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转载] 陈子儒:纷争虽解决‧“华教凝聚力还须加强"

(吉兰丹‧哥打峇鲁11日讯)2015年度(第28届)林连玉精神奖得主陈子儒指出,华教目前虽已经摆脱了严重的纠纷,包括董总的派系斗争,但是,他认为这方 面的凝聚力还有待改善。

他说,纷争是解决了,不过,还有改善的空间,最重要是大家要向前看,以宽厚和包容,互相尊重的胸襟,再次促成大团结,对他而言,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统考虽然面对来自政府的阻力,但是,我们还是要积极争取,想办法达到目标,让政府承认统考。”

董总没统一行政制度

他也说,全国独中的统考,名义上是由董总出考题和课本,看似一切都由董总去处理,但是,他却发现董总没有制定一个共同的行政制度。目前是各校各有作法,虽然不受董总的约束,不过,起码要有一个制度,让校长或董事会有个可以依据或参考的指南。

每一所独中的董事部有各种不一样的要求,但应有共同制chenziru度,所以,他建议各州的董联会与其州内的独中商量,开会达致一个更宏观的目标。

现年70岁的吉兰丹州华教长青树陈子儒,是在领奖前夕接受《星洲日报》的专访时,提出他对董总和全国独中的期待。

在吉兰丹中华独中复兴运动里扮演一个重要角色的核心领导的陈子儒,今年适逢丹中复兴30周年,也是林连玉先生逝世及林连玉基金成立30周年纪念而得奖,对他而言,意义非凡。

丹州华教界大力推荐方从华教战线退役下来的陈子儒申请“林连玉精神奖”,可说是适得其时。他的得奖,正是华教运动能够给予这名数十年来不求闻达、默默耕耘于偏远而孤寂、广袤而贫瘠的边疆战士的最佳奖赏了。

丹华裔虽少仍热爱华教

对于这一点,他强调,丹州华裔人口不多,但是,华裔热爱华教的心却不减。

“我们在30年前复兴吉兰丹中华独中,后来,又让巴西巴力培华独小争取成为国民型华文小学,几年前,话望生的布赖华小也成功争取到行政独立。由此来看,只要目标正确,并拥有共同的理念,一定成功达到目标。”

提到他本身得奖这一件事,他谦虚地说,这并不是靠他个人,而是靠群体的力量,众志成城的结果。这个奖应该属于广大的丹州华教工作者,而且,关心母语教育,责无旁贷。

“我才疏学浅,只读到高一,连高中都没有毕业,真的是靠大家的力量才做到。林连玉基金吉兰丹联委会、吉兰丹中华独中、中华校友会、吉兰丹华校董教联合会,这些团体都为我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大家共同工作,为华教尽一份心力。

“我今天有点成绩,真正是朋友的支持,而且,我们有一个团队,这才是无价之宝。一直以来,我都主张,一定要包容宽厚,待人以诚,人家才会待我们以诚,这也是为华教服务的基本条件。”

包括学校与3位个人
丹中四度获林连玉精神奖

“林连玉精神奖”已迈入第28届,不过,你知道吗,第一届得主却正是陈子儒担任过董事长的吉兰丹中华独中,后来的2位得奖人,即已故郭彩兰和已故苏天助,皆与丹中脱离不了关系。

多年后的今天,陈子儒成为林连玉精神奖得主,这意味着,东海岸区的第一所独中,至今已产生了4位得奖人,即1个单位和3位个人得此殊荣。

郭彩兰苏天助成丹中推手

郭彩兰是丹中的副校长,苏天助则是该校复兴运动期间最重要的推手,尽管他们并不是吉兰丹人,却是丹中永远不能忘怀的文化教育奉献者。

左二起苏天助、陈子儒和郭彩兰,还有他们身后的吉兰丹中华独中,都是林连玉精神奖得主,让这张黑白照更显意义。左一为林淑佑,右起叶子栋和苏天明。

1985年,一度因生源衰歇而已停办一年的吉兰丹中华独中,在董教总的关怀下及华社的支持下宣告复兴了。时任中华校友会主席的陈子儒,积极投入丹中复兴委员会的工作,与苏天助研拟“丹中复兴运动建议书”,带头推动艰巨的复兴工程,并于1986年出任建校委员会主席。

