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34届)林连玉精神奖得主与简介

第一位得奖者:卡达山杜顺语言基金会 Kadazandusun Language Foundation (KLF)

推荐者:谢光量

得奖理由:长年致力于维护与保存卡达山杜顺的语言与文化,推动母语的学术研究、师资培训、字典编纂,同时提升社区意识,促进母语学习,对维护语言多样性和少数族群文化,起到积极作用。

简介:

卡达山杜顺语言基金会 (KLF) 是一家非营利研究机构。KLF在1996年教育法中的POL实施之前,于1994年开始开设一个简单的班级教授卡达山杜顺语。此后,KLF于1995年6月成立为非营利研究机构,并以名义“The Registered Trustees of the Kadazandusun Language Foundation of Sabah and the Federal Territory of Labuan”注册在1951年信托人(法团)条例 第148章节(沙巴)马来西亚,并受董事会管理。

后来于 1996 年 1 月开始运营,主要工作包括师资培训及卡达山杜顺语研究等。 KLF 致力于继续努力保护、促进和发展卡达山杜顺社区的母语使用。

目前,KLF有4个目标,即语言学和人类学; 识字和文学; 翻译成母语,最后是社区服务、培训和发展。

KLF自成立以来一直通过提高社区意识来支持母语教育,例如举办培训、讲习班、研讨会,组织小说写作比赛,卡达山杜顺语讲故事比赛,其中包括:

一、于 2019 年 10 月 15 日至 17 日在美里联合SIL和PACOS信托组织 举办了为期 3 天的正字法研讨会(Orthography Workshop),参与者是来自四个民族,即本南、肯雅、可拉比特和伦巴旺的(Penan, Kenyah, Kelabit and Lun Bawang
)(https://www.facebook.com/klf6392g/posts/2721913204506460)

二、于2018年举办创制卡达山杜顺语辅助教材工作坊、
中小学卡达山杜顺语老师工作坊

三、于 2015年 12 月 12 日至 17 日联合IEF给卡达山杜顺语作家举办的正字法(拼写和书写系统)工作坊

四、2015年推出及之后不断更新学习卡达山杜顺语
手机软件

五、2009年
派发3万本马来文-英文-卡达山杜顺三语字典予学生(
http://www.dailyexpress.com.my/news.cfm?NewsID=66750

六、1995年出版、2015年再版
万本马来文-英文-卡达山杜顺三语字典
除此之外,口头艺术的保存和记录也是KLF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工作成果包括:卡达山祭司语言纪录片、民间传说故事与民谣诗歌记录及出版计划、祭祀米神仪式纪录片、婚俗纪录片等。

