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信:平反林连玉先生,政府应俯顺民意

“华教运动必须放在母语教育斗争的大格局内去思考,华教只局限在华文教育的范围,母语教育运动则全世界都有同道。我们必须知道,全世界每个角落都有母语教育的斗争,母语教育这原则放诸四海而皆准。林连玉先生当年在与淡米尔教师交流时就强调,华印学校作为少数族群的母语教育运动,必须互相支援。他高瞻远瞩提出民族平等和建国的原则,是爱国者的典范,绝非沙文主义者”

陈友信是在沙叻秀八华团联办的“平反林连玉的当代意义”讲座会暨推介礼上发表上述言论。其他两位主讲人是林连玉基金副主席莫泰熙,留华同学会历史莫泽林。联办的八个华团是大同华小董事会、医灵庙、友爱慈善会、沙叻秀居民协会、沙叻秀文雅俱乐部观音堂、巴生路三圣堂、威灵庙和沙叻秀阮梁公圣佛庙。

林连玉基金副主席莫泰熙认为,马来西亚是中港台外全世界办华文教育最成功的地方,最大的原因就是有个林连玉,他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使华教运动立于不败之地。

“平反林连玉的关键在于政府会不会道歉。但若我们看回过去的例子,政府不曾为过去的错误政策道歉。3M教育制度失败,千千万万学子被牺牲,政府没有道歉;数理英化政策证明是失败的,乡区的孩子根本无法跟上进度,政府也没有对此道歉。古人有言,得民心者得天下,有人怀疑平反能够成功,但我相信它必然能够成功,因为总有一天我们会换政府。人民既然能支持政府,当然也能反对政府,这个政府不平反,我们就换一个,这就是民主的精神”

莫泰熙呼吁出席者积极推动平反林连玉明信片,不单个人要签,也每个人应买五张让家人签。他强调平反林连玉的明信片是和平、温和的行动,如果连明信片都不签,我们就是坐以待毙。

留华同学会理事莫泽林遗憾,政府虽然口口声声要留住人才,但是我国的种种不平等现象—教育不平等、机会不平等,导致许多人才外流。他在七年前坚持回国工作,就是抱着要与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共存共荣的理念。林连玉先生在多年前已思考多族群社会的生存之道,只有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和互相尊重,所有人民才能共存共荣。林连玉这位伟人虽然已死,但他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平反林连玉靠你我他,每个人都能发挥一点作用。这个运动需要年轻一辈的参与,虽然出席的年轻人不多,但是他们像早上九点的太阳般耀眼,希望接下来有更多年轻人参与平反林连玉的工作”。

大同华小董事长龙锦平与出席者分享,当年林连玉先生对他的教诲。他在尊孔念书的时候,林连玉先生正是他的历史老师。虽然无法记得林连玉老师的每句话,但他永远记得,林连玉曾说过多次,“读圣贤书,所为何事?为人应该从事对自己有益,也对大众有益的事”,这句话深深影响他的学生,从事服务大众的工作。

主持人杨锦龙也在讲座会结束前勉励大家,要学习秋菊打官司的精神,虽然只是村妇,认识水平不高,但是依然坚持当局换一个公道,一层一层官司打上去,决不气馁。数个国家的日军慰安妇也不曾放弃要求日本政府道歉及赔偿,她们一年复一年,勇敢站出来追求正义的行动令人钦佩。在林连玉老先生的案件上,我们一定要努力推动平反工作,绝不轻易言弃!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