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14年《通讯》“试刊号”、“专号”后,林连玉纪念馆于今年6月再推出《通讯》2015.1(总第3期)。本期“焦点”有姚丽芳〈寻觅的苦与乐——物色纪念馆馆址小记〉、蓝氏君和杨两兴〈牵动时代巨轮——展示空间设计概念〉、〈“学习最乐,服务最美”——导览培训课程感言〉,以及馆藏文献精选,以1950年代林连玉先生有关改编教科书的文献。
本期“专访”特别邀请钟灵中学校友程道中先生(1955-1958),以“钟灵接受特别津贴事件”为题,娓娓道出当年钟灵学校接受津贴的来龙去脉。“人物”访谈则有陆庭谕老师的〈“林连玉与我”:启蒙者的迹影——陆庭谕忆林连玉〉。陆老师的回忆,重现林连玉先生的昔日风采。“史话”是李亚遨的〈林连玉五赴槟城真相〉,叙述林连玉先生在1952年至1961年间,为华文教育前途而五次踏足槟城。
为了让更多读者了解“类博物馆”,本期特刊登台湾黄光男教授主讲的2014年林连玉讲座〈人文生活场域——类博物馆〉,并配合“专题”〈马来西亚华社的“类博物馆”〉,希望大家珍惜本地的文化遗产。另外,曾任职于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国立中正纪念堂管理处的马诗美小姐,亦为本期《通讯》撰写〈说自己的故事——导览解说的魅力与效益〉一文,从她的策展经验,谈谈导览解说对形塑与建构观众参观经验与记忆的重要性。
目录 CONTENTS:
馆长的话
依循规范 / 李亚遨
焦点
寻觅的苦与乐——物色纪念馆馆址小记 / 姚丽芳
牵动时代巨轮——展示空间设计概念 / 蓝氏君、杨两兴
“学习最乐,服务最美”——导览培训课程感言
馆藏文献精选
受赠文献文物清单
史话
林连玉五赴槟城真相 / 李亚遨
专访
专访程道中 :钟灵接受特别津贴事件
人物
“林连玉与我”:启蒙者的迹影——陆庭谕忆林连玉
专题
马来西亚华社的“类博物馆”
特约
说自己的故事——导览解说的魅力与效益 / 马诗美
友馆
金马士红楼四馆 / 康碧真
芙蓉中华校史馆 / 胡月霞
出版
新书推介:《吉兰丹华校今昔》
活动
(一)访客留影(2014.12~2015.05)
(二)人文生活场域——类博物馆
(三)林连玉纪念馆开幕
文物
《回忆片片录》手稿
欲阅读请点击:林连玉纪念馆通讯(2015.1)
欲下载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