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中董教关系的传承与超越

翻阅陈漱石《华文独中:传承与超越》一书,感触很多。这本书出版于2001年,而所收的文章,大部分是九十年代初的作品。在书中,陈漱石教授说,华文独中经七十年代复兴,八十年代扎根,到九十年代似已欣欣向荣。实际上,独中发展因整个大环境的变化,已到一个转捩点。在拥有高度自主及充分灵活性的优势下,华文独中应该在传承华教基础中有所超越。我们不能沉溺于过去的成就,也不好以七十年代心态来办当下的独中。华教工作者应建立基本共识,认真面对挑战。 独中经营强调教育理念,但教育理念绝不能落伍。迈入廿一世纪,陈漱石教授的话仍是那样铿锵有力。为华文独中的明天,他提出独中应朝向管理制度化、学制灵活化、课程多样化、校园伦理化及升学多管化的道路。华文独中要发展,必须要有新知识、新观念,更需要有虚怀若谷的勇气。在书中,他对独中董教关系、华文独中与社区关系、独中的技职教育、英语教育、电脑教育、美术教育及辅导教育等等都提出了不少精辟的建言。 在今天看来,陈漱石二十年前的建言是颇具远见的。有些东西,今天的华文独中已经具体落实。但一些教改盲点,至今却仍然未见有太多改善。尤其在华文独中董教的和谐关系上,陈漱石强调,董事会在满足教师基本需求后,还需树立教师的职业声望及专业形象,提升教师们的心理满足感。如何激励独中教师的士气,巩固团队意识,使独中的组织运作有效地发挥,是董事们的要务。要做到这点,董教关系靠尊师重道,尊重教师的专业及用人不疑的态度与信念。校长应以“礼”聘请教师,配合董事以“礼” 对待教师,真正发挥尊师重道的传统。 看看今天的华校学府的董教关系,这点做到多少?学校企业化的管理,就在于领导和沟通。我们今天华文独中教师的地位提高了多少?谈教改,谈素质教育,如果忽视教师所承受的压力,不聘请多一些优质教师,并减轻原有老师们的授课时数,如何能让教师心甘情愿的扮演积极角色,以致力于E化教学、编写新课程教材、改变传统教学法?如果说陈嘉庚的办学是大马华教精神的活水源头,陈嘉庚早在90年前就曾说过:“学校能否办出成绩,第一当问教师如何”。基于这一要义,校董必须“对教师诚挚,优俸酬劳”。很可惜,我们今天的华文独中的待遇,很多还不如政府国民(型)小学的教师待遇。在当今如此竞争的全球化环境下,华文独中如何聘得优质教师?尤其是在英文、数理科,这方面的人才,其选择性是很多的,担任独中教师未必是他们的首选。此外,薪水少是一回事,不受尊重才是最感委屈之事。学校是服务性的事业,陈漱石早在1989年就指出,独中董教冲突,常在于董教之间地位悬殊、忽视人力资源的培育及教师专业生涯发展、缺乏长期发展计划而无法建立共识,以及重人治缺乏制度、董教沟通管道不顺畅等。 而事实上,解决冲突的能力及结果,取决于董事会的领导素质及胸襟。强势一言堂及少数人专政已是不适合华文独中的发展。今我来思,陈嘉庚、陈漱石的话犹言在耳。惟扪心自问,华校董教的关系,“和谐”“进步”了多少?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