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华社长期以来维护和发展华文教育的工作,已经演变成一个争取各民族公平权益,捍卫基本人权的社会运动。如今我国华教运动仍然面对着各种不同的挑战,唯有让青年们了解过去的坎坷,才会珍惜今天仍然有机会接受华文教育的机会。
为了加强大专生对于华文教育的认识与认同感,林连玉基金邀请了本会常务董事兼华教园丁莫泰熙先生到博特拉大学为约100位外文系中文组的大专生们主讲一场名为《林连玉与华教》的主题演讲,
190 年的华教史,莫泰熙老师口中将化成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牵引着大专生了解华教在我国创办、生存、发展所经历的重重艰难险阻。期盼华教故事能够触动参与者的心,进而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华教尽一份力。
华教故事十讲内容将包含我国华文教育的过去、现况及未来愿景,其中内容将有:认识林连玉老师、白小八年“抗战”背后的故事、国民学校与国民型学校的命运、抗议大会与“茅草行动”、独中生与统考、光辉25 年 的南洋大学、申办独立大学,起诉政府与华文教育的未来。
同时,这个讲座也引发数名同学们撰文对于华文教育的感受,以下为一名出席者的博文转载:
《华教与我》/ 颜志杰
本人是受过十一年的华语教育,但是我从来都不珍惜学华语的机会,甚至觉得学英语还比华语重要。记得有一次,我问我的父母亲,如果再有机会给你选择,你会送我去读华校,国民型学校还是英校(假设还有的话),妈妈毫不犹豫的回答会送我去华校,她的答案令我惊讶,因为身受英校教育的她,应该很支持孩子受英文教育。但是妈妈的答案很令我不满,因为我每次怪我的父母亲送我去华校导致我的英文很烂,在小学时学华语很幸苦,因为家里的人都不会华语,每次遇到问题时就要问保姆,当时学到有要放弃的心态。我从来都不珍惜学华语的机会,觉得华语每次拖累了我的成绩,考了大大小小的试,我的华语从来没有拿过A,最好也只是B吧了。每次拿到如此的成绩,要放弃华语的念头都在我脑海里浮过。我在form 6时很高兴因为华语不再是我的负担了。
就是没想到,在大学最后一年竟然给我遇到莫泰熙先生,莫先生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解释华教份子的奋斗,同时他也让我了解今天我们有机会学华语不是理所当然的,更不是从天跌下来的,而是通过我们的祖先,华教份子,学生们一起捍卫我们的母语教育。站在最前线的华教份子,他们受到各种各样的打压,最严重的是在茅草行动时以内安法令来扣留他们。他们在牢狱里受到虐待,软性打压,如果是普通人早已投降了。但是华教份子那不屈不挠的精神,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出他们对华教是那么热心,也可以看出华教领袖的特质。政府对华校从来都没有一视同仁,单单从学校的数量就看得出了,其他的如拨款,缺教师等等的问题加上来是个超复杂的问题。但是,最令我反感的是那些政党(马华,民政)说是捍卫华社的利益,到底你们在华校课题上贡献了什么?难道在内阁里‘妥协’到多一点的拨款就可以满足华社了,那么你们真的是脱离华社很远了。难道争取在政策上的平等是比登天难吗?华社抛弃你们,唯有怪的就是你们自己的无能了。
其实,莫先生说得对,马来西亚的教育政策都被政治化,种族化,都是被那些政治家搞烂了。从以前的政策(Penyata Razak,Laporan Rahman Talib, Akta Pendidikan等等)目的都是走向单元化的教育制度,和现在提倡的多元化教育制度是有矛盾的。宏远学校,英化数理,白小事件,还有很多很多数不完的事件。
我也领悟到一点,母语是一个种族的根,有机会受到母语教育是我的荣幸,将来我会好好的珍惜。我也要向我的父母亲道歉,感谢你们给我机会学华语,我会永远珍惜学习华语的重要性以及吸取华教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