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西化的国际学校重视的是独立思考和外在魅力,我国中文教育多年来却一直腼腆地在原地耕耘“谦虚、礼貌、品德”的小块田地。
中文教育其实可以开垦出“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浩瀚天地。
这句话源于《易经》传统中华文化里,老庄孔孟和诸子百家等哲学体系的智慧源头。
“易”字由“日”和“勿”(月的象形)组成,一阴一阳,一寒一暑,使万事万物不断变化;八卦图,则以八卦围绕“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太极,有“不断变化”的自然法则意涵。
太极是“其大无外”的:它可以无穷的大,大到没有边界,大到无法窥探一切;但太极也可以“其小无内”:无穷的小,小到不能再小,缩小到毫无痕迹可循。从易经角度看教育,教育的最终目标就只一个:自育育他。
自育是“其小无内”的,是加强深度的自我认识、善恶分辨的能力,做一个有情有义有良知的人;这包含了 “缩小自己”的内在品德:礼貌、谦虚、韧力、勤奋、内省、内敛、静心修德。其他源流教育因缺少这些易经的思想瑰宝,所以不重视“缩小”的特质。
自育也可以“其大无外”。
六十四卦里头,孔子对乾、坤两卦推崇备至。乾卦谈的是对自己的认识,包括内在念头和潜在意识,也包括外在的环境—— 处在什么样的时、空环境,就做什么样的事;比如乾卦第一爻(初九,潜龙勿用),是说时和空都不适宜时,暂且潜伏不要妄动。打好基础后,第五爻(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就是适时发挥所酝酿潜能,大展鸿图的时候了。
但传统中文教育缺少训练‘飞龙在天’的能力,例如独立思考、提问、挑战上司意见、侃侃而谈的能力等。在日愈全球化的工作环境里,我们很需要这些特质来提升公司和个人的表现。
同时,这些特质也必须和“其小无内”的品德相制衡。过于强调“其大无外”的飞龙在天,人会变得狂妄、自大和无礼。坤卦第四爻(恬囊,无咎,无誉)警惕我们的,就是慎重和收敛;只有平衡“大”和“小”,教育才能生产出自信而不自大的学生。
育他,是较偏向“其大无外”特质,是回馈贡献于国家和社群的;比如第十四卦(大有卦)第六爻(上九,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和育他强调的“感恩他人”相一致:时时赞扬别人对我们施与的恩惠,时时谨记人我之间的不可隔离特质,时时感恩自身成就非一己之所能。
西化教育重视能言善道、爱炫耀、强调独立个性等外向个人魅力为主,却不注重感恩和品德;若把西化教育体系和价值观,直接移植到强调群体关系和品德的东方社群里,就会产生教育变质的馊味。
欲达致教育的原始目的,“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易经和它的智慧瑰宝,都有能力行之有余。但国内中文教育只懂得汲取中华文化皮毛,很多更已乖离正道;当中最大败笔是许多华校自我抛弃“德智体群美”等价值薰习,以考试科目取代美术体育等课,强调和灌输学生分数至上的观念。
马来西亚华裔身处珍贵的中华文化“无穷”宝山,却不知道采汲和应用,却又何止“可惜”那么可惜了!
《中国报》