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訓殷殷精神在,諭言切切浩氣存
刘庆伦/文
庭训殷殷精神永在;
谕言切切浩气长存。
——挽陆庭谕先生千古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界最硬的腰骨、最挺的背脊、最后的斗士——陆庭谕先生,以90高龄鞠躬尽瘁、驾鹤远去,留下华教尚未平等、同道仍须斗争的遗愿。
作为『族魂』林连玉先生以及华教泰斗沈慕羽先生的亲密战友,陆老与二公亦师亦友;尔今华教界的三剑客,已成绝响。
陆老予我有知遇之恩,对先师伯圆长老更是敬重有加。 2004年时任林连玉基金主席的陆老,采纳我的建议并委我重任协助林连玉基金策展汇集我国文教界与佛教界三位泰斗——拿督任雨农教授、拿督沈慕羽局绅以及伯圆长老的笔墨丹青联合展览《岁寒三友世纪联展》并主编有关书画集,以为基金筹募50万义款。期间幸蒙创价学会的鼎力协办及社会贤达与公众的全力支持、积极回响,开展前夕即已取得突破性的成功。
其时与陆老经常互动请益,有一次我出示一张由黄笙先生所摄及转赠、集林连玉先生、伯圆长老、竺摩上人、李家耀先生、陈喜启先生五位知交合影于李家耀位于乐圣岭寓所“若墅堂”(堂号匾额为张大千所题)雅集的旧照予陆老过目,陆老当即喜出望外、随即朗朗背诵起林连玉先生生前两个星期所作的一首描述当时五老雅集之兴的七言绝句与我分享:
桃源世外隐三友,
若墅堂中参二禅;
春水萍踪偶一聚,
方知佛说是因缘。
——林连玉(于1985年12月2日)
二禅,指的就是伯圆长老与竺摩上人;三友,则是林连玉、李家耀、陈喜启;合共五老。
也许正是林先生的早结善缘,而成就了后来的《岁寒三友世纪联展》艺坛教界盛事。
记得林连玉基金的同仁告诉我,基金希望准备一份纪念品在展出开幕当天于台上颁赠予我,以对我的义务策展及主编取得圆满进行表扬感谢;我回说,什么也不用,“真要送,就送我三个字纪念”。
话传到陆老耳际,老斗士会心一笑深知我意,遂于基金同事特别以手工制作打印的感谢状,亲笔签上了铁划银钩的三个字:“陆庭谕”。
轻轻的一纸感谢状,与其说是表扬,不如说是重重的一笔纪念书,刻划了我与华教永怀的斗士——陆庭谕先生的一段翰墨因缘。
(刘庆伦敬撰;2020年7月15日于陆庭谕先生发引还山之日)

上图:2004年因《岁寒三友世纪联展》的因缘,陆庭谕先生曾为刘庆伦所出示、由黄笙所摄的若墅堂雅集照,道出林连玉、伯圆长老、竺摩上人、李家耀及陈喜启五老的真挚友情。


此图为陆庭谕先生为《岁寒三友联展》写序其中一段落。

林连玉基金赠予刘庆伦先生的感谢状。

2004年由林连玉基金主办、创价学会协办、陆庭谕老师担任顾问、刘庆伦先生策展的《岁寒三友世纪联展》汇集拿督任雨农教授、拿督沈慕羽局绅、伯圆长老三位文教与佛教界泰斗的联合大展,并成功为当时的林连玉基金筹募50万义款。
开幕当天策展人著名书画家刘庆伦联合著名舞蹈家马金泉、叶忠文跨领域演出结合林连玉先生诗句的书法现代舞,获得满堂喝采。
演出圆满成功后,拿督沈慕羽局绅(左六)与陆庭谕老师(左四)率众华社领袖与众嘉宾上台向刘庆伦(中)及舞蹈家致贺。(左二)协办单位创价学会许锡辉秘书长、(左八)丹斯里童玉锦,以及(左五)教总主席王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