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很多大学丧失了远大的教育目标……我们在教育中放弃了自己的根本任务——大学本应该为社会培养原则性强、受人敬重的领导人;应该培养学生重要的价值观、性格、道德,让他们愿意为全世界人民的福祉而学习。”
其实,这种弊病遍布全球,请问那里的大学,不是缺乏教育理想,被金钱与权力支配,缺乏修身与道德教育,师生之间缺乏交流,科研不过是大堆文字垃圾,等等?我们的华教离此远吗?我看没有其七八,也该有其一二吧,绝对不是林连玉愿意看到的局面。值得我们深思,应把杜绝之于未患立为我志。
我的三个儿女都毕业自独中。他们给我提出一个看法,他们认为独中的毕业生一出到社会,显得不善与人沟通,因为英语太差,所以害怕与人谈话。他们给人的印象是高傲孤寡,不善交际,躲避社会,自甘落伍。这肯定也不是林连玉所憧憬一种华校生的形态吧。
要怎样纠正这种弊病,把华教办成培养出富于人文精神、民主作风、宽宏大量、精诚团结、自强不息的国民呢?
最近笔者有幸到南方学院去拜访旧交祝家华博士院长。在南院巡视了一轮,听了他们对学院的理念的叙说,我最后总结了一句话:南院的路子走对了!
南院创办于1990年。2010年8月与9月一连两次接受高教部前来评鉴升格为大学的申请。南院同人皆充满信心将会胜利过关,终于升格大学。在推动朝向大学的规格中,南院积极地实行了诸项活动,提升学术水平,增建软硬体设备,花了八百万元建立了综合大楼,内设智雅大礼堂及丹斯里拿督张愈昌文物与艺术馆, 还有全国唯一仅有的马华文学馆。这个巍巍然的大礼堂现在已经变成了新山一带华社喜于麇集约会的地点。南院也大言凿凿地制定和推广了南院的愿景与校训。愿景是要把南院以大学之道的理念建立成一所东西方教育典范,在学术的殿堂里与国内外顶尖大学齐头并进。校训取自《易经》乾坤两卦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两千五百年前的至圣先师孔子在其宏篇《大学》里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又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即正心、诚意、致知、格物”这不就是现今世界企业界所畅行的“学习型组织”中所推崇的五大元素:系统思考、愿景共识、个人超越、心智模式、团队学习?可见,南院遵循传统理念,并不会脱离现代化。堪称古今智慧,兼收并蓄。
祝家华博士也说到南院正在设想建立与塑造一个健硕的企业文化,可能就是风行全球的学习型组织文化也说不定。
笔者给他的回馈意见是,不管什么文化,只要是建设性的就好。建设文化是一条旅途,不是终点。重要的是当今企业界所推崇的理念:加强执行力,要做的到,不是讲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