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导】活化类博物馆 构筑文化反思

2014年度林连玉讲座
主讲人:黄光男教授
讲题:人文生活场域――类博物馆之发展与营运
日期:2014年12月13日
地点:林连玉纪念馆活动空间
联办单位:林连玉基金、隆雪华堂、留台联总、雪隆福建会馆、雪隆海南会馆、隆雪河婆同乡会、雪隆精武体育会、吉隆坡永春会馆
赞助经费:中华民国侨务委员会

黄光男教授简介:
曾任台湾台北市立美术馆馆长(1986~1995)、国立历史博物馆馆长(1995~2004)、中华民国博物馆学会理事长(2000~2003)、国立台湾艺术大学校长(2004~2011)、行政院政务委员(2012~2014)等职务。

——————-

林连玉基金荣幸邀得台湾黄光男教授,来马主讲2014年度林连玉讲座“人文生活场域――类博物馆之发展与营运”。讲座在2014年12月13日华教节当天举行,为林连玉纪念馆开幕志庆。

黄教授长年耕耘于博物馆和文化艺术领域,具有丰富的实务经验与深厚的学术涵养,而且著作等身,对于博物馆经营行销、文创产业有专业独到的见解。他的博物馆领域著作,包括《博物馆能量》、《博物馆企业》、《博物馆新视觉》等,晚近出版《咏物成金:文化创意产业析论》和《楼外青山:文化·休闲·类博物馆》,对文创产业、“类博物馆”、庶民文化等有精彩的分析。

马来西亚华社目前除了大约50个民办文物馆,还有大量会馆宗祠、宗教庙宇、义山墓园、历史遗迹等等。黄教授对于“类博物馆”和庶民文化、文创产业的思考,相当贴近华社民间文化近年的发展趋势,亦有助于本地文化建设和文化遗产的维护工作。

类博物馆:追忆、认知与省思的场所

黄教授首先概括博物馆的功能和重要性,除了研究、展示、教育、典藏的传统功能,博物馆还有实证、资讯沟通和休闲娱乐的作用。博物馆是非营利机构,本身就是一个地区、社会、国家的媒体,它同时具备教育、公益、观光和文创产业的能量,既是精神产业,也是经济产业。因此,博物馆可说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展现。

至于所谓的“类博物馆”(quasi-museum),指的是一般博物馆命名之外的他项博物馆,是更为广义的文化教育设施,而非严肃的、正式的博物馆,例如纪念堂、庙宇、教堂、文化中心、集会广场、墓园、历史纪念地等等。它们具备博物馆的功能,却没有组织和权责的分配,其中的观众、教育、学习与现场,更具自由性与公共性。类博物馆除了上述功能分别在各个层面外,特别在现实生活的社会性,更趋向于普遍化与社教化场所,或作为集会、体验、纪念的空间,促发大众的学习、省思、追忆的作用。

20141213 llg forum 3黄教授强调,博物馆的丰富收藏是它呈现“博物馆张力”的凭藉;而类博物馆则在于事实发生地或事件本身的真实故事,可以感染观众的情思变化。换言之,类博物馆更加贴近大众生活,凡是人类生活所依持的精神文明、物质象征的纪念馆、文化中心或事件发生地点等,可以作为追忆、认知与省思的场所,都是类博物馆的范畴。比如说,包括天灾人祸在内,像二千年前维苏威火山爆发掩埋的庞贝城、发生海啸的日本福岛、万里长城防御工事、近代纳粹集中营、911纽约城等事件发生地,也都在类博物馆的范围内。

此外,信仰、宗教情怀也是构成类博物馆的要件,如清真寺、教堂、庙宇,每年节庆日人山人海聚集在广场,或特定地点的朝拜处,即是类博物馆能量的呈现。黄教授认为庙宇不仅是信仰中心,还是文化传播之地,是具有公共作用的类博物馆。而名人崇拜和信仰,是接近人性的精神认同,不论是“见贤思齐”、“追忆圣贤”,还是“偶像崇拜”,也是类博物馆的现场,如山东曲阜的孔庙、成都的杜甫草堂、台北的胡适纪念馆和邓丽君墓园等。

