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联署文告】促进教育改革,拟定替代方案——我们对UPSR和PMR存废的看法

前言

1.2010年6月20日,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向媒体发表谈话,表示教育部可能在未来会废除小六检定考试(UPSR)及初中评估考试(PMR)。此一宣示,在社会各阶层引起巨大的回响,赞同者有之,反对者也不少。

2. 慕尤丁的理由是:若废除这两项公共考试,将有助学生及教师们迈向更具创意的教学以及提升学生们对体育或其他课外活动的参与。而且也有助于协助政府削减开支、减轻教师负担、减轻家长压力及经济负担。

3. 事实上,在2007年时,考试局已主张采国家教育评估制,建议取消UPSR及PMR, 并提出2012年后取消小学检定考试及2015年后取消大马初中评估考试的建议,以纠正现有过于注重政府考试的教育机制。

4. 归纳社会各界的意见,赞成者基本上是不要给孩子压力,应该把童真还给孩子。有者认为考试使孩子很现实、自私、怕输等,以致作弊舞弊一大箩等等。而反对者基 本上是担心如果同时废除UPSR及PMR,或将造成学生不认真学习,一些老师也可能因为没有评估考试而敷衍教学,而且小学生基本上心智还不够成熟,鮮少会 自动自发的去学习。

现有的学校教育弊病

5. 我们归纳了各方的意见,听取了教育专家的意见,发觉不论从赞成的角度,还是反对的角度来探讨,基本上都有一个共识,即现有的学校教育状况令人担忧,必须加以改变。

6. 现有的学校教育弊病可归纳如下:

6.1 教育太过应试取向,重视成绩而忽略孩童学习的过程,导致学生的学习乐趣大为降低,失去学习本质上的意义;

6.2 由于小学过于追求考试成绩,导致学校把更多的资源投入于成绩较优的学生,而忽略了后进生,以致升上中学后,这些后进生的辍学情况严重;

6.3 更严重的是,由于现有的考试方式,使得学习方式是以死记硬背为主,导致学生不懂思考为何物,以致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现有的教育系统不能有效地培养出能应付21世纪全球化挑战的人才,造成教育资源的大浪费;

6.4 由于国家教育的高度中央集权,导致教育常因政治的因素而受到扭曲,以致不能以教育的角度做出专业的决策,而出现许多不公平与不合理的现象,其中尤为昭彰显著的是华小师资短缺的困境;

6.5 另一方面,教育行政官僚为了个人的业绩表现,以致急功近利,把考试当成唯一的管理工具,而不是以更符合教育专业的方式,来管理辖下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加剧了应试教育的弊端;(1)

7. 事实上,除了上述所提的弊端外,现有的以考试为导向的教育,也极其不利于中下阶层的孩子。自柯尔曼报告(Coleman Report,1966)公布以来,(2)大量学界的研究证明学生家庭的社经地位与学生的考试成绩有密切关系,而且家庭对学生的影响大于学校对学生的影 响,(3)也就是说成绩表现优越的学生,其家庭背景多是属于中上收入阶层。

8. 但媒体的报导、社团的学优奖励金、部长亲临名校公布成绩、地方政府对优秀生的表扬、社会对考试的执迷,导致大量的教育资源都投入在表现优越学生的身上,而 这些学生的家庭背景正如上述,多是属于中上收入阶层,造成最需要受到协助的中下阶层的孩子,却因为学业成绩表现平平,而得不到公平的对待。

9. 另外,基于上述同样的理由,社会各界和教育行政官僚把考试当成是衡量教师教学及校长办学的绩效的唯一标准,是一件极其不公平的事。这种对考试的误用,导致 教师不论对学生付出多少的心力及关爱,只要教不出优秀的成绩,都得不到肯定,反而会受到责备,以致教师争教精英班,不愿教后段班。就算分配到后段班,也提 不起热诚教导学生,严重者干脆放牛吃草,得过且过。

废除考试的忧虑

10.我们对于废除二项考试也有些担忧。这些担优包括了教师对教育理念的掌握、学校教学品质的管理、官僚体系的行政偏差和种族偏见等等。而有些家长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陪孩子,如果不看成绩,也不知要如何掌握孩子的学习状况。

11. 对国民型学校而言,另一令人担优的因素是政治因素。过去的故且不论,最近的其中一个例子是Linus计划,这项计划是测试小学一至三年级学生读、写、算的 能力。根据教育原理,这种测试应以孩子最熟悉的语言来进行,可是这项测试却完全以国语进行。另一例子是幼教课程规定必须三分一用华语、三分一用英语及三分 一用国语,这种连教育行政官员也知道不可能执行的指示,上层却因政治的考量,而硬生生地以行政权力规定下来。

12.因此,教育部到目前为止仍不公开废除考试后的评估替代方案,以及更多关于实施的详情,以致令人担忧新的评估方式是否会影响国民型学校的文化特质及教学媒介语和行政用语。

立场

13.我们经过正反面的讨论,基于人本教育的理念和社会正义的原则,认为现有的考试制度必须加以改变,问题是在现有的制度下加以改善,抑或废除现有制度,另以新的制度加以取代。

14.经过深入的探讨后,基于对教育专业的尊重,权衡了现有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与废除公共考试后的混乱,发觉如UPSR和PMR继续保留,新的制度可能难于建立起来。因此,我们呼吁教育部尽快拟定及公布替代性的评估方案

15.虽然我们倾向于赞成废除考试并以新评估制度取代之举,无论如何,我们认为,这必须按部就班去做。先从试点实验开始,分析其利弊后才考虑是否全面推行,务必使废除考试后可能发生的混乱情况降低至最低程度。所以,我们提出以下的建议:

