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公祭文(学生)

20151013 - 林连玉公祭 a0129 1985年12月18日,林连玉老师溘然长逝的消息撼动了全马来西亚华社,爱戴老师的大众无不哀叹、无不怅然,所有人都为这位华教斗士的陨落而惋惜。 今天,我们聚集在此,一同悼念这位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拓荒者,共同铭记他“横挥铁腕批龙甲,怒奋空拳搏虎头”的奋斗精神。试想,若非林连玉的坚持,何来如今保存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不是林连玉的信念,就没有现在华族同胞间使用母语沟通的亲切;没有林连玉的勇气,华文教育又岂能跨过重重难关扎根于此? 当初林连玉先生漂洋过海一路南来,由任职教师开始,直到被卷入太平洋战争的战火,参与抗日,之后再度献身马来亚华文教育,过程中首先是需要多么大的觉悟,去摒弃从前的祖国身份,将马来亚视为第一家乡。林连玉先生向来主张马来亚各民族平等,提倡国民应该关怀国家的前途,鼓励华人注册成为马来亚公民,亦促使教总积极参与教育部改编华校教科书的计划,乃是效忠马来亚之最佳典范。 非淡泊无以明志,林连玉老师从事教育,生活也极为简朴,后来虽被冠上“种族主义者”的罪名,遭受打压,活在种种误解下,却时时秉持自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铁则,面对任何不公政策,依旧不畏强权,勇于发声,可谓“正气凛然,顶天立地”的象征。文天祥《正气歌》有云:“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意味着在最黑暗困顿的时刻里,才能够彰显最闪耀的人性光辉。林连玉老师不辞劳苦,为华教抗争时总是身先士卒,是受万人敬仰的民族英雄。“对付破坏最好的答复,就是建设”,多么铿锵有力的说辞,以致其后追随着林连玉先生脚步的,皆是坚信他理念且将之付诸行动的华教斗士,最终才造就数以千万计的莘莘学子,获得受华文教育的机会。 距离老师您与世长辞,而今已有三十年,那样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纵然已成为历史,但您热爱华教的精神已经散播下无数希望的种子,在每个人心中悄悄萌芽,经由华文教育的细细浇灌,长大成一颗一颗维护母语的心。林连玉先生您即使离开了我们,但华社里头依然留存着无数您的化身,或默默奉献、或见义勇为,但都共同的努力着的人们:有含辛茹苦育人子弟的华文老师、有热心支持华教的社会人士,也有用心学习华文的华裔子弟。过去虽有前人历经艰辛所奠定下来的华教堡垒,然而接下来还需要我们新生代前仆后继的耕耘。作为大学生,我们被誉为时代的眼睛,社会的良心,我们都要继承您的遗志,成为华文教育的新希望。 林连玉老师曾说过:“我们的子子孙孙,将要世世代代在这个可爱的土地上,同工作、同游戏;在遥远的将来,更可因文化的交流,习尚的相染,把界限完全泯灭,而成为一家人。” “多彩多姿,共存共荣”将会是我们美好的未来,一个值得我们憧憬的梦想,倘若人人都能发扬林连玉先生的精神,以协和、友爱、和平为基础,加强各族间的合作与理解,相信马来西亚迈向国民团结的那一天,指日可待。 谨以此祭文,追悼林连玉老师,愿林连玉老师您在天之灵,庇佑华教这一片森林,千秋万代,一直繁茂的生长下去。 (马大华文学会全中华筹委会主席黄子元宣读)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