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林连玉墓园公祭学生公祭文
Ucapan Peringatan Hari Pendidikan Cina daripada Pelajar 2019
1985年12月18日,林连玉老师溘然长逝的消息撼动了全马来西亚华社,爱戴林连玉老师的大众无不哀叹、无不怅然、无不痛惜,所有人都为这位华教斗士的陨落而惋惜。
林连玉老师毕生致力于国家的团结、民族的平等;他将一生中最宝贵的岁月奉献给华文教育,尽其一生奉献给华文教育和华人社会。他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奋斗精神,是马来西亚华族世世代代的风范,是华族社会的“族魂”。 他坚持“民族平等,语言平等” 的信念,致力维护华文母语教育和积极争取把华文列为马来西亚官方语文之一。看看坟头横匾书写《族魂》二字。再看看《横挥铁腕批龙甲,怒奋空拳博虎头》。无需多做讲解,就这16个字,已经将林连玉老师生前不畏强权,面对欺凌打压时的那种昂首挺胸,毫不退缩的精神,充分勾画出来了。
今天,我们聚集在此墓园,一同悼念这位骑着脚车到处串联的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拓荒者,共同铭记他“横挥铁腕批龙甲,怒奋空拳搏虎头”的奋斗精神。试想,若非林连玉老师的坚持,何来如今保存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不是林连玉老师的信念,就没有现在华族同胞间使用母语沟通的亲切;没有林连玉老师的捍卫,华文教育又岂能跨过重重难关扎根于此?
当初林连玉老师从中国漂洋过海一路南来,由任职教师开始,直到被卷入太平洋战争的战火,参与抗日,之后再度献身马来亚华文教育,过程中首先是需要多么大的觉悟,随后更将马来亚视为第一家乡。林连玉老师向来主张马来亚各民族平等,提倡国民应该关怀国家的前途,鼓励华人注册成为马来亚公民,亦促使教总积极参与教育部改编华校教科书的计划,乃是效忠马来亚之最佳典范。
非淡泊无以明志,林连玉老师从事教育,后来虽被冠上“种族主义者”的罪名,遭受打压,活在种种误解下,却时时秉持自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铁则,面对任何不公政策,依旧不畏强权,勇于发声,可谓“正气凛然,顶天立地”的象征。文天祥《正气歌》有云:“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意味着在最黑暗困顿的时刻里,才能够彰显最闪耀的人性光辉。“对付破坏最好的答复,就是建设”,多么铿锵有力的说辞,以致其后追随着林连玉老师脚步的,皆是坚信他理念且将之付诸行动的华教斗士,最终才造就数以千万计的莘莘学子,获得受华文教育的机会。
老师您与世长辞,而今已有三十四年,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纵然已成为历史,但您热爱华教的精神已经散播下无数希望的种子,在每个人心中悄悄萌芽,经由华文教育的细细浇灌,长大成一颗一颗维护母语的心。林连玉老师,您即使离开了我们,但华社里头依然留存着无数您的化身,或默默奉献、或见义勇为,或努力拼搏,当中有含辛茹苦育人子弟的华文老师、有热心支持华教的社会人士,也有用心学习华文的华裔子弟。过去虽有前人所历经艰辛奠定下来的华教堡垒,然而接下来还需要我们新生代前仆后继的耕耘,华文教育的那亩田,才能拥有欣欣向荣的参天大树。作为中学生,我们要继承您的遗志,成为华文教育的摇篮手。
林连玉老师曾说过:“我们的子子孙孙,将要世世代代在这个可爱的土地上,同工作、同游戏;在遥远的将来,更可因文化的交流,习尚的相染,把界限完全泯灭,而成为一家人。” “多彩多姿,共存共荣”将会是我们美好的未来,一个值得我们憧憬的梦想,倘若人人都能发挥林连玉老师的精神,以协和、友爱、和平为基础,加强各族间的合作与理解,相信马来西亚迈向国民团结的那一天,指日可待。
林连玉纪念馆收录了林连玉老师的一首诗,撼动了民族的思绪,更催化了华族的灵魂:
飘零作客滞南洲,时序浑忘春也秋。
幸有嶙峋傲骨在,更无暮夜苞苴羞。
横挥铁腕批龙甲,怒奋空拳搏虎头。
海外孤雏孤苦甚,欲凭只掌挽狂流。
谨以此祭文,追悼林连玉老师,愿林连玉老师,在天之灵,庇佑华教这一片长春森林,千秋万代,一直繁衍的生长下去。
马六甲普罗士邦国民型华文中学学生恭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