15.1 不论教育部的替代方案是如何,应该确保能改变现有的应试取向,以人本教育为鹄的,重视学童的全面发展和学习,培养国家和社会所需的人才为依归。

15.2 教育部应改变现有收集民意,再公布替代方案的做法,而且以2个月的时间收集民意也太仓促了。反之,应是先公布替代方案及有关实施详情,再收集民意,并给予足够长的时间,让社会各界能充份讨论,以便对新替代方案的执行有清晰的认识,不致予茫然不知所措;

15.3 教育目标是本,评估制度是末,替代方案亦如是。如果教育部的替代方案有不完善之处,也应公开允许各界相关利益者提出反建议,以期尽善尽美。

15.4 教育部应有一个时间表来推动新的替代方案,以让各界在执行新方案时做好充份的准备,特別是教师的培训和课程的设置。

15.5 应考虑由局部到全国,逐步推行方式推动有关的改革,而这些先行学校的校长应赋予更大的自主权以执行有关的任务,以因应各地各校具体情况所带来的差异。

15.6 教师的专业智能(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Competence)固然重要,但教师对教育的热诚与使命感更为重要。因此,对现有大学毕业生师训课程(KPLI)必须做出出检讨,以避免经由此管道的 受训者,是在无法找到其他工作后,才选择申请进入师训,这长期而言肯定会影响教育的素质。

15.7 对现有明显不能胜任教学工作及带有强烈种族偏见的教师,应有淘汰的机制,抑或转调其他政府部门,以提升及维护教师的社会地位及专业形象。

15.8 基于社会正义的原则,国家教育体系应是让社会更平等,而不是加剧社会的不平等,因此对教育资源的分配应更加关注中下阶层的孩子的教育机会,这也包括了学校內部的资源分配,如编班的方式、师资的分配等。如此,方能真正体现有教无类的精神。

15.9 国家教育体系应该“去中央集权化”,政府对教育的权力应该下放,调整僵化的官僚制度,增添弹性,改善教育界的不公平与不合理现象。而且教育部在推动有关政策时,必须去政治化,尊重教育专业人士的意见。

15.10 对于国民型学校,基于教育人权的原则,教育部必须尊重有关社群家长的意愿,必须保证任何有关措施,不会影响到国民型学校的文化特质及教学媒介语和行政用语。

15.11 教育和考试不仅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问题,也不只是校长和学校的表现问题,它同时也是家长的忧心,社会文化风气的问题。有鉴于此,我们也希望民间自发组织教 育改革联盟,集合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人士,讨论和提出对教育改革的意见,对国家教育改革做出监督。

15.12 教育部与社会各界,特別是有关教育团体,应对家长推动正确的教育观念。因为最能影响教育改革成功与否的是家长,越多家长有正确的教育观念,越能促使改革的成功。每个家长都是为了孩子好,只要告诉家长正确的教育观念,家长是会改变的。

总结

16. 教育深远地影响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因为它是持续及有创意的过程,协助发展个人潜能以造福社会,并推动社会的进步。因此,我国的教育使命应该是释放与启发 个体的潜能,发展其分析能力,激励对自身身心能力的信心,并且授予技能与知识,使个人成为自发的变革动力,为自身与社会谋福祉。

17. 从社会正义观点而言,所有人都应该获得同等的教育机会,即教育是为了全民,而不应是尖子教育。但现有以应试为导向的教育,正如教总与校长职工会联合声明所 指出的,是为了小撮人,牺牲多数孩子未来的教育。(4)这才是现有应试教育最大的弊端,但却在现今公考存废争议中,为社会大众所忽略。

18.显然地,现有以应试为导向的教育已不能胜任上述的教育目标,反而使我们教育出来的新一代身心失衡及缺乏竞争力,不单不能为自身与社会谋福祉,反而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包括大学生失业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等。

19. 此外,我国教育常常被利用作为推行单元化政策的工具,以致过度政治化,专业意见不受重视,导致教育部应有的功能失调。有鉴于此,我们也希望在争论公考存废 之际,更应进一步重新思考我国的教育体系,包括《1996年教育法令》,乃致教育部本身也需要重新受到检视,以确保我国教育体系能跨越政治、官僚与狭隘族 群利益的障碍,回归教育的本质。

20.因此,我们应该把握这 次因考试存废而带来的教改的契机,站在教育专业的立场,从理念到制度,从中央到地方,針对我国教育体系的方方面面,做出全面的检讨,提出专业的对策,以期 真正的提升国民的素质,发挥我国多元文化、多种语言的优势,强化国家在全球化当中的竞争力。如此,《2020年宏愿》及迈向高收入先进国的目标方能落实。

注释:

(1) 教总与校长职工会联合声明:“废除UPSR考试,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 ”,第2.2点,网址:http://web.jiaozong.org.my/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 task=view&id=837&Itemid=1 ,2010年7月14日。

(2)马晓强,“科尔曼报告40年述评”,《科研与决策》第13期,中国: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网址:http://219.234.174.136/snxx/juece/snxx_20060421105242_638.html , 2006年4月21日。

(3)林枝旺,《家庭背景因素對子女學業成就之影響》,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 ,第49期,台湾:南华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网址:http://www.nhu.edu.tw/~society/e-j/49/49-39.htm , 2005年10月15日。

(4) 教总与校长职工会联合声明:“废除UPSR考试,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 ”,第3.5点,网址:http://web.jiaozong.org.my/index.php?ption=com_content& task=view&id=837&Itemid=1 ,2010年7月14日。

联署团体:

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大会堂
林连玉基金
华社研究中心
马来西亚留台校友会联合总会
马来西亚留华同学会
马来亚南洋大学校友会
马来西亚留日同学会
马来西亚华校校友会联合总会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