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新一期《彩虹桥》及林连玉纪念馆《通讯》已经发刊
2020年最新一期的林连玉基金会讯《彩虹桥》及林连玉纪念馆《通讯》于12月发刊,欢迎各界关心华文母语教育、历史及文化保存的同道翻阅,欲索取纸本可亲临位于吉隆坡的林连玉纪念馆。
本期的会讯《彩虹桥》(2020.12)改头换面,有了精美的封面,也首次增设“专题”版面,针对特定主题进行资料采集及报导,深入挖掘本会的方方面面。本期的专题定为“拾代精神”。“拾”是“十”的大写,意即我们不只是强调《彩虹桥》迈向十周年,也期盼世世代代的马来西亚公民都能重拾及传承林连玉先生的精神,为迈向多元及平等的马来西亚而努力。
“专题”共收录5篇文章,除了介绍《彩虹桥》不同时期的内容外,也特别邀请本会顾问杜乾焕博士、副主席姚丽芳及义务秘书李亚遨,畅谈《彩虹桥》从诞生到成长的点点滴滴。同时,各区联委会也捎来祝贺《彩虹桥》十周年。“重点活动”着重在本会的改选及霹雳巡访交流;“追思”则缅怀华教元老陆庭谕老师及陈玉康太平局绅。
跨族群也是本会近十年来致力于投入的工作,除了报导“跨族群活动”,也将开始介绍本会友好团体的动态。本期“跨族群活动”收录〈认识半岛原住民的婚姻与生育习俗”〉及My Care非穆斯林协调员张安翔的〈从人道工作实践跨族群精神〉。
此外,《彩虹桥》将收录“焦点文章”,讨论时下议题或本会活动的文章撰述。此期 “书讯”主打《金山作客——吉兰丹水月宫及其观音信仰》及即将出版的《霹雳华文独中复兴运动与华教访谈录初编》。
欢迎公众点击浏览及下载:https://llgcultural.com/21600
纪念一代华教工作者陆庭谕
本期的林连玉纪念馆《通讯》(2020.2)特辟多篇文章,纪念不久前仙逝的陆庭谕老师。这期“焦点”共收录4篇文章,特选林连玉1983年的一封家书,信中明确点名陆老师乃“是我的传人”。除此之外,还有李亚遨的〈从“林黄并一陆”到小林连玉〉、姚丽芳〈陆遥知马力——陆庭谕与林连玉基金的创立与建设〉、以及中国广州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陈志明博士的〈多彩多姿,共存共荣——访林连玉纪念馆有感〉;“史话”则是李亚遨续上期〈林连玉自撰小史〉针对任抹中华学校的一些探索。
“专访”特别邀请了陆庭谕长子陆华宗和老战友莫泰熙接受采访,畅谈他鲜为人知的喜怒哀乐;“专题”有何启良博士〈为什么陆庭谕没有当上教总主席?——兼谈教总继承问题〉及白伟权博士〈青年学者的田调人生〉;特约则收录李顺荣〈疫情下的社区故事馆〉、蔡依霖〈新新村:社区联盟的自主串联〉。
“友馆”方面,有陈洛汉纪念馆及坤一校史馆的介绍;“出版”介绍的两本书分别是《在伤口上重生:五一三事件个人口述叙事》及《金山作客——吉兰丹水月宫及其观音信仰》。最后,也特别刊登三位本馆新进馆员的自介,让读者透过文字认识他们。
欢迎公众点击浏览及下载:https://llgcultural.com/216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