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第一届)
|
马六甲马士丹那华小 |
在反对委派不具华文资格教师担任华小行政高职事件中,率先以行动捍卫华教。 |
|
雪兰莪蒲种新明华小 |
董家教不分党派,不畏艰难,齐心v合力,以实际行动挽救学校,免于因为学生人数过少而被关闭,为其他面对同样难题的华小树立了榜样。 |
|
吉兰丹哥打巴鲁中华独中 |
复办成功,使到华人文化的一座重要堡垒得以在东海岸维持下去。 |
|
1989年(第二届)
|
槟城大山脚日新独中 |
率先改革办学方针,为北马独中的振兴立下榜样。 |
|
吡叻金宝石山脚新民华小 |
以实际行动力保学校生存,免于因为学生人数过少而被关闭,为其他面对同样难题威胁的华小树立了榜样。 |
|
彭亨北根那示启华小学 |
以实际行动力保学校生存,免于因为学生人数过少而被关闭,为其他面对同样难题威胁的华小树立了榜样。 |
|
砂劳越诗巫省独中董联会 |
成功对当地六间背景不同、办学方针各异的独中实行统筹统办计划,一劳永逸解决各校的办学经费问题,为我国华教发展作出极有意义的贡献。 |
|
森美兰芙蓉拿督陈世荣 |
献身华教近半世纪,数十年如一日;在维护华小、支持独中、发展高等教育的运动中,无役不与,为华教在我国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
2001年逝世 |
1990年(第三届)
|
柔佛笨珍龟咯耕文华小董事会 |
照顾教职员无微不至,切实做到同袍同泽,表现出极崇高的尊师重道精神。 |
|
槟城浮罗山背双溪槟榔港口天后宫 |
40年如一日,承担着当地华小的一切发展费用,以及当地华小学生的一切学杂费,在普及教育、作育英才方面,为国家社会作出了贡献。 |
|
1991年(第四届)
|
吡叻怡保沈亭校长 |
70年代推动吡叻州华文独中复兴运动, 居功至伟。 |
1991年逝世 |
雪兰莪士毛月新村华文小学1981/82年董家教 |
在3M计划威胁到母语教育存在的时候,毅然采取震动全国的集体行动,确保华小永不变质,功不可没。 |
|
雪兰莪加影育华小学1981/82年董家教 |
在3M计划威胁到母语教育存在的时候,毅然采取震动全国的集体行动,确保华小永不变质,功不可没。 |
|
槟城威省甲抛巴底培育华小1985年董事会 |
在综合学校计划威胁到母语教育存在的时候,毅然采取震动全国的集体行动,确保华小永不变质,功不可没。 |
|
1992年(第五届)
|
柔佛州麻坡李述禹先生 |
以一生辛勤点滴积累的小储蓄,以几乎是豁出去的姿态长期支援当地华文中小学的建设,系推动民族教育发展无数无名英雄中的代表性人物。 |
2001年逝世 |
1993年(第六届)
|
吉隆坡邱烊炽先生 |
长期积极为社群服务,贡献殊大;特别是在担任雪华堂会长期间,促成“十五华团”,推行一系列非传统性计划,对大马华团组织建设与努力方向,影响深远。 |
2008年逝世 |
柔佛峇株巴辖苏木有先生 |
领导当地华校建设逾40年,立场一贯坚定;60年代初期面对改制的严峻考验,仍坚持不改制,自力更生发展民族教育。 |
2002年逝世 |
砂劳越诗巫许如杰先生 |
不仅是为学校出钱出力,而且是与师生打成一片,成了他们的朋友、保姆;大小事包揽,任劳任怨,充分体现了对民族文化教育的爱。 |
|
雪兰莪巴生中华独中1973-75年董事会及1985年董事会和校友会 |
回天挽日,使我华教史上出现了火凤凰,大大鼓舞了独中运动工作者的士气;当仁不让,义助丹中华独中成功复办,充分体现了民族教育大家庭中的团结互助精神。 |
|
吉打双溪大年新民独中 |
果敢复办,果敢革新,使华人文化的堡垒得以在北马地区维持下去。 |
|
吉兰丹巴西巴力培华独小历届董家教及当地村民 |
