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反乃实践转型正义
隆雪华堂执行长陈亚才更为乐观地说, 平反林连玉就是实践转型正义,是民主国家对过去政府违法和不正义行为的弥补,如台湾对228事件的处理方式,一、承认错误;二、建立纪念馆;三、提出赔偿给受害者。
“实践转型正义业提醒政府不能采取行动对付要求合理的维权人士,迟来的正义还是要争取的。”
陈亚才正面地肯定平反林连玉运动的意义。他认为平反运动时一个主动出击、具有创意的出发,让华教精神对现在的华社、马来社会、印裔社会等作跨族群的叙述。因此,英文版的《林连玉:马来西亚华人的族魂》已经名列畅销书排行榜。如今,印裔社会也将此书翻译成淡米尔文,也慨叹为何像林连玉这样的领导人物没有出现在印裔社会。
“为了平反林连玉,我们不是等待时机,而是要创造时机,所以,下届大选将要竞选的候选人应该表态他们对平反林连玉的立场。”
陈亚才说,该工委会也会向国会提出这项要求,“50年足够了。我们不要再等另外的50年!”
以莫须有罪名褫夺公民权
马来西亚政府在1961 年8月12日,由公民登记局总监依布拉欣阿里(Ibrahim Ali)致函林连玉,表明联邦政府援引《宪法》第25条,建议剥夺林连玉的马来亚公民权。信中列出两大罪名:一、故意歪曲与颠倒政府教育政策,有计划的策动对最高元首及联合邦政府不满;二、动机含有极端种族性质,以促成各民族间的恶感与仇视,可能造成骚乱。
陈亚才(左图)认为,50年前的理由是非常荒谬的,由今天的角度看来是非常严重的惩罚,然而,林连玉说他经得起时代的考验,他没有倒下去,立了很重要的典范。
一般认为,林连玉被褫夺公民权的真正原因是强烈反对1960年《拉曼达立报告书》和《1961年教育法令》,两者要求所有华文中学接受政府津贴,改制成为政府中学。三年公民权案诉讼不果,1964年10月23日,政府正式褫夺林连玉公民权。
他说,当年政府致力于推动《达立报告书》,所以通过褫夺林连玉的公民权企图制造白色恐怖,以在华社形成寒蝉效应。但是,对广大的马来西亚社会来说,“林连玉当年推动爱国主义,至少应该获得一个奖状。这表示国家体制与民间的认识落差太大,人民对体制有怀疑。”
顾兴光指出,当年林连玉的律师拉马尼也说他批评的是国家政策,不构成不效忠最高元首的罪名,所以这是一宗假案。
顾兴光感叹地说,平反林连玉是50年前留下的历史问题,至今还需要纠正历史错误,证明我们还在原地踏步。
“到了我这把年纪,我们还需要为平反林连玉讲话,那是因为国家民主未达到公平合理的地步。”
公民权宪法条款多次修改
顾兴光说,独立后联盟政府屡次修宪,将申请公民权的居留年限由五年延伸至八年,再加上国语考试,尔后又改为十年,较后又再改成在过去12年中居留足十年,再经国语书写考试评鉴资格;这一层层门槛就是要让非马来人不易成为公民。
“一些已经是待烧猪(即将离世),获得了公民权还要抱住内政部长哭,”顾兴光的妙语如珠引来观众笑声不断。
顾兴光指出,公民权是基于(一)出生地主义原则,让出生在该国的人自动成为公民,但是在我国只要一方的父母非公民,他/她就必须申请公民权;(二)血统主义原则,只要在外国出生时他/她的父母为我国公民既有公民权;可是,一些人如果没有适时在驻外国的我国大使馆申报,他们的公民权就会面对许多问题。
“申请公民权的辛酸史代表了(我国)民族不平等的事实。”
顾兴光指出,在1958、1959年,他曾在吉隆坡出任《新/星马日报》驻首都外勤记者,林连玉常常亲自送稿来记者们位于茨厂街的办公室。
“后来,我们就建议他不必这么辛苦,我们可以亲自找他。当时我和《南洋商报》的陈玉水和《星洲日报》的宋哲湘常常上金马律的逸园俱乐部找林连玉拿稿,林连玉多数在那儿打麻将、写文章、写小品等。”
顾兴光说他当时最记得林连玉说的一句话:“华文教育是民族大业,如果华文教育不保,这民族就完蛋了。”顾兴光说,林连玉当时是以方言说“完蛋了”这三个字,所以他印象特别深刻。
顾兴光是在平反林连玉运动工委会主催的“平反林连玉:华教与多元时代的歧路”论坛上如此表示,该论坛也由11个华团联办 ,计有马六甲中华大会堂、董联会、林连玉基金甲联委会、华校校友联合会、留台同学会、南大校友会、培风校友会、林氏宗祠、孔教会、马六甲中华大会堂青年团和老友联谊会。
太多老板,太少领袖
陈亚才也附和顾兴光的观点,认为林连玉当年面对的问题与我们现在面对的几乎是一样的。
他忆起1985年在同善医院与林连玉会面的情况时说:“林连玉说:‘1955年,我们去了马六甲找陈祯禄,东姑坐这边,我坐这边,’对30年前的事,他的印象非常深刻。”
陈亚才说,林连玉无稿也可以开讲,是一个观念人,也是一个行动人,一个可以带队的人;可惜,放眼今天的领袖,有些找不到讲稿就慌张失措。
“今天我们拥有太多的老板,太少的领导人(too many bosses, but a few leaders)。”
陈亚才说这句话时,笔者也注意到曾名列平反林连玉运动工委会顾问的董总顾问郭全强和华总会长方天兴名列主席团的名字在传单内以原子笔删除了,看来平反林连玉的运动将会在华社激起另一层涟漪。
早前,“平反林连玉运动”单位称,四月末发出传单前,林连玉基金行政部已经征得郭全强和方天兴口头同意列入工委会名单内。然而,董总首席行政主任邝其芳在五月初致函林连玉基金表示,郭全强对其名列平反林连玉运动工委会顾问职,感到惊讶,并要求拿掉其名字。华总总秘书蔡维衍则在四月末致函林连玉基金表示,华总已经是林连玉基金成员,因此不需要再将华总会长方天兴名列平反林连玉运动工委会内。
根据《东方日报》早前报道,董总也表明不参加“平反林连玉”运动,并且已经自行向首相递交备忘录,呼吁政府恢复林连玉公民权。 报道称,林连玉基金曾发函邀请董总参与“平反林连玉运动”,但董总回函表明已有很多活动要处理,因此不会参与这次的运动。董总总务傅振荃也否认因董总与林连玉基金不咬弦,而谢绝参与此运动。【点击:募十万明信片呈首相 81团体促平反林连玉】
林连玉非狭窄民族主义者
林连玉无论是言论或是行动都是维权运动的典范,陈亚才强调,林连玉当年争取权益的方式有三:一、合理的要求;二、合法的基础;三、坚决的态度;50年来林先生所说的这三点依然管用,任何组织如甲华青都可以实践的,在场50多名观众都点头称是。
华研分析员黄集初(左图)说,林连玉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他深受杜威的教育哲学影响——教育即生活,教育是为了生活上的目的。
“林连玉不反对华人办英校,但是反对华校变英校。”
一生积极捍卫母语教育、争取公民权益的林连玉1980年在教总庆祝成立29周年暨80大寿的晚宴上说:“谁都知道,我是没有罪的。…我不变节,不逃避。现在我不怕自吹自擂,我做到了!…”
林连玉做到了,50年后的今天,我们可以为他争取到公民权吗?
新闻来源:独立新闻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