念,以便华乐在这片土地上能够更加繁荣。因此,他时常提倡各华乐团互相切磋学习,合作演奏,不但能提升华乐水平,还可促进各华乐团之间的感情,使国内华乐团更加团结。2004年,他提出举办“翱翔”集训营和百人演奏会的概念,让全国各地不同华乐团体有互相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主办单位以轮班方式,由各地华乐团轮流主办。 他重视学生的人格培养,时常强调“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它首先是培养人。”他也期望乐团除了在演奏技艺上要求突破,让团员对华乐有根本认识,最终还要能启发社会认识,让大家意识到参与及支持华乐的责任,这才能真正让华乐普及。塑造本地华乐特色,也是他积极发展的其中一个方向。他认为,我国华乐要有所发展,必须与国内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交流融汇,才能创造新的独特风格。 他一生热爱华乐,把传播华乐视为己任。即使在2010年尾病重期间,仍坚持到柔佛州指导华乐。病情稍有起色后,又急着要到东海岸指挥教课。然而,他终究不敌病魔,在当年年尾逝世于槟城医院。  

新加坡 谢太宝先生
得奖理由:良心政治犯,坚持理想,坐穿牢底,体现南大精神,与林连玉威武不屈、富贵不淫的精神一致。
推荐单位:森美兰金马士红楼四馆
谢太宝先生

谢太宝(1941年-  ),生于新加坡。1961年,毕业于新加坡南洋大学物理系,年仅20岁。在学期间,他曾先后担任南大学生会第二届至第四届副主席,曾荣获1961年南大马来语演讲比赛冠军。大学毕业后,他担任中学教师及南大物理系助教。 1963年,年仅22岁的谢太宝,以社会主义阵线候选人身份参加新加坡大选,当选裕廊区国会议员。1966年10月29日,他被李光耀政府以莫须有罪名未经审讯拘留。1985年,被无理囚禁19年后,此时他年已44岁,李光耀政府才指控他为马共党员。无论如何百般威迫利诱和折磨迫害,要他承认和发表悔过书,都没能使他屈服。 经过长达23年囚禁,他的健康受到严重损害。1989年,年届48岁的谢太宝从樟宜监狱被“释放”的同时,又被放逐到新加坡一个离岛――圣淘沙软禁,一切生活住宿费必须自理,在一个单房式保安亭度过了另外9年软禁生涯。 1998年,李光耀政府迫于国际舆论压力,解除对他的一切限制令,没有证明他有什么罪过,而他32年宝贵的青春岁月和人生就这样被剥夺了。他被解除一切禁令后,立即发表文告,谴责和反对李光耀实施不公正政策和制度,要求废除内安法令。 在内安法下被关押的谢太宝,成为全球被关押最长的政治犯,比南非曼德拉还要长5年。曼德拉长年监狱生涯过后,迎来的是万人之上的总统尊严;而谢太宝由一个风华正茂的南大生,在内安法下饱经磨难,经过32年牢狱之灾,当内安局人员告诉他“你已经是正常人”的时候,他已经是年近六旬病魔缠身的老人了。 2000年,他考获荷兰海牙社会研究所发展经济学硕士学位;2006年,复获该所发展哲学博士学位。随后,在荷兰社会研究学院(ISS)担任教授 。 谢太宝身系冤狱大半生,威武不屈、顶天立地,这磅礴气慨正是“南大精神”的集中体现。如果世人推崇曼德拉为南非的良知和精神领袖,那谢太宝应该就是南大的良知和精神领袖。换句话说,他就是“南大精神”的化身。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