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董总乱局回看林晃昇的领导时代

从董总乱局回看林晃昇的领导时代

关丹中华中学能不能考统考事件一直到董总内部纷争,让“叶新田”这个名字的曝光率急速提高。即便不了解他的事迹,也会知道他是董总主席,和华教有关。若提及董总主席,我们更应该认识华教斗士林晃昇。“林晃昇”的名字在年轻一辈朋友的圈子是陌生的。可是他的领导素质却是年轻朋友所向往的 ——勇于变革、坚持正义、深具远见,他甚至在1980年代积极推动如今普受认同的政治两线制。

林晃昇是横跨1970年至1980年代的董总领导人物。他出任董总的主席长达17年了(1973年 – 1990年),于2002年因心脏病逝世。尽管林晃昇逝世了十二年,他的领导风格仍旧常常被提起,尤其是在纷乱的时局里更是格外使人缅怀:

陈锦松:有几个人可以如已故董总主席林晃昇的“无畏无惧”,不计个人得失的为华教献身献策?

柯嘉逊:林连玉、林晃昇和沈慕羽是被众人信任的领导。他们的领导风范,振奋和鼓舞我们在运动中勇往直前。林晃昇懂得如何吸纳具有潜能的人士,让他们进 入团队的核心工作。

骆清忠:林晃昇是一位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力量为主的人,他海纳百川、多元开放的

领导作风为马来西亚华教开启了一个黄金时代。

潘永强:在林晃昇时代,董总诚为公民社会的领导核心,团结集体力量,抗衡国家霸权。

            简言之,林晃昇是一位具有领袖魅力的主席,许多有识之士愿意以他马首是瞻,甚至他的精神与风范依然影响着其他人。

内部凝聚力的标志人物

即便我没有经历林晃昇的领导时代,可是只要把以上评价放在历史脉络里即可验证真伪虚实,窥探他的领导风格。林晃昇甫上任就负责领导独中教育发展、坚持举办统考、申办独大诉讼案、直到坚决反对3M制、综合学校计划、教育部派遣不谙华文高职人员等。

尽管上述严峻的挑战发生在巫统霸权高涨的年代,在林晃昇的领导下,都未曾让华社的力量出现裂缝。箇中原因便是“团结”二字。“团结”二字说之轻如羽毛,行之重如千斤顶,因为在落实目标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威迫利诱而妥协和放弃。纵然如此,林晃昇还是成功在华教的场域营造团结局面。林晃昇注重团队的合作以及各方的团结力量,他在多次的公开场合、文告和声明强调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维护华教及捍卫民权进行不懈的努力。

首先,林晃昇洞察组织内部凝聚力的重要性,进而加强董联会内部联系。1976年,林晃昇建议由各州董联会轮流担任联席会议的主席以便加强联系,使各州更深切了解华教工作。由于定时会面商议,若碰上大课题亦可立即集思广益,寻求解决方案以及统合立场,发表文告和声明。

林晃昇团队的多元性足以体现他善用贤能的特质,他们当中有专家学者、律师、教师、社运分子、前政治工作者;他们来自不同背景,拥有迥异的思维模式。差异如此巨大的队伍,却能在林晃昇的领导下各司其职,丰富华教运动。如此海纳百川的美景仰赖于林晃昇宽阔的胸襟,能够包容和接纳各种不同的看法,进而引导人们走向同一个目标。相比如今叶邹两人因争逐权力而把董总的凝聚力打散,董总内部从团结走向分裂。在这种局势里,林晃昇兼容并蓄的大度精神使人格外珍惜。

至于外部最强大的联系力量就是教总。沈慕羽以下的话扼要精准展露董总和教总共同合作肩负时代使命:

在董教总领导下,华人终于在维护华教的共同目标而团结起来,成为一股锐不可侮的力量。董教总不是一个有权力的政府,而是一个华教里集体的组织,由于它目             标正确,以维护民族教育为职志,故能赢得全国华人的拥护,成为华教的司令。它的力量来自全体华人,华教也靠全体华人的维护而生存。

董总和教总唇齿相依,成为建构华教论述话语的引擎,针对华教大课题发表声明,许多华团亦跟随在后,公开支持他们的立场。如今,人事已非,这架论述引擎自我爆炸且失灵;失去共同立场之余,甚至渐行渐远。这种局面让人不胜唏嘘。

深惟重虑,开拓新华教论述

柯嘉逊认为,华教运动若没有远见的领袖,振奋人心的优良环境将不复存在,很难吸引年轻,有才干的积极分子。毋庸置疑,林晃昇是一位论述领导者,他具有前瞻眼光、勇于变革、拥有强大的创造力。为了华教运动的可持续发展,他站在创造论述的第一线,与其团队提出“三结合”和“两线制”的政治策略。这两个策略虽然颇具争议性,诚然为华教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斗争可能性。

林晃昇表示,他加入行动党是为了推动两线制的实现,以便改善国内的民主与人权气氛,并为数十年来坐困愁城的华教运动寻求突破。他强调,身为一个社会工作者,在看到两线制的形成而不参与推动,这将是失责。作为一位如斯有理想、有担当的领导人,林晃昇吸引一群有识之士加入了行动党,为民权而“起义”。即便此行动在当时没有带来巨大的转变,却成功在这片土地上播下民权的种子。

相反的,尽管《1999年大选诉求》延续了《1983年文化备忘录》和《1985年华团联合宣言》的精神,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观点,但此后华教领域已经没有出现振奋人心的新论述。叶邹的领导大不如前,拒华团和公民团体于门外,反之陷入争权夺利的泥沼,忘了华社委托他们身为华教最高领导的职责。

坦荡的胸怀

林晃昇并不在意社会有没有视他为英雄或者冠以他任何美名。反之,他更想要肯定的是一群为华教发展牺牲的人。林晃昇曾在多次的公开场合说明,“华教的发展,有赖于许多无名英雄。他们默默地在推动这种有意义而神圣的工作。华教不要个人英雄主义,也不要那些自私自利的人物,我们要许多的无名战士,在沉默中努力奋斗。”

明言之,林晃昇不仅不独揽贡献,反之认为还有更多人应该值得受肯定与尊重。

除了不眷恋个人名利地位,他有担当的气魄更是让人为之动容。林晃昇在雪隆董联会的会员大会最后一次主持会议时说:“就个人来説,我过去的言行,是功是过,历史当会作出公正的评价。假如有功的话,那也已经成为陈迹,我无法再去做了;假如是过的话,一样是过去了,无可改变,我只能説‘原谅我’。”这句话足以显示林晃昇大丈夫敢做敢当的风范。同时,凭着众人对林晃昇的思忆,其实历史已经给了林晃昇最公正的评价。

如果林晃昇处在当前的情况,他肯定不会把董总带向分裂。在纷争不断、优秀领袖越来越少的时代,我们实有不知所措之感,惟有投入史料,回到他们的年代,感受着他们对社会批判、为华教奋斗的情操、为国家改革的精神。他们的精神和情操能够滋养我们苍白的思维和不够坚定的心灵。不知道叶新田还否记得自己曾在2006年《华教春雷林晃昇》(甄供著)的推介仪式上呼吁任何有情有义的华教工作者和支持者能够在此书中找到林晃昇令人感动的事迹,因感动而奋发,作为一生的榜样,前仆后继,奋勇前进?

刊登于:《东方日报》2014年12月19日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