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吴校长您辞世的消息时,我有好一阵无法回过神来。等回过神来,我捡起手边正读着的书,若无其事地继续阅读。然而,眼睛虽然看着那黑白的页面,脑海里呈现的却不是那些文字,而是那些过去相处的时光像播放器坏了一样,一个又一个不连续的片段跳跃地播放着。
把思绪拉回到书页上,几秒钟后又飘走,再拉回来,却又再次飘走。最后实在无法忍受,只能把手中的书放下,好好把这些片段理一理。
1.面试:那晚我们约好见面,约见的时间是晚上8点,以为谈两个小时也差不多了,可没想到却一路聊到了凌晨3点30分。拖着疲惫身躯走到户外的时候,实在带上了太多的信息和饱满膨胀的理想。
那年硕士毕业刚回到马来西亚,重回华文教育界,一心想着要继续为华教奋斗、为独中奉献一点绵薄之力。选择离开城市,到偏远的小型独中,服务需要教育来帮助流动的孩子。奈何,我的理想与想象是美好的,但却未能以坚韧的耐心和坚毅的行动,等待种子的发芽、等待花朵的盛放。
您曾看穿了我的这个弱点,一语道破的伤在当下是难以承受,但却扎扎实实地提醒了我,我的双脚是踩在地上的,别总让遨游天上的脑袋把理想一遍一遍刻划却未能实现。您的离开把我带回到这段记忆里,也提醒了我需要更多地鞭策自己,知道该有理想但也得耐着性子扎实地工作。
在桥上车上过夜
2. 水灾:每年的11月至隔年3月,东北部总是难免要经历下不完的滂沱大雨和好几场水灾。下着暴雨的那一晚,我们一行9人乘着校车同去哥打峇鲁出席晚宴。回程的时候大水把路都淹没了。有一种“前无去路,后有追兵”的感觉。校车,跟好多其他车子一起困在一座地势较高的桥上。我们一车的人就这样在桥上、在车上过了一夜。
第二天早上水势退去后,学校派出车子来接我们,徒步下了桥,涉水走过一段路,我们才分批回到了学校。您与许老师都说,好不巧,才来几个月就经历了我们好几年没遇到了的大水灾。确实如此。不过,我想说“有幸”与您共同患难,因为是在这次的经历中,我看到如您这般的大人物也毫无架势,跟我们一起共渡艰辛,甚至比我们承担更多的担子、更多的压力。
3. 募款:离开丹中以后,和朋友规划了一趟骑单车为民立中学“义骑”募款的行程。我们从关丹出发,400公里北上到哥打峇鲁。在出发点关丹和目的地哥打峇鲁分别联合当地的音乐人/团体举办了音乐会募款。意想不到的是,在哥打峇鲁的那一场音乐会现场见到了您,而且您还带了40位丹中生前来。那一刻,实在很感动。您大可以不必费心做这件事,但您却用行动表达了您的支持。虽然您口里不说,我们也不知道您怎么看待我们顶着赤道国家的大太阳,在尘土飞扬的公路上骑着小折迭车7天,为一所我们关爱的学校募款的举动,但您的出席、以及后来听说丹中也办了骑机车环岛募款,我就知道您是以行动来回应了对我们所做的事情的认可。
仅以这3件事情追忆您在我生命里所留下的痕迹。做为一位晚辈,做为一位同样对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怀揣着一颗热忱之心的同道中人,向您致以深深的敬意。您在生命结束的时候也仍在为华教奔忙的路上。这是何等无惧的奉献、何等难得的精神!前辈的殒落意味着爱惜华教的人又少了一位。
灯,灭了一盏。深盼在灭去的同时有飞逝的火花,点燃了周围的烛芯。愿您的精神不断促动更多的人起来工作。
锲而不舍,永不忘初心。
原载南洋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