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教未来在教改

华教运动在我国民权运动史上佔有极独特地位,使这一运动内化为我国民主转型一个不可或缺的部份!这几年,虽然威权政体已面临公民社会之质疑挑战而有所动摇,实则其在教育领域的控制仍在。华教运动可说在这一层面上仍有其存在之必要,以国民融合或跨族群主义为前提的批评,可说是完全没有考虑到民主化教育体系本身的开放性需求的。简言之,华教运动不因上述挑战而丧失其正当性。 然而即便确认了华教运动仍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也并不表示华教运动足以用其旧有之窠臼,继续的面向未来之挑战。虽仍未处在民主开放的教育体系下,在现今的网络世界裡的各种发展,如Coursera等的免费线上课程(目前只做大学)、各名牌大学实验性质的开放录影课程,及美国为偏远地区孩童设计的实验性线上教学系统等等。这些改变使得源于美国的“反转式”教学以及源于北欧的“参与式”教学,既自主学习、平等教室的风潮开始向外扩散,并慢慢瓦解的旧有教育现场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思维。 深究上述网络普及与新发展对传统教学的最大冲击,在于依赖老师就课本、教材的限制内容教学这件事,变得可以被取代。试想若学生能在网上找到最好的老师来学习相关内容,为何他还要在课室听老师讲课?老师在这一观点下,成了负责组织引导教室裡的讨论,并对进度较慢之同学给予更多时间来跟上其他人的参与者之一。 目标改为追求教育品质 以上世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对思考面向本土的华教运动下一步并非无关宏旨,反而是至关重要的,这并非是指将过去华教推崇的以考试为主体的多语教学一股脑推翻,而是要透过看到国际的新发展,将华教运动的目标从汲汲营营于追求学术承认(无论我国或外国政府),扩展至追求教育品质之竞争。 我们不要忘了,学术承认的根源,并不来自于政府宽宏大量的权力下放,而来自于受华教教育系统培养的学生的学术素质;相较于政治上的承认与否,学生面向全球其他国家学生的竞争力,才是华教能否在未来继续立足的根本。 推行教育改革实验 另一方面,正是由于华教并非国家教育体系之中坚,而是位处边缘之民权运动的一环,这应能给华教一个更为灵活与开放的心态,来进行各类教育改革之实验。毕竟,华教运动所真正追求的,正是要求政府不再对教育体系进行严格的控制,在这一民主化的前提下,各类教育理念与体系在民主社会下百花齐放,是完全可以想像得到的。 华教若能开展各类教育改革,还有一意想不到之好处,那就是从另外的侧面证明了华教会因族群主义导致狭隘的批评,实则是从无相关的前提来进行推论的丐题谬误!例如论证华教因立基于族群主义所以无法变为跨族群主义,这样的推论忽略了华文教育的本质并非仅使用的语言问题(那只是民主社会里,基本的公民权益),而贯彻其中的教育理念才是华教价值的关键所在。 吴振南是旅居台湾的马来西亚人,政治大学哲学系毕业,前媒体从业员。 (本文为2014年华教节特辑文章系列,今年题目是“族群认同与民主转型·华教的新时代挑战”,由林连玉基金组稿。) 本文刊登于《东方日报》2015年12月6日,这里刊登的是原稿。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