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連玉墓園打造文化基地

新闻来源:东方日报

muyuan1205(吉隆坡5日訊)林連玉基金副主席莫泰熙希望能把林連玉墓園現有面積擴大5倍至1英畝,以把墓園打造成一個文化教育基地。

莫泰熙指出,該文化教育基地的概念是吸引年輕人走向墓園,通過體驗式教育來傳承歷史和宏揚民族文化。

他說,目的前墓地是由吉隆坡福建義山捐贈,因此準備向義山管理層提出擴大墓地的申請。

「也有人提議在墓園側邊的大樹下建一個亞答茶館,因為隔壁就是一所國際學校。有許多洋人,他們很有興趣瞭解有關林連玉的事蹟。」

配合本月19日舉行的華教節暨林連玉逝世25週年紀念公祭禮,莫泰熙今早帶領一批為數30人的大學生清理林連玉墓園。

他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清理墓園能做的東西不多,因為墓園整潔長年都有福建義山管理委員會維持,但能引領年輕一輩動手清理墓園,過程中講述林連玉生平的事蹟則有深遠的意義。

他指出,在目前教育單元化政策下,馬來西亞華族教育和文化的生存和發展必須要靠自己爭取。清理墓園活動是今年華教節系列活動中新增的單元。

冀2年換新壁畫

林連玉墓園佔地8000平方尺,入口處旁的牆上,有林連玉撰寫的《心理的建設》文章的華、巫、泰米爾、英4種語文的雕刻。這篇文章是林連玉1956年應《馬來西亞前鋒報》之邀而寫的開齋節獻辭,內容凸顯林連玉的中心思想,即各族人民如何友愛合作,共存共榮。

有「華教園丁」之稱的莫泰熙在美化林連玉墓園的工作上盡顯心思,除了著重墓園的綠化,也栽種了使君子和素馨花。這兩種花都是在花色最璀璨時凋零,象徵林連玉在生命終結前一刻仍奮鬥不止的精神。

此外,墓園內有一副由峇株巴轄華仁中學結合24名師生完成的集體創作壁畫,主題是「我們都是一家人」。莫泰熙希望更多學校能自動自發,每隔兩年以同一個主題構思出全新的壁畫。

參與清理墓園的有來自理大、馬大和博大華文學會的學生,以及馬來西亞青年與學生民主運動(學運)成員;林連玉基金的代表則有副主席(教總)李毅強、高級執行員鄭屹強和前任義務秘書陳松青。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