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文告】改革教育监察机制,制度性解决教育弊病与行政偏差

UPSI

林连玉基金严厉谴责我国教育部不专业的作业方式,胡乱派遣苏丹依德利斯教育大学中文组136名准教师到技职学校、寄宿学校与华小执教,林连玉基金认为这是浪费教学资源,它也清楚显示出我国国民教育存在着各项弊病与行政偏差。

师资标签统计(Tagging)出现大混乱,官方坚持中学华文教师无空缺,实际状况却仍缺至少百余名,凸显教育部的极度不专业。华文督学每年巡回国内各校园视察,理应掌握学校的具体情况,实不该出现如此严重的偏差。教育部数据出错或作出与现实不符的决定并非首次,它已严重影响教育部的公信力。有鉴于此,林连玉基金要求教育部应正视所产生的弊端,改革教育监察机制,例如加强督学团的独立性,并设立独立的教育监察委员会,以便如实呈现我国教育的状况。

除此之外,师资标签的错乱也将加剧中学华文科师资荒的问题。中央技术官僚援引错误数据,却不知于2012年已有1,283名被标签为“中学华文科老师”的教师已不再执教华文。缺少一名华文老师将影响数十名、甚至数百名学子学习母语的权利。至今,全国五百多个中学母语班(POL)因缺少华文老师而无法正常开班授课,更多因无法聘请兼职师资而无法开班,情况令人堪忧。为此,林连玉基金呼吁华社关注此课题,以确保教育部提供足够的母语班师资。

教学是门专业,基于对象不同而教学法也各异。苏丹依德利斯教育大学中文组乃依据中学第一语文教学法设计课程,它并不适合华文小学或以外语(第二语言)教学的学生。华小华语课程以学生年龄与知识水平量身打造,其师资培训课程理应与此搭配;外语课程着重学生的表达与阅读,与依大培训课程属不同专业。据此,林连玉基金无法苟同教育部罔顾教学专业原则,胡乱派遣136名准教师到与其专业能力不符的学校任教。这不仅使得该批准教师无法学以致用,徒浪费有限的教育资源,也把莘莘学子当成实验室的白老鼠。

《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虽提出方方面面的教育改革,倘若执政者与技术官僚心态仍没改变,任何教改举措也只会是橱窗摆设,不具实际意义。最后,林连玉基金要求受命协调与解决此事的首相署部长魏家祥与第二教育部长依德利斯,尽管已依据教育专业重新委派部分依大准教师,但更重要的是须借此机会从根本解决教育部长期出现的各种弊病与行政偏差,方可对症下药,以避免类似事件再度发生。

(图片取自《当今大马》)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