以不拔之志,奋斗33年,创立学校,维持学校,捍卫学校,争取让学校纳入国家津贴教育主流,充分表现我华裔热爱民族教育的伟大精神。 |
|
1994年(第七届)
|
霹雳安顺已故邱红毛先生 |
长期以来毫无保留的为华教事业出钱出力,不但将供养费捐助华校,并预立遗嘱将所有余款奉献给华教,是推动民族教育发展无数无名英雄中的代表人物。 |
1993年逝世 |
砂劳越诗巫陈文德先生 |
献身华教数十年,领导当地华社反对各项不利华教的政策,居功至伟。在华教面对危机之际,先后发起筹组独中董联会和华小董联会,以全面维护华教的发展。 |
|
雪州双溪比力华联华小董事会 |
在办好本身学校的同时,也积极协助当地友校,使之免遭开复级班的厄运及顺利建校,充分发挥了守望相助,济弱扶倾的崇高精神。 |
|
沙巴州华小工委会 |
通过完善的组织,深入民间,有系统的推动当地的文教活动,不但是沙巴州最积极的华教团体,也是全国表现最特出的州级华小工委会。 |
|
1995年(第八届)
|
彭亨马兰韦金利先生 |
虽然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为了让华人子弟有机会受教育而发起筹办马兰华小,并把平生仅有的地皮捐出来做校地,使马兰华小拥有本身的校舍。 |
2004年逝世 |
吉打亚罗士打庄光辉先生 |
长期服务华教,出钱出力,不遗余力。70年代,在教育局长调派校长事件中,采取坚决的行动,极力维护董事部的主权。 |
1996年逝世 |
吉打双溪大年许峥嵘先生 |
长期服务华教,任劳任怨,数十年如一日。在60年代大力反对华文中学改制,并筹建新民华文独中,自力更生发展民族教育。 |
2002年逝世 |
霹雳丹绒马林陈慧儿女士及周启炳先生 |
积极参与1969年独大有限公司和1973年华文独中复兴运动的筹款活动,同时也协助当地华小筹募基金。自林连玉基金于1985年成立以来,每年5月1日都为林连玉基金义剪,从不间断。 |
|
1996年(第九届)
|
槟城已故林明初老先生 |
抱定回馈社会为宗旨,出钱出力,积极参与华社文教的建设和发展鞠躬尽瘁,死而后己。90年代初,挺身而出,承接董事会临时主席职,使深陷困境的槟城韩江中学不致停办,充分体现了民族教育的爱。 |
1996年逝世 |
马六甲已故张雅山先生 |
献身华教近半世纪,数十年如一日;60年代坚决反对独中改制,使马六甲培风中学傲立南马迄今;长期领导当地华社,维护华小、发展独中,体现热爱母语教育的伟大精神。 |
2010年逝世 |
1997年(第十届)
|
柔佛州巴力务鲁普乐学校家教协会及董事部 |
为使学校不至成为复级教学学校,六年来,学校董家协每年均付出六千余元雇用客货车免费到村外载送学生到校上课。目前全校学生98名,分六班上课,董家协年年向热心人士劝捐上述经费,精神可嘉。 |
|
柔佛州峇株巴辖白纯瑜先生 |
坚持母语教育,反对华文中学改制,并在林连玉先生被褫夺公民权与吊销教师注册证时,临危受命,出任教总副主席,站稳立场,维护华教。 |
2003年逝世 |
霹雳江沙李树福先生 |
80年代热心为崇中筹款,甚至为了崇中、为了华教的发展,把个人的工作搁置一旁,全心全力作一个不受薪的华教工作者。 |
|
霹雳班台陈桂兴先生 |
50年代响应教总林连玉先生的号召,组织旅槟同学,沿门逐户进行“火炬运动”,虽曾先后两次被拘留长达约十四年,并被吊销公民权,但仍不失去其参与华教、慈善福利工作的决心。 |
|
前教总主席黄润岳先生 |
在动荡不安的局势下接受重责大任,领导教总,稳定教总,坚持母语教育原则,反对华文中学改制。 |
2005年逝世 |
霹雳班台已故蔡尤搿先生 |
领导华社,复办班台直民华小、创办班台育青独中,并设立“蔡尤搿教育基金”资助育青独中优秀生。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培育人才,遗爱长留人间。 |