黄教授归纳类博物馆的四大特质,其中包括:一、更直接于社会现象的呈现。不论是天灾还是人为现场的设置,具备直接临场感,类博物馆更有实境的感应。二、满足人类求证的好奇心。名人古宅,或事件发生地,参观者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心思,以求答案能水落石出。三、作为价值认定的天秤。社会价值的形成来自崇拜与学习,人类重要的精神信仰、生老病死的生命意义,皆存在于类博物馆之中。四、营运和管理是民间或非营利组织范围内的自然规范,自行订定规则,在习俗中建立人力、人才和人性管理,不受太多的法律约束,在自行管理中结合社会、法律的力量,是一种自立的营运方式。

文化经济双赢

黄教授认为类博物馆产业不仅是文化传播的地方,同时拥有巨大的商机,如果经营得当,就能够营造文化、经济双赢的局面。他把类博物馆的产业分成四大类:一、以纪念馆、庙宇、文化中心或集会广场为主的类博物馆。例如:台湾的中正文化中心、国父纪念馆、大甲妈祖庙、或两厅院广场等。二、“庙前文化”作为生活休闲与产业环境,包括文化表演、大众休闲广场、生活用品以及衣食之聚集处。三、祭坛、墓园、纪念塔等是人类千古不移的文化现场与景点。例如:中国的秦陵和汉陵、德国天鹅堡、印度泰姬陵、维也纳墓园等。四、其他如麦加朝圣地、马雅祭坛、希腊神殿,或是战争之地如诺曼底登陆、珍珠港等,具备“求知、好奇、窥视”的张力,带动的人潮和文创产业,也是很重要的产业目标。

20141213 llg forum 2黄教授以国外为例,像在台湾,台中镇澜宫举办的九天八夜绕境活动,经济产值达新台币50亿元;台湾灯会每年参观人次1000万人以上,产值新台币100亿元;国父纪念馆900万人次、中正文化中心800万人次、邓丽君墓园30万人次。在中国大陆,北京故宫、西湖风景区、中山陵,每年分别有1500万、1000万、700万人次。而国际著名景点,如众所周知的埃及金字塔、希腊巴特农神殿、意大利庞贝城、柬埔寨吴哥窟、印度泰姬陵、中美洲的马雅祭坛、巴黎圣母院乃至塞纳河两岸等,都属于类博物馆,产值更为惊人。

至于马来西亚,黄教授举了双峰塔为例,听众也认为吉隆坡茨厂街、苏丹街可视为类博物馆,同样也能创造可观收入与广大人潮。当然,类博物馆并非一味只注重经济效益,作为非营利事业,务求经济与文化兼顾,所拥有的无形力量比正式的博物馆还要大。

活用、活化、活络

黄教授建议政府应奖励类博物馆,将其活用、活化、活络。如台湾的国军示范公墓、胡适公园等,由于缺乏良好规划,以致人迹罕见,有悖于类博物馆走入群众的信念。相较之下,邓丽君墓园、巴黎先贤祠、英国西敏寺等,由于赋予坟墓新生命,参观人潮络绎不绝。

20141213 llg forum 1此外,又如台湾的黄金博物馆,因为有黄金这个特殊物件以及用手触摸黄金的体验,使它声名远播。如果林连玉纪念馆也有一个文物,例如遗著或生前录音等,经过创意加值后,相信也能吸引人潮。黄教授提醒听众,有很多尚未被开发的类博物馆,值得我们去挖掘和再造。他看见马来西亚有一些老旧建筑被拆了,觉得十分可惜,认为应该赶紧抢救,不只照相而已,还要研究其构造和细部工程,尽量将一栋建筑物里的学问保存下来。

在讲座尾声,黄教授再次强调,类博物馆的设立和使命,是大众的历史记忆、生活的精神信仰,也是文化的品味与认同。不论是庆祝性质的活动,还是追忆的冥思,在知识增进、品味认同或经验传承上,类博物馆同时是观光文化的资源,是历史陈设的现场,而且源远流长,是取之不尽的神圣场所。

摘自《林连玉纪念馆通讯》(2015.1)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