紧随着首批38名初中一新生被送往巴生中华独中寄读一年,将丹中从原校址迁往临时校舍,以及物色新校地建校、迁校的系列工作接踵而来。奉献华教的使命感促使陈子儒全心全意地投入丹中复兴工作。

1987年初,他出任董事长后更事必躬亲,任劳任怨地引领华社跋山涉水,复兴丹中。

1997年,随着第二阶段建校计划的完成,丹中复兴运动结束,他遂辞董事长职,惟继以董事身份辅佐董事会,陪伴丹中成长,直至2014年全面退隐而受委为名誉董事长。时至今日,他对丹中校务仍关心备至,出钱出力。

吉兰丹中华独中主楼、体育馆和讲堂开幕当天,陈子儒(右二)移交火炬给时任董总主席郭全强,左一为吴建成校长。丹中复兴运动可谓陈子儒最艰巨的华教工程。

陈子儒获广泛评价

不过,林连玉精神奖遴选委员会给予陈子儒的评价是更广泛的,得奖理由这么写:数十年如一日,为中华文化默默耕耘于偏远而孤寂的祖国边疆;高瞻远瞩,包容宽厚,引领丹州华社开辟母语教育新天地。

陈子儒于2009年受林连玉基金委托,负责组织吉兰丹联委会,于2009年8月14日开始出任 主席一职至2015年,每年都举办多项文教活动,其中最主要的两项是2012年的《风雨同舟华教行》,成功为林连玉纪念馆筹得建馆基金逾50万令吉,另为 全丹华校中小学筹得活动经费30万令吉。

其实在筹募建馆基金方面,丹州联委会还通过多项活动,前后共筹到近百万令吉,其次于2014年出版《吉兰丹华教今昔》特刊,收录丹州现有18所华校中小学和经已关闭的16所华校史料。

为了筹备这本特刊,2013年前后几个月的时间,他带领多名理事、吉兰丹摄影艺术协会的摄影好 手,还有《星洲日报》的记者,走访州内18所华校中小学,收集资料,实地访问当地的董家教成员,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制成挂版,先在吉兰丹中华总商会举行展 览,过后再安排到各校巡回展出,同时也推动各校设立历史走廊或文物室。

为了筹备《吉兰丹华教今昔》这本特刊,陈子儒(左一)率团走访丹州18所华校中小学。图为他来到浮罗真隆培实华小与巫裔生交谈,左二起黄保俊、叶瑞坚、赖秀 美。

续协助丹中与华教

询及得奖之后会如何继续以本身的影响力去推动华教工作时,陈子儒坦白说,他目前的健康并不是很好,不过,还是会继续在能力范围之内协助丹中和丹州华教的工作。

他说,如果和以前的华社相比较,现在缺乏的是那股热诚,年轻人对华教的看法,跟他那一代的看法不同了。

“我们热爱华教是出于一种感情,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则以生活为中心,这是无可厚非的。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希望年轻人拨出一些时间应参与华教和华团工作,并要从各方面去发掘这些支持华教分子,不管他们是来自会馆还是学校的董家教。”

“支持华教,由我开始”,这是陈子儒常说的一句话,他认为,如果每一个人都有这个理念,它就是一股凝聚力,就能够结合大家的力量去完成工作;相反的,如果都是一盘散沙,就很难成事。

尽管已年届70,陈子儒(左二)依然不缺席重要的华教活动,这是在“华教行"义跑时所摄。

(星洲日报‧报道:洪维聪)

本文摘自《星洲日报》2015年12月12日报导,原题为“陈子儒:纷争虽解决‧“华教凝聚力还须加强"”。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