1990年逝世 |
森美兰州波德申魏石珠先生 |
波中不改制,惨淡经营,但一直有建设,从学校的规模到学校之设备,日趋完善。这固然是历任董事与热心人士大力扶持的建树,其中魏氏实为佼佼者,足为林连玉精神之楷模。 |
2005年逝世 |
马六甲释金明法师 |
领导佛总,弘扬佛学,维护宗教平等,更以出家人身份,致力于办学兴学,扶持华教,慈悲为怀,功德无量。 |
1999年逝世 |
1998年(第十一届)
|
马六甲已故拿督杨朝长局绅 |
取之社会,用之社会,有人溺己溺之关怀。几十年为华教,几十年为培风,领导群伦使培风众志成城,稳定发展,功不可没。对华教之能兴灭继绝,如野新拉浪华小之买地、建校、迁校脱困,拿督杨与有荣焉。 |
1993年逝世 |
下霹雳已故王添庆律师 |
从学生时代到执业律师到国会议员,都本着维护民族母语教育基本权利,实践民主大无畏精神,战斗一生,服务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实为楷模。 |
1997年逝世 |
1999年(第十二届)
|
前董总主席林晃升先生 |
七八十年代带领董总,与教总并肩作战。董教总与全体华社心手相连,荣辱与共。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时刻,在惊涛骇浪中为华教缔造新格局,林先生居功至伟。 |
2002年逝世 |
前教总教育顾问严元章博士 |
毕生为华文教育,以其“比较教育“的专业,对新马华文教育有积极的影响。严博士的文章《教育与语文》,是对”母语教育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的最好诠释;他的《教育论》与《中国教育思想源流》,更是经典之作,为教育改革者指出方向,也是实践者,堪称楷模。 |
1996年逝世 |
前教总主席拿督沈慕羽局绅 |
教总立会元老,历任教总主席28年,是华教的掌门人,是华教的舵手,更是华教的中流砥柱;走过漫长的华教风雨路,是带领华教走向下一世纪的领导人物,誉满海内外。 |
2009年逝世 |
2000年(第十三届)
|
彭亨文冬已故郭彩兰校长 |
数十年来献身独中,建教与共,无怨无悔,毕生奉献,死而后已,遗爱丹中。 |
1998年逝世 |
森美兰州马口黄金龙先生 |
为捍卫华教,身体力行,排除万难,抗颜力争,绝不屈服,加拉宾华小,浴火重生,嶙峋可风。 |
|
2001年(第十四届)
|
白小保留原校争取分校委员会 |
华小一校难求,华教阵地,寸土必争;为保原校,威武不屈;敢于斗争,精神可嘉。 |
|
2002年(第十五届)
|
大山脚洪金狮先生 |
开创“一日一角钱“的特殊储蓄法为日新独中筹款。15年来,从未间断。虽然行动不便,仍坚持到底,风雨不该,无怨无悔。 |
2004年逝世 |
彭亨陈玉康局绅 |
顶着“茅草行动“的肃杀,勇者无惧,确立彭亨董联会的组织,成为东海岸的一道防浪堤。”一行人或一人行“走访全彭董家教,凝聚一股华教情。推行”独中生保送计划“,如父如母,奔走呵护清寒子弟,如今,”旱地栽树树成林“,成就了一所没有校园的独中。 |
|
2003年(第十六届)
|
霹雳刘道南老师 |
霹雳刘道南,服务独中,推展独中,兴我独中,爱我独中,念兹在兹,鞠躬尽瘁,夙夜匪懈,力疾从公,州内同道,赞颂有加,风骨嶙峋,实为风范。 |
|
首邦市发展华小工委会 |
借其成立及成立后的积极行动:催建子文新校舍、力拒宏愿学校及争取建新校,突显华裔人口稠密地区缺乏华小的困境及不合理性,充分表达社区需要母语教育的意愿及权利,乃为华教队伍的一支生力军。 |
|
2004年(第十七届)
|
已故余廉神父 |
热爱中华文化,积极建设华教,创建恒毅学校;跨越宗教、跨越种族,献身华教,鞠躬尽瘁,诚属华社典范。 |
