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中辍学与语言接轨

华小生进入国中后,在语言突然转换的情况下,可能无法良好掌握马来语的华小生(也包括淡小生)难以理解老师的授课。这导致来自母语学校的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进而造成辍学,或者被编入中学的“放牛班”。在预备班成为非强制性班级后,更加剧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别让孩子成为教育制度缺陷的牺牲品,政府和公民团体有必要正视这个多语教育制度的语言转换和衔接不当的问题,提出合理及具体的建议,尽快纠正这个弊端。

建议:

1. 促请政府确保小学马来文科目 的老师以双语授课,不谙华语的教师将无法教好马来文科目,这有违教学原理。我们并非反对非华裔在华小教导马来文科目,相反的,我们呼吁政府在送不谙华语的马来文老师到母语学校前,为他们提供充足的华语或淡米尔语训练,确保他们能以学生的母语教学和解释。

2. 政府必须指示国中特别关注来自母语学校的学生,允许首二年的马来文科目以双语授课,或者开办特别双语课程,直到学生适应马来文媒介语为止。

3. 设立中学预备班的目的原为来自母语学校的学生做好教学媒介语转换的 准备, 即要有效的让他们在一年内掌握好马来文,然而,过去的实践说明这目标无法达到,政府在 课程的设计及师资的调派上是失败的,政府有必要检讨及纠正,而不是反过来关闭掉越来越多的预备班。对 成绩中等及以上的学生,政府也有责任为他们办中一前短期的密集马来文课程。

4. 在政府纠正这个制度缺陷前,我们呼吁民间团体发挥各自的功能,关注教育弱势群体的严重问题,在全国各地举办“语言接轨班”,为参与小学检定考试之后、上国中之前的孩子,尤其是家境贫困、成绩中下的孩子,提供马来语文培训。

建议的具体行动:

1.林连玉基金将通过教育部的报告,或者国会议员提问(8月),或其他的管道收集国中生辍学的数据;

2.林连玉基金将对国中生辍学进行研究和调查,以找出辍学的种种原因。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