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第 1 届得奖者______
吉兰丹哥打巴鲁中华独中
获奖原因:复办成功,使华人文化的一座重要堡垒得以在东海岸维持下去。
雪兰莪蒲种新明华小
获奖原因:董家教不分党派、不畏艰难、齐心合力以实际行动挽救学校,免于因为学生人数过少而被关闭,为其他面对同样难题的华小树立了榜样。
推荐单位:林连玉基金 1946年,蒲种数十位热心教育者同心协力之下创办新明小学,初期为公立学校。1948年,由当时之英联邦政府以一元对一元联办。 1954年,因学生人数少而宣布停办;次年,成功复办。1957年独立后,由政府接办,直至今日。 新明华小的所在地是一个矿工聚居的小村庄。由于世界各地吹起不景气之风,矿场相继停工,矿工纷纷转行搬家;而远处的学生又因路途遥远而宁愿选择其他国小。这使到该校学生人数由原本200名下跌至一度只有60余名,将会面对减班缩型,以复级方式上课,最后可能步上自动关闭的途径。所幸该校董事会、家教协会、校友会以及当地热心华教人士,不愿眼看由先人辛苦创办的学校,就此走向自动关闭的厄运,于是他们发动几项计划以吸引更多新生进入该校就读。 自1976年开始,每年年底该校董事及家教协会成员在校长陪同下,四处探访适龄就读一年级的儿童家长,费尽口舌力劝那些原本报读蒲种十四英里汉民华小的新生转入该校。这项行动也获得汉民华小董事会及校长的默许和协助。 为解决一些住在较远地区的学生来往学校的交通问题,当时该校董事长林俊海自资购买一辆二手校车,亲自载送学生到学校。后来,该校再以供期方式添购两辆校车,分别由董事长吴清洲及热心董事周炎义务驾驶,提供特价收费的校车服务。 1988年,新明华小拥有教职员11位,学生131人;1989年学生人数已增至150多位,教员也由此可增加一位,保持在十位数。[1] (照片:亲自驾驶校车的董事长吴清洲(右)和董事周炎,与载送的学生合照。) [1] 编按:2012年,新明华小学生人数为1843人。
马六甲马士丹那华小
获奖原因:在反对委派不具华文资格教师担任华小行政高职事件中,率先以行动捍卫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