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配合12月14日华教节林连玉纪念馆开幕仪式,本期《林连玉纪念馆通讯》(专号)焦点在于介绍本馆之未来展望、展示主题与内容、馆藏文献等,期望藉由期刊的发行使开幕活动更为增色,同时令读者能够以之了解林连玉纪念馆,不论是静态的展示内容或是一系列的动态活动。
从林连玉基金主席吴建成校长的访问稿〈任重而道远——吴建成主席对林连玉基金、纪念馆的期许与展望〉,可以清楚了解建馆的始末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另外,本馆亦持续征集林连玉先生相关文献文物,盼能更为立体的呈现林连玉生平,并补当代历史之不足。而馆长李亚遨〈林连玉先生与巴生的一段缘〉一文,透过〈巴双华侨树胶公会纪念碑序〉的内容,进一步揭示了林连玉的文采及精神面貌。此外,〈赴永春‧觅家书〉一文则叙述了2005年陆庭谕、廖文辉、姚丽芳三人前赴永春复印林连玉家书和在当地寻访林连玉踪迹的过程。
本期的专访邀请到长年在教育界及出版业服务的碧澄(黎煜才),以“五六十年代华文学校教科书”为题,娓娓道来当时各校教科书的使用情形,以及出版社经营势力版图之消长。而人物访谈〈淡淡幽思──回忆养父林连玉〉一文,林连玉养女婿朱治和先生与养女林达女士则使我们了解到林连玉在私领域的表现,包括他的家庭、和家人的相处、平日的生活起居等等。
为提升民众保存文物的意识,并促进华人民间文物馆的交流,本馆在2014年9月7日举办“华人民间文物馆交流会”,聚焦于“民间文物馆经营”、“抢救本地文物”两大课题,邀请博物馆员、学者、文史工作者分享其实务经验,使我们体认到文物保存与文物馆经营的困境,进而珍视我们所拥有的文化遗产。而资源有限的华人民间文物馆,为求永续经营,不得不重视其经营策略。与社会结合,打破文物馆封闭的界线,已是不可抵挡的一股潮流。因此,《通讯》将该交流会精彩的部分化为文字,与读者分享。
此外,乌鲁冷岳社区文物馆近年致力于地方文史资料的搜集、出版,并且结合社区资源,带动地方活力,落实文化公民权,本期特邀请李成金先生撰文说明乌鲁冷岳社区文物馆之成立过程、经营理念。敬请各界不吝指正!
目录 CONTENTS:
馆长的话:如风如日
焦点
任重而道远——吴建成主席对林连玉基金、纪念馆的期许与展望
林连玉纪念馆展示主题
林连玉纪念馆馆藏文献精选
林连玉先生与巴生的一段缘
林连玉纪念馆征集文献文物
史话
赴永春,觅家书
专访
五六十年代华文学校教科书
人物
淡淡幽思——回忆养父林连玉
友馆
乌鲁冷岳社区文物馆简介
出版
新书推介:《移山图鉴》、《当代评论》
活动
(一)林连玉纪念馆到访、交流简表(2014/05/01-11/15)
(二)化整为零,藏富于民——华人民间文物馆交流会报导
资讯
(一)2014年度林连玉讲座
(二)征求林连玉纪念馆常年赞助人
文物
巴双华侨树胶公会纪念碑序
欲阅读请点击:林连玉纪念馆通讯(专号)2014年12月
点击图片下载:吉隆坡华人史迹径、林连玉纪念馆展示空间(平面图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