陈凯Tan Kai

第二位得奖者:霹雳班台陈凯 Tan Kai

推荐单位:霹雳班台育青中学

得奖理由:霹雳独中复兴运动元老,为霹雳州华文独中的发展奠定基石;数十年如一日,为班台渔村的教育事业作出无私的贡献,为社会栽培无数人才。

简介:
现任育青中学副董事长。
1973年他积极参与霹雳独中复兴运动,为霹雳州华文独中的发展奠定基石。这段期间,他早上上课,放学后前往怡保开会,与其他推动独中兴复运动者如胡万铎先生、沈亭校长等人一起共商对策。
为了华文教育,他劳苦奔波,征求商贩义卖、渔民义捕等筹款活动,特别是由他策划并推动的百多艘渔船及渔夫的筹款活动,更一时传为佳话。处在当时交通路况不便利的年代,这种为推动华文教育的坚毅不拔的精神是值得后辈称颂及钦佩的。
70年代中期,全国独中工委会举办首次独中校长研讨会,陈校长受邀主讲独中数理课本的语文问题,陈校长坚持认为以母语教学数理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媒介语,若要提高英语的水平,就只能通过语文本身的教学质量。
1963年加入班台育青中学任教7年,并于1970年升任为该校校长至1995年2月,共长达25年。
陈校长于1970年接管育青时,育青学生仅剩数十名,可谓濒临“关门大吉”,当时,同期任教的老师们另谋高就前,还曾邀请陈校长一起离开,因他们认为育青将会关闭,但陈校长抱定主意坚守至最后一刻。
在任期间,陈校长积极推动校务,为班台小渔村的教育做出无私的贡献,更为国家栽培了无数人才。他带动育青中学的发展,让学生人数攀至457人。为了许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他带动师生对外筹款,也亲自带领学生南上北下展开筹款之旅,甚至为筹款建校而落发。
在与董事会的配合下,兴建了两座篮球场、科学馆、两栋三层楼校舍,同时也重建食堂,让学校的设备更为完整。他也负责拟定校训、设计校徽和校旗,于1976年1月11日为董事会所接纳;同时也撰写校歌(作曲:许元良),于1976年5月2日被采纳。
陈校长曾担任霹雳董联会副文书,也曾担任董总师资教育局委员,更于1994年底担任全国独中行政人员台湾教育培训团团长,带领来自全国60所独中的行政老师前往台湾做深度的教育考察,让大家获益不浅。
1995年3月至2001年任教于怡保育才独中,并兼任舍监老师,继续为教育下一代而努力。现在的他可谓是桃李满天下,学生遍布国内外。
67岁从教育前线退下后,他担任怡保育才独中董事会秘书处文员(2002-2003)共两年。为了能够继续为华教奔波出力,除了出任林连玉基金会霹雳联委会理事外,也于2007年出任育青中学董事会财政职务至2018年,2020年则被委为副董事长一职。2011年的时候,更为育青中学编撰了《创校金禧特刊》。
今年86岁的他,依然秉持热爱华教之心,为华教的发展尽最大的努力,同时,他也投入教会的社会关怀义工工作,为教育、为社区服务,常随教会上门关怀有需要的人,把正能量带给身边的人。退休后曾免费为社区学生补习。 
基于陈校长处事认真,待人友善,充满生气和干劲,他在班台小渔村极富名气,是个让人信任并敬重的老校长,也是个极富活力的“老青年”。

第三位得奖者:全国中学华文学会生活营(全中华)历届筹委会 Jawatankuasa Kem Bimbingan Pelajar Sekolah Menengah

推荐单位:马大华文学会

得奖理由:年复一年,引领全国中学华文学会,通过精心策划的生活营,培养参与者的领导能力,提升组织的运作能力,加强中学生对华教运动与中华文化的认知水平,为社会培育接班人。

简介:
全国中学华文学会生活营,简称全中华,是马来亚大学华文学会旗下的一个特别活动。全中华的主要对象群是在籍中学生及中学华文学会或是任何与中华文化有关的学会的执委与会员。目前已到第16届。
自全中华 3 以来,全中华以全国巡回的概念,举办分站及总站的生活营,以达到宗旨——提高中学华文学会的素质和目标——启发及提高营员的个人能力,提高中学华文学会的组织运作能力,培养中学生对华教与中华文化的兴趣并提高其认知。
全中华的特点之一是以游戏与课程并重的形式进行。他们深信透过游戏和团康,能够帮助中学生建立团队精神和培养个人领导能力,并运用在各校的华文学会或日常生活里。
除此之外,全中华的课程更是精心为中学生策划。全中华所带出的课程是针对在籍中学生或华文学会的需求,编排出一系列有趣的辅助课程,希望能够帮助和启发营员,以便为本身的华文学会做出贡献。
课程的策划核心包括了全中华的另一个特点,也就是四大元素,即个人提升、组织运作、中华文化和华教。华教课题,更是全中华的其中一个特色。全中华带给营员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奋斗历史与现况及其精神,借此希望营员能够更珍惜及爱护自己的母语,同时也注重其他语文的发展,以达至林连玉老师“多彩多姿,共存共荣”的信念。
2020 年,因受疫情影响,全中华 14 总站被迫取消。但新冠疫情的肆虐并没有让全中华就此沉没,全中华 15 首次以线上的方式重新回归。秉持着不断创新也紧跟着宗旨目标的原则,全中华举办了一系列线上活动及线上生活营,让全国中学生在这疫情期间也能提升自身能力、充实生活。
在深受疫情影响时,线上模式依旧没有抛下华教这个元素。全中华和林连玉纪念馆合作拍摄了华教导览影片,介绍了林连玉先生的生平。营员们都反馈即使是线上模式,他们仍通过全中华传达的华教资讯为自己至今能够学习母语而感到庆幸。不仅如此,全中华还通过活动带出四大元素里的中华文化,如:汉字的演变、民间艺术、传统节日、五常等等,让营员及营委对华人传统文化有更深一层的了解,并把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下去。通过全中华,营员及营委对华教和中华文化的兴趣及认知都能够有所提升,从而培养了珍惜母语和华人文化的精神。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