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 雳‧怡保17日讯)中国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张永庆认为,独中校长应成立独中校长理事会,并且应该有区域性和全国性的定期聚会,展开“校长领导学校改 革”政策分享,成为一个专业社群。
他说,独中校长已来到一个学校改革的时代,如果有了独中校长理事会,将校长领导学校改革的隐性知识变成显性知识,利于交流经验,互相鼓励。
张永庆今天2014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研讨会上发表《探讨独中校长领导学校改革的七维度模式》论文时指出,独中校长领导学校改革七维度,包括策略、教育、教学、人际、结构、组织及文化领导。
他说,传统上承认独中的观点有两个,一个为国育才,是功利性;第二是政治性的教育公平、民族平等。他提出第三个理由,即学术性的根据,是价值性,基于这理由,国家教育政策应立刻承认独中教育体系。
他也认为,董总领导层、独中工委会和州董联会应与全国独中董事会和校长联手制订“独中教育改革行动纲领”,以确实展开2005年通过的独中《教改纲领》各项学校改革计划。
洪敏芝:衍生学生师资问题
华人人口减影响华教
瑞典隆德大学东亚与东南亚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洪敏芝指出,华人人口逐渐减少,估计至2040年华人只占大马人口18%,这将影响华文教育体系。
她指出,当我们没有足够的华人人口,也会影响国民型中学的毕业生、华文师资,也使得整个华文教育体系受影响。
她说,当面对这样的难题时,华文教育可向非华裔积极招生,虽然有人认为这将会分享华教的资源, 或导致华校变质,但凡事两面看,这或许是一个有潜能的收获。她也认为,华校之间应该採取主动开放策略,各方面也应该合作,例如大小独中、城市与乡村的学 校、独中及国民型中学等,互相交流。
摘自《星洲日报》2014年9月18日报导,题为“张永庆:分享“领导校改”政策‧应成立独中校长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