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场演出共五幕。
序曲突出1957年我国独立。舞台灯光灿烂,各民族人民欢欣鼓舞,大声疾呼默迪卡、默迪卡,特选的一位颇像东故的马来演员出场慈祥地抚摸着亲爱的子民。
第一幕描述1969年5.13种族屠杀事件,全国进入了一片黑暗的抑压情绪。
第二幕说以马大华文学会为首的国内青年北上南下巡回演出,为民请命,最终却被逮捕入狱。
第三幕叙述林连玉逝世致使全国华社群起护灵数公里。这一幕最感人,全体观众被令肃立一分钟为林连玉默哀。
第四幕讲我国华族前仆后继争取民权。他们提出了十五华团文化宣言、全国华团文化宣言、全国华团国家文化备忘录等。然而,这一切却在“茅草行动”中遭受逮捕镇压而告终。
第五幕是抒情,抒说我们热爱我们的国家,因为什么?就因为这个国家。
这场演出善用象征手法。如以演员抬举笨重的桌子,然后甩下台面,发出砰然巨响来象征我国华社精英负荷艰巨,举步难堪,挫折坎坷,有时不胜负荷而必须甩下包袱,但片刻之后,又毅然踏出前进的脚步。第四幕以演员撕碎纸张,撒满天空来象征“茅草行动”,这个象征在马来西亚人的眼中较能明白其所指为何。从一个角度看,也可说象征了当权者欲要撕碎国家的体质。
围绕着演员的布条被用来象征人民被严刑酷令所捆绑。这样的表现手法比起当年舞台上常出现的一边是残酷无耻的当权者,一边是手无寸铁的劳动人民的造型,显然是比较温和些,比较令某些人看了没有那么反感吧。
在黄梨园组曲演出时,背景布幕上放映的很多并不是黄梨园组曲的剧照,而是《春自人间来》演出的其他节目,如十亩地,的剧照。我们晓得此时的剧情不只是反映黄梨园组曲而已,而是整个马大华文学会的演出活动。但一般观众比较不能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只会感到疑惑,为什么后面所放映的会拿起枪支来。
若要批评,我倒想说,这场演出的诗歌朗诵没有当年学会所搞的诗歌朗诵来得集中与突出,这主要是因为这场演出的表现主轴在于舞蹈,所以观众的视线比较受到演员的前后跳跃,婀娜舞姿所吸引,反而不留意诗歌了。
我想任何的观众都会不约而同地感觉到这场演出的主要气氛与艺术意蕴是由两位歌唱家带出来的。能够请到这两位世界著名的男女高音来为史诗歌舞剧撑起场面实在难得,我晓得他们两位不是随请即到的。
我们必须给与诗人傅承得一个掌声,他所写的诗很适合舞台朗诵,因为诗意简洁,含意深远,而且强调情感加分,他为了加强质问的感情,竟把一句话重复了四遍: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我们的外国朋友都问
这样的国家
会落人后头
他在最后一幕的诗中,以这样的重复性字眼结尾,饶有韵味:
这样的国家
这样的国家
这样的国家
水准这样高超的一场演出,可惜放在古旧的雪华堂大礼堂。如果能换在吉隆坡较为先进的吉隆坡表演艺术中心的话,它的表演水平肯定更加标青。然而,在雪华堂演出也有其意义。当年的春雷本来就是预定在此演出的。因此,在此演出反映了华社历史之真,反映了华社的文化艺术活动都是在市井小民之间的活动,所谓人民艺术离不开人民。
这场史诗歌舞剧若要达到更高的社会效果,我认为应加强表现各族人民的精神面貌。史诗的序曲很好,各族人民都跑上舞台去欢庆国家独立,载歌载舞之中,可以感受到一股浓烈的国家意识。如果在剧终也置入一场各族人民认同华族的期许,赞美华族的同心协力,憧憬华族的憧憬,那不啻为我们为国家建设美好未来的一项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