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耀泉:国际学校抢走学生 英语政策或冲击独中

(霹 雳‧怡保17日讯)槟城理科大学政策与国际研究中心的陈耀泉博士认为,从长远角度来看,政府的强化英语政策可能会对独中的发展带来冲击。

“基于国际学校近年来在国内蓬勃发展,独中可能会失去一些学生来源。

“在2014年,我国的国际学校增至97所,在国际学校就读的本地生,多数都是华裔生。”

学双语须先掌握母语

陈耀泉今日在怡保举行的“2014年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研讨会”上,发表题为“马来西亚的教育语言政策:强化英语对华校发展的冲击”论文时说,这项假设论指学习双语时,应先掌握第一语文,也就是母语。

他说,其实政府无需担心巩固华文会影响国文和英文,根据吉姆康明斯(Jim Cummins)的互相依附发展假设论(developmental interdependence hypothesis),掌握好母语将有助于掌握第二语文。

“比如说,当一个人学习第二语文时,他往往要借助母语的思维来学习第二语文,所以母语的掌握程度越来越好,第二语文的掌握程度也会相对提高。”

华小应强化母语非英语

因此,他认为华小应该强化母语而不是英语,但事实上,政府推行强化英语政策导致华小偏重英文,影响了母语的学习,更违背了华小提供母语教育的理念。

他说,这导致很多华小生就算读了六年的母语教育,还是无法掌握母语的各项技能,尤其是书写技能。

中上阶层家长偏重英文

陈耀泉指出,政府强化英语的政策影响家长,尤其是中上阶层的华裔家长偏重英文,而採取各种步骤,处心积虑要提昇孩子的英文水平,因为他们认为学习英文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他说,那些家长大多数不积极鼓励孩子学好华文,他们多比较务实(pragmatic),觉得学习华语只不过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文化,只要孩子会听和懂华语,就达到了基本的文化需求。

发展国际学校被指抵制独中

他说,教育部推行的《教育大蓝图》里强调国际学校是国家经济转型的一项经济活动,华教分子认为这是政府的开放教育政策。

他说,虽然华教人士长期呼吁政府允许增建独中,以解决目前独中学生人数剧增的问题,可是没有得到政府关注,有些华教人士指政府发展国际学校是抵制独中的阴谋。

苏源恭:学生水平下跌
数理英化实验失败

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教育系博士候选人苏源恭发表“马来西亚中学阶段教育不平等的趋势(1999至2011年)”论文时指出,根据初步资料分析发现,政府从2003年起推行数理英化政策以来,数理科水平跌得非常可怕,所以数理英化6年的社会实验彻底失败。

他说,分析显示无论是马来或非马来学生、男或女性及家庭背景,全国学生在数理科的表现都下跌。

他表示,数理英化政策对低社经(教育程度低的家长)家庭的伤害最大,因为家长不理解有关教育政策。
“高社经(教育程度高的家长)家庭的学生表现较好,因为他们的家长懂得送孩子去补习。”

陈友信:毕业生移民海外
应检讨培养哪些人才

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大会堂会长陈友信发表“新世纪的华校教育文化变革”论文时,促请我国华社重新检讨华教运动要培养怎样的人才。

他说,有些独中生“成人不成才”,他们太过注重读书和赶功课,对华教奋斗史缺乏认知和认同感,造成独中毕业生移民海外,不愿留在国内服务华社。

他建议独中效彷外国学校,强制学生毕业前完成特定任务,例如走访国内华教斗士纪念馆,他也提议独中举办华教奋斗史测验比赛。

他说,既然统考受国际承认,独中可考虑将校内统考转为公开和国际考试,就像剑桥校外考试制度(独立于剑桥大学)。

本文摘自《星洲日报》2014年9月18日报导,题为“陈耀泉:国际学校抢走学生‧英语政策或冲击独中”。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