2004年逝世 |
前教育部副部长朱运兴先生 |
把一生交给华社和政府,在仕途荣华与民族大义之间,毅然选择后者,这种处处为华教请命的赤胆丹心与牺牲精神,实为典范。 |
2002年逝世 |
2005年(第十八届)
|
砂拉越诗巫池志平先生 |
筹组全砂津贴华小董联会联合总会,团结全砂华小;致力维护华小权益,密切关注华小发展,积极协助砂州微型华小迁校,希望从危机中创造生机。 |
|
巴都依淡李继石先生 |
以实际行动力保学校生存;虽是一介农夫,却挑起捍卫华教的重任,十多年来,风雨无阻载送学生,坚决不让民族教育的堡垒失守。 |
|
前董总主席郭全强先生 |
领导董总,与教总并肩作战,率领群伦,建设华教,完成董教总教育中心的千秋大业;任劳任怨,不亢不卑,全马奔走呼号,力抗纷至沓来不利华教的措施,使华教薪传不绝。 |
|
2006年(第十九届)
|
已故叶鸿恩先生 |
献身华教60余年,默默耕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五一三”前后,担任董总和独立大学筹委会主席,领导筹办独立大学运动,奠定了华社创办华文高等教育学府的基础。 |
2005年逝世 |
蔡春仪校长 |
在培民中学陷入困境时,毅然扛起校长的重任,全力以赴,积极推动改革,坚持母语办学。在董事会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带领培中从谷底走向兴盛,彻底改变了美里华社对独中的消极看法,并成为当地维护华文教育的重要堡垒。 |
|
2007年(第廿届)
|
拿督杜乾焕博士 |
忠于职守,坚持原则,不亢不卑,敢于领导。 |
|
尊孔1957年高中毕业班同学会 |
八方风雨会中州,五十年来见真章,今日欢呼尊孔情,族魂古道照颜色。 |
|
2008年(第廿一届)
|
拿督王平忠局绅 |
独排众议,救危扶倾,使沙巴古达培正独立中学不至于关闭,四十年不离不弃,坚守岗位,为民族教育的生存与发展作出卓越贡献。公益事无论大小,亲力亲为;华教人不分级别,热心接待;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实为楷模。 |
2018年逝世 |
加影华侨学校产业受托会 |
争回失地,献给独大,华教千秋路,掀开新纪元 |
|
2009年(第廿二届)
|
拿督林碧颜律师 |
为李明、为林连玉、为13死囚伸张正义,培塑法治精神、健全公民社会,乃法律工作者之典范;参与国家建设,实践理想于司法、政治、外交与女权,乃女性之光辉榜样。 |
|
胡万铎先生 |
1970年代,以大无畏的精神领导霹雳州华文独中复兴运动,成功筹募百万元发展基金,让独中起死回生,进而催促全国独中的发展;领导董联会30多年,据理抗拒不利华教政策,身先士卒,贡献良多。 |
|
2010年(第廿三届)
|
已故陈鸿珠女士 |
新山宽柔中学地理教师。任教十三年,间中三战病魔,凭惊人毅力和无私奉献,五度获评“宽中服务绩效优良老师”,备受同事学生爱戴。 |
2010年逝世 |
已故沈象扬先生 |
巴生中华独立中学前任副董事长、义务代校长。大半辈子献给了中华独中,出钱出力,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多次带领董教成员远赴中国向魏书生取经,鼓吹学习魏书生精神,为华文独中的教育改革努力不懈。 |
2010年逝世 |
林源瑞先生 |
马六甲华校董事联合会前任主席。自1950年代起献身华教运动,从马六甲州华人教育协会的发起、培风独中的筹款,到反对综合学校计划、抗议不谙华文教师调任华小高职等,几乎无役不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