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馆《通讯》2016年6月

馆长的话
六十周年
文/ 李亚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因国力衰退,被迫放弃世界各地的殖民地,包括在马来半岛,被迫安排马来亚走向独立。在这个多种族群杂居的地方,到底要建立怎样的一个国家,面对拥有武装力量后盾的共产党以及马来传统贵族势力,英国人在1946年原有一个比较起来算是善待非马来居民的“马来亚联邦”(Malayan Union)计划,不过两年后,与马来贵族集团妥协,摒弃了。新制定的“马来亚联合邦”(Federation of Malaya)宪制大大的收紧了非马来人归化为公民的条件。其结果是,在独立前夕的1956年,在这个即将成立的新兴国家,有将近一半的居民不具公民资格。另一方面,被视为主体族群的马来民族怎样看待那么一大批选择在本土落地生根的华印族群,是否愿意与他们携手建国,事实上是大有问题。

国家何去何从,族群前途何在?在一片动荡不安与激情呐喊中,林连玉先生挺身而出,以一篇宣言引领全马华人社团争取公民权利;再以一篇马来报开斋节献词,直接面向马来社会倡议“多彩多姿,共存共荣”的建国理念……转眼之间,一甲子过去了,今年是林先生的〈华团争取公民权大会宣言〉以及开斋节献词〈心理的建设〉发表60周年,林连玉基金举办系列活动以资纪念,其中包括出版马来文新书《林连玉》,以及有巫、印、原住民民间组织参与协办的“多彩多姿”有奖短片竞赛。

藉此周年纪念庆,本期《林连玉纪念馆通讯》也组织了一些内容相关的文稿作为“焦点”。刘锡通律师从香港特首梁振英访谈提到要拉近与港民的心理距离谈起,回顾林连玉先生发表〈心理的建设〉后国家的历程,感慨领导人缺乏林先生那样的远见,以致于我国的种族关系越来越极化,滋事者也越来越激进,直接或间接打开门户让国际恐怖份子有机可乘在我国活动。青年学者关启匡的鸿文将林先生“心理的建设”论述的形成脉络作了简介,以彰显其对大马立国的重要意涵。他认为“心理的建设”并非在宣扬一种抽象的价值理念,这套建国原则其实是为了对应马来亚的当代困境而量身订造的。李亚遨谈论开斋节献词“二三事”的文章带有些许揭秘性质:探讨了林先生怎么可能跟爪夷文《马来前锋报》拉上关系,以及该报刊登林先生开斋节献词的时间,并且刊出了爪夷文开斋节献词的马来文罗马化拼音版本及其中文翻译,让不谙爪夷文的读者得以一窥其真实内容。

“焦点”收录的一篇〈平生著作分明在〉值得向大家推荐。林先生逝世30年来,林连玉基金陆续出版了包括林先生遗著在内超过40种各类书籍。《通讯》特邀关启匡撰写林先生相关著作提要,让我们得以回顾并进一步认识他的事迹和精神,遗愿和主张。此外,邱克威那篇分析林连玉先生佚诗〈吉隆八景诗〉的论文,打开了林连玉诗的研究领域,大有看头。

在之前的“馆长的话”,我们曾经说过,若条件许可,林连玉纪念馆将努力依循文物馆规范准则运作。本期有关“2016年图书文献保护及修复工作坊(初阶班第二梯次)”的活动介绍,正是努力过程的一项记录。事实上,在刚过的5月28日,林连玉纪念馆第一代导览志工团“脚车先锋队”已经诞生。这是经过一整年的培训、观摩、演练……的结果。可以跟读者们说:我们正在努力!

目录 CONTENTS

馆长的话
六十周年/李亚遨

焦点
(一)心理建设VS接触论/刘锡通
(二)开斋节献词〈心理的建设〉二三事/李亚遨
(三)林连玉“心理的建设”的建立与继承/关启匡
(四)平生著作分明在——林连玉先生的另类遗嘱/关启匡
(五)林连玉与槟城华社——1956年槟城筹募教总基金慰劳大会/詹敬仁

史话
尊孔战前董事会“闽粤分裂”真相/李亚遨

专访
高师班同学的那些年

人物
宇声述往:革命党后裔话当年

特约
新近发现的林连玉先生佚诗〈吉隆八景诗〉/邱克威

友馆
(一)槟城阅书报社暨槟城孙中山纪念馆/拿督莊耿康
(二)宽柔中学文物室/林金盛

出版
(一)重拾历史的记忆:务边华人先贤的故事(1850-2000)/彭西康
(二)汲取历史泉源,灌溉当代心田——《与叶亚来相遇吉隆坡》/陈亚才

活动
(一)访客留影(2015年12月-2016年5月)
(二)2016年图书文献保护及修复工作坊(初阶班第二梯次)

文物
1956年华印教师会共同宣言

 

欲阅读请点击:林连玉纪念馆通讯(2016.1)

欲下载请点击:

通讯(2016.1)封面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