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日讯)北京大学中国语言研究中心主任陈保亚说,尽管双语教学的目的是试图通过母语教学来保护母语,但多年调查发现,每个家庭都使用母语对话才是承传民族语言的关键。
他说,中国过去的双语教学机制主要是从家庭之外的社区环境来承传母语,但这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不可能要求儿童必须在自然形成的社区环境中,说某种特定的语言。
陈保亚以中国少数民族傣族和多数民族汉族杂居的村寨和地区为例来说明。
傣族学母语不易
“如果家庭以外的社区环境以说汉语的人特别多,傣族儿童的学习环境主要是汉语,那么要求儿童从中自然习得傣语是相当困难的。”
陈保亚今日为2012年林连玉讲座发表专题演说,主题为“语言的生命在于使用: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概况及其保护与承传”,主持人为邱克威博士。
出席林连玉讲座的嘉宾有陈嘉庚基金代表詹缘端、林连玉基金署理主席刘锡通律师、顾问黄明治、总秘书李亚遨。
母语欠佳双语教学增加负担
陈保亚说:“大多数情况下,儿童主要是从和其他儿童的对话环境中习得语言,在汉族势力比较大的傣族社区,由于周围儿童说汉语多于说傣语,傣族儿童的傣语母语容易转换成汉语,而要人为的改变儿童学习傣语的社区环境是困难的。”
“如果傣族儿童已经听不懂傣语,通过双语教学承传母语是相当困难的,那相当于学习一门外语。”
陈保亚说,在少数民族儿童母语普遍不好的地区,双语教学效果不好,还增加儿童的学习负担;而在儿童母语很好的地区,不仅起到对母语知识系统化的作用,也有利汉语教学。
他认为,只依靠双语教学来承传民族母语是不够的,让每个家庭都用母语对话,才是承传民族语言的关键,应该尽可能让家庭扮演更多承传母语的角色。
“根据我们的追踪调查,会听不会说的一代,其实是很容易恢复说的能力,好些能够听母语的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参加工作和民族事务打交道,很快就恢复说民族语言的能力。”
陈保亚:华语应视为母语
询及大马华人的母语应该是各自籍贯的方言而非华语,陈保亚认为尽管学术界仍有分歧,但一般还是认为华语为华人的母语。
“有人认为普通话在华人圈子中是属于第二语言或第二方言(而不是母语)。确实,有很多闽南人一开始学的并不是华语,而是到了社会以后,在共同的华族的圈子之间沟通的时候才形成的。”
华语和闽南语的文本是同样用汉字书写的,而且两者的对等关系非常明确,所以一般上还是把华语作为华人的母语来看待。
摘自《南洋商报》2012年12月3日报导,原题“中国学者: 双语教学非关键 传承母语靠家庭环境”。照片为林连玉基金所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