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文告】回顾与展望

education

回顾与展望——2014年国民教育仍艰巨

迈入新的一年,我们回顾过去,把握当下,展望将来:

2013年,改变、转型尚未成功。

2014年,争取、抗争仍需努力。

母语教育权利仍未平等,多源流教育体系仍受歧视,国民教育前路仍旧崎岖。

《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虽为国民教育提出愿景与挑战,却未正视教育制度现存的问题。教育素质低落乃政治干预所致,违反了教育哲理,导致教育制度百病丛生。教育政治化问题若不根除,歪曲了教育措施,以致国民教育回魂乏术。

蓝图所提出几个层面的问题,尚需众人关注与慎思。

国民型小学校地问题

国民型小学董事会在《1996年教育法令》属于“不管地带”。政府学校与政府资助学校,半津贴与全津贴的长期争议,终让教育部必须回应其中的不公平条例。校地归属不应成为教育平等之障碍,莘莘学子不该因此受到差别的对待。

政府资助学校自愿转换计划也许只是门面功夫,但我们更应主动出击、积极参与,提出建议方案,并要求教育部明确列明计划内容与条例。

国文科教学的关键

小学国文课时一加再加,从180分钟增加至240分钟,但这并非提升学生国语水平的良方。国文科的争议并不仅仅是一、两节课的差异,还牵涉教学法与教材的  制定和运用。学好母语才可学好外语,学习外语须采用第二语言教学法,道理浅而易懂,并不深奥。

如今,蓝图虽已阐明量身制定不同的教材与教学法,但我们仍需不时监督,确保该措施能够落实。

制定全民的国家史

不尊重历史将无法认清历史,历史知识将充满争议。在新的一年,小四不再有公民与地方研究课,而以历史课程取代。历史是由过去大小事实串联而成,历史诠释纵使无法绝对独立,但也得相对客观,绝非一味歌功颂德,宣导愚忠愚孝的洗脑工程。

历史可作为前车之鉴,切忌过度修饰与美化,甚至把历史人物加以神话。“历史道德化”只会愚化学生,妨碍学生历史思考与独立判断的能力。

我们认为只有让众人参与讨论,以理论和实证厘清争议后,方能成就一部“全民的国家史”。据此,历史课程与历史教科书亟需全面检视,并依据多元文化理念,重写国家史。

公立与私立学府的竞争

国民教育成效不彰,人民已渐失信心,因而私立学府需求锐增。国际学校学费即使高昂,学生人数却有增无减。此外,蓝图计划加强私人领域参与国民教育的力度,并将财团管理的信托学校数目,逐年增至2025年的500所。

在公立与私立学府竞争下,阶级与城乡社群之间的教学质量落差势必扩大。如何确保各区域与阶级学子享有素质教育,将会是今后的一大挑战。

微型学校的挑战

参照蓝图数据,目前全国共有1,294所华小,其中454所是学生人数少于150人的微型小学。无论是保留、合并、搬迁,抑或关闭微型小学,都应有明确、透明与民主的指南与机制,也必须是学校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决议。

在华小一间都不能少的原则下,除了增加在地生源之外,学校搬迁乃折中之办法。然而,迁校机制依然模糊不清,亦未纳入官方正式政策之中。同时,华社也需要自行觅地,并且背负筹集庞大建校费用的压力。对此,在争取教育平等与制度化增建华小的当儿,我们也应争取一套明确的迁校机制。

“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授予,更需要启发学子的思考与批判能力,点燃他们的好奇心,才可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教育绝不是洗脑工具,更不是政客卖弄权术的场域。横跨13年,厚达300余页的《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内容虽然华丽且具专业性,却固守老旧迂腐的思维。蓝图未有中心思想上的兴革,缺少多元的精神,也遗忘了我国特有的母语教育体系。

新的一年,新的希望。不变的是,未来的365天,依然是大家为母语教育与公民权益抗争的日子。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